<sub id="9sr61"></sub>
<progress id="9sr61"><th id="9sr61"><big id="9sr61"></big></th></progress>
  1. 歡迎來到360期刊網!
    學術期刊
    • 學術期刊
    • 文獻
    • 百科
    電話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期刊 > 腫瘤學 > 中華腫瘤雜志

    中華腫瘤
    • 中華腫瘤
    • 中華腫瘤
    • 中華腫瘤
    • 中華腫瘤
    • 中華腫瘤

    中華腫瘤雜志

    Chinese Journal of Oncology ??????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單位: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 主辦單位: 中華醫學會
    • 影響因子: 1.90
    • 審稿時間: 1-3個月
    • 國際刊號: 0253-3766
    • 國內刊號: 11-2152/R
    • 發行周期: 月刊
    • 郵發: 2-47
    • 曾用名:
    • 創刊時間: 1979
    • 語言: 英文
    • 編輯單位: 中華腫瘤雜志編輯委員會
    • 出版地區: 北京
    • 主編: 赫捷
    • 類 別: 腫瘤學
    期刊榮譽:
    中華腫瘤雜志簡介

                   1979年創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華醫學會主辦。本刊是腫瘤專業學術期刊,始終堅持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的方針,以我國腫瘤防治研究工作的主要成就、進展及新動向為報道重點,記載了我國防癌、抗癌事業的發展歷程,展現了我國防癌、抗癌事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吨腥A腫瘤雜志》已被Medline等14個數據庫和25個文摘期刊收錄。1999年獲第一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1992—2002年連續三次獲得中國科協優秀學術期刊獎。2001—2010年連續九次獲“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稱號。被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研究課題組評為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被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定為中國期刊方陣雙獎期刊。                

    中華腫瘤雜志投稿

    中華腫瘤雜志社征稿要求

      1.學術內容:應具有創新性、科學性、導向性、實用性。

      2.文字: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2000-10-31)》和新聞出版總署2010年12月24日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以及1992年新聞出版署、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的《出版物漢字使用管理規定》,以1986年10月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重新發布的《簡化字總表》和1988年3月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新聞出版署發布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為準。來稿文字務求準確、精煉、通順、重點突出。

      3.論文體裁:主要有述評、論著、短篇報道、病例報告、共識與指南等。(1)述評:是本專業領域內導向性較強的文章,應對某一領域的研究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進行歸納和評價,其觀點應反映學術界主流趨勢。述評類文稿一般不超過4000字,并附中、英文指示性摘要。(2)論著:是報道原創性研究結果的主要論文體裁,按序言、資料與方法、結果、討論四部分撰寫。論著類稿件一般不超過6000字(包括摘要、圖、表和參考文獻),并附相應的中、英文結構式摘要。結構式摘要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結果部分應包含主要研究的具體數據或陽性發現。(3)短篇報道:是對研究成果的摘要報道,按序言、資料與方法、結果、討論四部分撰寫。但篇幅較短,一般以2000字為宜,不附中、英文摘要。(4)病例報告:用以對診治過程有特殊之處、能夠為臨床診治同類病例提供啟示病例進行報道的文體,對有重要參考意義的檢查結果、有創新的治療手段應詳述,討論部分應結合病例的診治特點進行簡要點評,避免進行文獻綜述。病例報告一般不超過2000字,不附圖、表。(5)共識與指南:要求有科學的前期研究鋪墊,有循證醫學證據支持,制定方為學科學術代表群體,內容經過充分的專家論證。

      4.主題詞:各類體裁的論文均需分別以中、英文標引2~5個主題詞。主題詞盡量從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的醫學主題詞表(MeSH)中選取,其中文譯名可參照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編譯的《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未被詞表收錄的新的專業術語(自由詞)可直接作為主題詞使用,建議排在最后。主題詞中的縮寫詞應按《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還原為全稱。

      5.醫學名詞:應使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名詞。尚未通過審定的學科名詞,可選用最新版《醫學主題詞表(MeSH)》、《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中醫藥主題詞表》中的主題詞。對沒有通用譯名的名詞術語于文內第一次出現時應注明原詞。中醫名詞術語按GB/T 16751.1/2/3—1997《中醫臨床診療術語疾病部分/證候部分/治法部分》和GB/T 20348—2006《中醫基礎理論術語》執行,腧穴名稱與部位名詞術語按GB/T 12346—2006《腧穴名稱與定位》和GB/T 13734—2008《耳穴名稱與定位》執行。中西藥名以最新版本《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中國藥品通用名稱》(均由中國藥典委員會編寫)為準。確需使用商品名時應先注明其通用名稱。中藥應采用正名,藥典未收錄者應附注拉丁文名稱。

      6.縮略語:文中盡量少用縮略語。必須使用時于首次出現處先給出其全稱,然后括號注出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已公知公認的縮略語可以不加注釋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CT、PCR等。

      7.數字用法:執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數字用法》。

      8.計量單位:執行GB 3100/3101/3102—1993《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原則/(所有部分)量和單位》的有關規定,具體執行可參照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編寫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第3版(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年出版)。

      9.研究設計:應說明研究設計的名稱和主要方法。調查設計應說明是前瞻性、回顧性還是橫斷面調查研究。實驗設計應說明具體的設計類型,如自身配對設計、成組設計、交叉設計、析因設計、正交設計等。臨床試驗設計應說明屬于第幾期臨床試驗,采用了何種盲法措施等。應圍繞4個基本原則(重復、隨機、對照、均衡)概要說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試驗因素的干擾和影響。

      10.統計學:(1)統計學分析方法的選擇:對于定量資料,應根據所采用的設計類型、資料所具備的條件和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學分析方法,不應盲目套用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對于定性資料,應根據所采用的設計類型、定性變量的性質和頻數所具備的條件及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學分析方法,不應盲目套用χ2檢驗。對于回歸分析,應結合專業知識和散布圖,選用合適的回歸類型,不應盲目套用直線回歸分析;對于多因素、多指標資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礎上,盡可能運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以便對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標之間的內在聯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釋和評價。(2)統計學符號:按GB/T 3358.1—2009《統計學詞匯及符號》的有關規定,統計學符號一律采用斜體。(3)資料的表達與描述:用±s表達近似服從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M(QR)表達呈偏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相對數時,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區分百分率與百分比。(4)統計結果的解釋和表達:當P<0.05(或P<0.01)時,應說對比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并寫明所用統計學分析方法的具體名稱(如成組設計資料的t檢驗、兩因素析因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多個均數之間兩兩比較的q檢驗等)、統計量的具體值(如t=3.45,χ2=4.68,F=6.79等)。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況下,一般選用P>0.05、P<0.05和P<0.01三種表達方式即可滿足需要,無需再細分為P<0.001或P<0.0001。當涉及總體參數(如總體均數、總體率等)時,在給出顯著性檢驗結果的同時,應再給出95%可信區間。

      11.參考文獻著錄:執行GB/T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排列于文后。內部刊物、未發表資料、個人通信等一般不作為文獻引用,如有特殊情況確需引用時,可將其在正文相應處注明。日文漢字請按日文規定書寫,不應與我國漢字及簡化字混淆。同一文獻作者不超過3人全部著錄;超過3人只著錄前3人,后依文種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國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縮寫形式,縮寫名后不加縮寫點。不同作者姓名之間用“,”隔開,不用“和”、“and”等連詞。題名后請標注文獻類型標志。文獻類型和電子文獻載體標志代碼參照GB 3469—1983《文獻類型與文獻載體代碼》。中文期刊用全名,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可以采用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推薦的NLM′s Citing Medicine(http://www.ncbi.nlm.nih.gov/books/NBK7256)中的格式。文獻DOI號列于該條文獻末尾。中文文獻須雙語著錄,先以中文著錄,后以英文著錄。

      12.作者署名:作者應同時具備以下四項條件:(1)參與論文選題和設計,或參與資料分析與解釋;(2)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3)能按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對學術問題進行解答,并最終同意論文發表;(4)除了負責本人的研究貢獻外,同意對研究工作各方面的誠信問題負責。僅參與獲得資金或收集資料者不能列為作者,僅對科研小組進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為作者。作者姓名在題名下按序排列,排序應在投稿前由全體作者共同討論確定,投稿后不應再作改動,確需改動時必須出示單位證明以及所有作者親筆簽名的署名無異議的書面證明。集體署名的文章,于文題下列署名單位,于文末列整理者姓名,并須明確該文的主要責任者,在論文首頁列出通信作者姓名、單位、郵政編碼及Email地址。通信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確定。如需注明協作組成員,則于文末參考文獻前列出協作組成員的單位及姓名。

      13. 基金項目:論文涉及的課題如為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分別以中、英文注于文章首頁,如“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271269)”,“Fund program: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30271269)”。

      14. 數字出版信息:除轉載和消息類稿件外,其他文章均需標注數字對象標志符(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DOI)。DOI由本刊編輯部為決定刊載的論文標注于每篇文章首頁。DOI標注參照IDF編碼方案(美國標準ANSI/NISO Z39.84—2000),本刊標注規則如下:“DOI:統一前綴/學會標識.信息資源類型.ISSN號.年.期.論文流水號”,即“DOI:10.3760/cma.j.issn.0253-3766.yyyy.nn.zzz”。

      15.臨床試驗注冊號:臨床試驗注冊號應是從世界衛生組織認證的一級臨床試驗注冊中心獲得的全球唯一注冊號。臨床試驗注冊號排印在摘要結束處。以“臨床試驗注冊(Trial registration)”為標題,寫出注冊機構名稱和注冊號。前瞻性臨床試驗研究的論文應含有CONSORT(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聲明列出的基本要素,具體內容可參見其網站http://www.consort-statement.org/home。

      16.醫學倫理問題及知情同意:須遵循醫學倫理基本原則。當論文的主體是以人為研究對象時,作者應說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負責人體試驗的委員會(單位性的、地區性的或國家性的)所制訂的倫理學標準。并提供該委員會的批準文件(批準文號著錄于論文中)及受試對象或其親屬的知情同意書。

      17. 利益沖突:在稿件的正文末、參考文獻前著錄“利益沖突”項。作者需要就有關的利益沖突做出說明,包括:(1)論文涉及的研究工作是否直接或間接接受了除工作單位之外的任何第三方提供的財務支持(政府設立的基金、課題資助除外);(2)在論文研究內容的直接領域或相關領域內,是否與任何商業機構有利益關系。如果都沒有,則注明“無”。


    申請加急綠色通道,投稿周期比同行快2-3個月 現在咨詢
    中華腫瘤雜志數據統計

    中華腫瘤雜志影響因子

    中華腫瘤雜志發文量

    中華腫瘤雜志總被引頻次

    無法辨別期刊質量?專業編輯老師一對一講解,現在咨詢 現在咨詢
    中華腫瘤雜志常見問題

    熱門常見問題

    • 中華腫瘤雜志官網

      中華腫瘤雜志官網是http://www.chinjoncol.com/。

    • 中華腫瘤雜志怎么樣

      中華腫瘤雜志因為是核心期刊,所以學術要求高,難度也相對大一些。

    • 中華腫瘤是核心期刊嗎

      是核心期刊,所以含金量高,想投稿的可以咨詢編輯老師,走綠色通道,快速見刊。

    • 中華腫瘤影響因子

      中華腫瘤雜志影響因子是1.90。

    • 中華腫瘤雜志官網?

      官網網址:http://www.chinjoncol.com/

    • 中華腫瘤雜志怎么樣?

      報道中國腫瘤防治研究工作的成就、進展及新動向,包括國家制定的規劃任務、全國性或地域性專題協作任務、國家重點實驗室或主要臨床中心的前沿性工作

    • 中華腫瘤是核心期刊嗎?

      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華醫學會主辦的核心期刊

    • 中華腫瘤影響因子是多少?

      影響因子:1.90

    沒有找到答案?編輯老師一對一在線答疑,及時解決您的問題 現在咨詢
    期刊服務咨詢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學術期刊分析推薦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申請加急綠色通道
    權益保障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薦刊物均可到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查詢正刊

    • 嚴格保密協議

      可簽署保密協議 ,不透露任何用戶信息可跟蹤進程,全程協議

    • 售后服務保障

      1對1服務,7x24小時在線

    • 企業信譽保障

      11年經驗沉淀,實體公司運營

    中華腫瘤雜志目錄文獻
    • 鼻咽原發和鼻咽受累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的臨床病理特征和預后

      作者:劉偉欣;劉躍平;金晶;王淑蓮;房輝;任驊;宋永文;陳波;盧寧寧;李寧;唐源;亓姝楠;唐玉;王維虎;李曄雄 期刊:《中華腫瘤》2019年01期

      目的 探討鼻咽原發和鼻咽受累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和預后.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6月初治的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患者的臨床資料.鼻咽原發NK/T細胞淋巴瘤(鼻咽原發組)89例,鼻腔原發累及鼻咽NK/T細胞淋巴瘤(鼻咽受累組)113例,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治療情況和預后.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檢驗進行生存分析.結果 鼻咽原發組和鼻咽受累組患者具有相似的臨床病理特征,頸部淋巴結受侵比例均較高,分別為55.1%和42.5%(P=0.076);鼻咽原發組和鼻咽受累組患者乳酸脫氫酶升高比例分別為28.1%和4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在Ⅰ~Ⅱ期患者中,鼻咽原發組和鼻咽受累組患者的5年總生存率分別為68.8%和55.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168);5年無進展生存率分別為55.6%和47.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241).全組患者的5年總生存率分別為63.2%和54.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291);5年無進展生存率分別為50.7%和45.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310).鼻咽原發組患者初始化療后的完全緩解率為43.8%,高于鼻咽受累組的19.6%(P=0.006);鼻咽原發組和鼻咽受累組患者初始放療后的完全緩解率分別為63.4%和62.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629).在Ⅰ~Ⅱ期鼻咽原發組患者中,放療±化療組和單純化療組患者的5年總生存率分別為70.5%和33.3%,5年無進展生存率分別為56.7%和33.3%,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在Ⅰ~Ⅱ期鼻咽受累組患者中,放療±化療組和單純化療組患者的5年總生存率分別為57.4%和33.3%,5年無進展生存率分別為49.3%和16.7%,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鼻咽原發組和鼻咽受累組患者的復發進展模式相似,均以遠處結外器官復發進展為主,其次為淋巴結.結論 鼻咽原發和鼻咽受累NK/T細胞淋巴瘤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和預后相似,化療的近期療效不同.

    • 肺腺鱗癌的臨床病理和分子生物學特征及其預后影響因素分析

      作者:周生余;薛奇;應建明;胡興勝;楊建良;林華;石遠凱 期刊:《中華腫瘤》2019年01期

      目的 探討肺腺鱗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分子生物學特征及其預后影響因素.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7年7月就診于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133例肺腺鱗癌患者的臨床資料.133例患者中,男64例,女69例.分析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分子生物學特征、生存情況及其預后影響因素.結果 133例患者中,吸煙81例(60.9%),可明確腺鱗癌成分含量62例(以腺癌為主45例,以鱗癌為主17例).55例患者就診時已出現淋巴結轉移.全組患者均接受過至少1種腫瘤驅動基因檢測,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率為50.8%(67/132),K-ras突變率為8.6%(11/128),間變性淋巴瘤激酶陽性率為4.2%(2/48).性別、吸煙狀態和腺鱗癌成分比例與患者的EGFR突變狀態均有關(均P<0.05).全組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為28個月,1、3、5年生存率分別為72.9%、23.3%和9.0%.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是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因素(P=0.024).結論 肺腺鱗癌惡性程度高、預后差,早期診斷和基于驅動基因的個體化治療有利于改善肺腺鱗癌患者的生存狀況.

    • 40例外科干預的M1b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和預后

      作者:潘越;王亞龍;王永崗;王大力 期刊:《中華腫瘤》2019年01期

      目的 探討行手術干預的M1b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和預后影響因素.方法 回顧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胸外科收治的40例M1b期NSCLC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24例,女16例.采用Kaplan-Meier法、log rank檢驗和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分析患者的預后及其影響因素.結果 40例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別為70.0%、40.0%和22.5%,中位生存時間為31.5個月.行原發腫瘤切除術和轉移灶局部治療的患者23例,其中位生存時間為41.5個月,高于僅行原發腫瘤切除術者(13例,中位生存時間為15.5個月)和開胸探查活檢術者(4例,中位生存時間為14.5個月),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多因素分析顯示,有無胸腔積液、有無腦寡轉移灶、是否術后接受化療和靶向治療均為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因素(均P<0.05).結論 行手術治療的M1b期NSCLC患者的總生存時間較長,極個別患者甚至可獲得長期生存,篩選合適的患者接受原發灶切除和轉移灶局部治療可能給患者帶來極大益處.

    • miR-1231在胰腺癌患者血漿和胰腺癌細胞外泌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作者:陳石林;馬敏;閻磊;熊書晗;劉卓;李莎;劉騰;尚松;張玉穎;曾輝;謝海龍;左朝暉 期刊:《中華腫瘤》2019年01期

      目的 探討miR-1231在胰腺癌患者血漿和胰腺癌細胞外泌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方法 選取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在湖南省腫瘤醫院確診為胰腺癌的患者16例,選取16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作為正常對照組.收集16例胰腺癌患者和16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漿,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法檢測血漿外泌體中miR-1231的表達,分析外泌體中miR-1231的表達水平與胰腺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分析胰腺癌細胞系MIA PaCa-2、PANC-1、SW1990、AsPC-1和BxPc-3以及正常胰腺上皮細胞(人胰腺導管上皮細胞和原代人正常胰腺上皮細胞)外泌體中miR-1231的表達.結果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結果顯示,胰腺癌患者血漿外泌體中miR-1231的表達水平為1.06±0.46,低于健康志愿者(2.30±0.9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iR-1231在Ⅰ~Ⅱ期和Ⅲ~Ⅳ期胰腺癌患者血漿外泌體中的表達水平分別為1.515±0.531和0.848±0.224,miR-1231在有、無遠處轉移的胰腺癌患者血漿外泌體中的表達水平分別為0.757±0.278和1.236±0.461,miR-1231在有、無淋巴結轉移的胰腺癌患者血漿外泌體中的表達水平為0.838±0.261和1.337±0.52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胰腺癌患者血漿外泌體中miR-1231在不同年齡、性別、有無吸煙史、糖鏈抗原19-9(CA19-9)濃度和腫瘤部位的胰腺癌患者血漿外泌體中的表達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在不同淋巴轉移情況、不同遠處轉移情況和不同臨床分期的胰腺癌患者血漿外泌體中的表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miR-1231在胰腺癌細胞外泌體中的表達水平為0.142±0.135,低于正常胰腺上皮細胞(1.127±0.17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胰腺癌患者血漿和胰腺癌細胞外泌體中miR-1231的低表達可能與胰腺癌的發生發展有關,外泌體中miR-1231的表達可能成為胰腺癌新的診斷標志物或預后因子.

    • 食管下段胃多發癌一例

      作者:高啟賢;李小芹;郭盛仁 期刊:《中華腫瘤》2019年01期

      患者男,54歲,因反復噯氣,進食哽噎3個月入院. 患者有慢性淺表性胃炎史4年,雙側肋骨骨折史21個月余,間歇性腹瀉10個月余. 入院查體腹部無陽性體征. 癌胚抗原為21.47 ng/ml. 超聲胃鏡檢查示,賁門區域狹窄明顯,超聲內鏡無法通過,行超聲內鏡下活檢,未見腫瘤細胞. CT 檢查示,食管下段至賁門處壁增厚,最厚處約16 mm,食管管腔狹窄,食管及賁門輪廓不光整,增強后增厚的食管壁、胃壁黏膜和漿膜顯示不清,高度不均勻強化,動脈期、靜脈期和延遲期CT值分別約為126、140和100 Hu;胃竇部胃壁增厚,最厚處約17 mm,增強后見黏膜層及漿膜層連續,未見明顯破壞中斷,增厚的胃壁見高度不均勻強化,動脈期、靜脈期和延遲期CT值分別約為127、160和110 Hu. 此外,肝胃間隙可見多發增大的淋巴結,增強后可見明顯強化(圖1). 診斷為食管下段及賁門部增厚、胃竇部增厚伴強化(黏膜下為主)和淋巴瘤、平滑肌源性腫瘤及炎性病變等待除外. 患者擬行全身麻醉胸腹聯合切口食管下段胃切除術,術中探查可見腫瘤累及賁門、胃竇部及下段食管,胃體部分基本正常,切除胃竇部分腫瘤組織,快速病理示分化差的癌. 探查食管下段受腫瘤累及,未行全胃切除及空腸食管吻合術,于距屈氏韌帶以遠端30 cm處行空腸造瘺術,術中診斷食管下段胃癌.

    • 肺部磨玻璃結節的處理原則和共識及手術技巧

      作者:王群;蔣偉;王琳;奚俊杰 期刊:《中華腫瘤》2019年01期

      肺部磨玻璃結節(GGN)是一種影像學表現,可能是肺部惡性腫瘤或良性病變.GGN的影像學表現多樣,目前對于肺部GGN的診療仍存在爭議.大量臨床研究明確了GGN隨訪的安全性,并提出更長的隨訪間隔時間和更嚴的手術或活檢指征.在臨床工作中,GGN的大小、實性成分大小和動態隨訪變化均為判斷手術介入時機的因素.GGN的診療中還存在一些誤區,如抗生素的使用、PET-CT檢查、貼近胸膜的純GGN和進入GGN的血管均是值得注意的問題.GGN的肺段切除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醫師接受,通過理論學習和經驗積累,外科醫師能很好地掌握解剖性肺段切除.

    • 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經旁淋巴結轉移對食管癌頸部淋巴結清掃的指導價值

      作者:袁立功;毛友生 期刊:《中華腫瘤》2019年01期

      三野淋巴結清掃術提高了食管癌患者術后生存率和病理分期的準確性,降低了食管癌術后局部復發率,但該術式創傷大,并發癥多,患者術后住院時間延長,并嚴重影響術后輔助治療.因此,選擇適合行三野淋巴結清掃的患者極為重要.由于喉返神經旁淋巴結特殊的解剖位置,其有潛在作為食管癌頸部淋巴結清掃的前哨淋巴結的可能性.現就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經旁淋巴結轉移對頸部淋巴結清掃的指導價值進行分析.

    • 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經旁淋巴結清掃的技術要點與相關并發癥的防治

      作者:毛友生;赫捷;高樹庚;薛奇;袁立功;趙越;丁寧寧 期刊:《中華腫瘤》2019年01期

      食管癌是我國高發腫瘤之一,淋巴結轉移是影響食管癌預后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胸腹二野食管癌引流區各站淋巴結完全清掃是改善食管癌患者預后的重要措施,也是進行準確術后病理分期和制定術后治療方案的基礎.由于喉返神經旁淋巴結尤其右側后返神經旁淋巴結是胸段食管癌轉移率最高的區域,因此,雙側喉返神經旁淋巴結清掃是食管癌胸部淋巴結清掃最重要的步驟.但雙側喉返神經旁淋巴結清掃會導致術后喉返神經損傷及肺部并發癥增加等系列問題.因此,雙側喉返神經旁淋巴結清掃的得失是胸外科醫師關注最多和最為糾結的問題之一,文章就雙側喉返神經旁淋巴結清掃的技術要點和相關并發癥的防治進行了總結和評述.

    • 中國原研抗腫瘤新藥物的臨床試驗

      作者:石遠凱;孫燕 期刊:《中華腫瘤》2019年01期

      隨著政策扶持、新藥研發能力提高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國臨床試驗平臺建設不斷加強和完善,中國抗腫瘤新藥臨床試驗在過去幾十年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多個國產原研抗腫瘤新藥相繼上市,為中國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療選擇.本文對近年來中國原研抗腫瘤新藥的試驗研究進行回顧,重點介紹原研抗腫瘤新藥臨床試驗取得的成果.

    • 解讀食管癌根治術胸部淋巴結清掃中國專家共識(2017版)中食管癌胸部區域淋巴結清掃基于淋巴結數目或分組

      作者:陳碩;游賓;李輝 期刊:《中華腫瘤》2019年01期

      2017年中國抗癌協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發布了《食管癌根治術胸部淋巴結清掃中國專家共識(2017版)》,是國內最先發表的關于食管癌胸部淋巴結清掃的規范化指導意見,對胸部淋巴結清掃數目和分組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和推薦.文章主要針對食管癌胸部區域淋巴結清掃中,應以淋巴結分組還是個數為標準這一爭議問題,對共識做出解讀,以期為食管癌根治術中胸部淋巴結清掃的標準提供參考.

    • 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膀胱灌注治療專家共識

      作者:中國腫瘤醫院泌尿腫瘤協作組 期刊:《中華腫瘤》2019年01期

      膀胱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臨床上75%的膀胱癌為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術后復發率高.膀胱灌注治療可以降低膀胱癌復發和進展的風險.根據近年國內外循證醫學證據和中國學者對膀胱癌診治研究的不斷深入,本共識對當前國內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膀胱灌注治療進行了探討,包括膀胱灌注的適應證、禁忌證、灌注治療的形式和常用藥物等.

    • 乳腺癌隨訪及伴隨疾病全方位管理指南

      作者:馬飛;徐兵河;邵志敏;中國乳腺癌隨訪及伴隨疾病全方位管理指南專家委員會 期刊:《中華腫瘤》2019年01期

      近年來,隨著對乳腺癌篩查的重視以及乳腺癌診療技術的提高,我國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顯著提高,患者生存時間顯著延長.乳腺癌患者術后治療及隨訪過程中,由于治療引起的不良反應或乳腺癌患者年齡、激素水平等自身因素的變化所導致的種種問題,已成為乳腺癌患者管理的新難題,其不僅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轉化為疾病復發和死亡風險.乳腺癌患者的管理不應局限在乳腺癌診斷治療的過程和乳腺癌這一單學科,而是全程跟蹤、整體干預,這對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疾病對患者將來可能帶來的各方面影響,提升患者健康水平和生存質量均有重大意義.基于當前中國乳腺癌患者的治療及隨訪現狀,根據相關文獻及指南起草乳腺癌隨訪及伴隨疾病全方位管理指南,包括隨訪路徑圖、隨診隨訪管理、伴隨疾病及不良反應管理4個部分,旨在規范乳腺癌患者的長期隨訪,指導臨床醫師積極處理乳腺癌患者在術后隨訪期間的伴隨疾病及不良反應,從而進一步提高中國乳腺癌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量.

    • 大數據信息化背景下我國腫瘤登記工作的思考

      作者:魏文強;赫捷 期刊:《中華腫瘤》2019年01期

      惡性腫瘤是影響中國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腫瘤登記是制定腫瘤防控政策、評價防控效果的基礎性工作.中國腫瘤登記工作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經過近60年的發展,至今已初步建成覆蓋全國的腫瘤登記及監測隨訪網絡,登記地區覆蓋人口占2017年全國人口數的31.51%.然而,中國腫瘤登記工作在登記處數量及分布、登記數據的深度和廣度、登記數據時效性和可獲得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為腫瘤登記工作的發展指明方向.未來幾年內,依托現代信息化技術,規范腫瘤登記工作的流程,制定腫瘤登記數據標準規范,推進惡性腫瘤大數據的資源建設,完善多源數據信息共享機制,實現腫瘤登記數據的實時上報、動態監測和多維呈現,是解決傳統監測手段問題的核心和關鍵.

    • 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

      作者:鄭榮壽;孫可欣;張思維;曾紅梅;鄒小農;陳茹;顧秀瑛;魏文強;赫捷 期刊:《中華腫瘤》2019年01期

      目的 匯總分析各省腫瘤登記處上報的2015年惡性腫瘤登記數據,估算全國2015年惡性腫瘤流行情況.方法 收集整理各省501個登記處上報的2015年腫瘤登記數據,通過數據質量的審核和評估,以符合標準的368個登記處數據為基礎,按地區(城鄉)、性別、年齡別及不同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層,結合全國人口數據,估算全國2015年惡性腫瘤發病、死亡數據.標準人口采用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和Segi′s世界標準人口.結果 納入分析的368個登記處共覆蓋人口309553499人(其中城市148804626人,農村160748873人).病理診斷比例為69.34%,只有死亡證明書比例為2.09%,死亡發病比為0.61.據估計,全國2015年新發惡性腫瘤病例約392.9萬例,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率為285.83/10萬(男性305.47/10萬,女性265.21/10萬),中國人口標化率(簡稱中標率)為190.64/10萬,世界人口標化率(簡稱世標率)為186.39/10萬,累積率(0~74歲)為21.44%.城市地區發病率為304.96/10萬,中標發病率為196.09/10萬;農村地區發病率為261.40/10萬,中標發病率為182.70/10萬.全國2015年惡性腫瘤死亡病例約233.8萬,死亡率為170.05/10萬(男性210.10/10萬,女性128.00/10萬),中標死亡率為106.72/10萬,世標死亡率為105.84/10萬,累積死亡率(0~74歲)為11.94%.城市地區死亡率為172.61/10萬,中標死亡率為103.65/10萬;農村地區惡性腫瘤死亡率為166.79/10萬,中標死亡率為110.76/10萬.中國常見的惡性腫瘤為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等,前10位發病約占全部惡性腫瘤新發病例的76.70%.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等是主要的腫瘤死因,前10位死亡約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病例的83.00%.結論 中國癌癥負擔總體仍呈現持續上升趨勢,癌癥負擔的城鄉差異及男女性別差異明顯,癌譜呈現發達國家癌譜與發展中國家癌譜共存的局面,癌癥防控形勢依然嚴峻.

    中華腫瘤雜志分期目錄
    期數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中華腫瘤雜志網友評論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
      投稿周期: 2個月內

      一個星期過了初審,25天外審結束,給了意見,小修,修回后一星期就錄用。速度很快,一般到終審環節就差不多能錄用了。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
      投稿周期: 2個月內

      編輯和審稿人很認真,很仔細。編輯會和作者溝通修改意見。我從投稿到錄用大概就2個月吧,感覺期刊還是很注重文章創新度的。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
      投稿周期: 2個月內

      中華腫瘤雜志對論文的質量控制挺嚴的,對語言要求較高。專家效率高,很專業。不錯的一本期刊,大家可以投。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
      投稿周期: 2個月內

      審稿的專家很專業,提的建議很全面,有價值,自己受益匪淺。感覺文章有原始創新,認真修改,應該問題不大,建議大家試試。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
      投稿周期:

      雜志的審稿速度超級快,是個不錯的雜志,注意語言、格式的修改,內容稍有新意感覺還是挺容易中的。大家加油。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
      投稿周期: 2個月內

      感覺稿件太多,導致審稿的速度變慢。對于著急發表的小伙伴可要注意一點了,如果時間允許,可以試著投投或者申請加急試試。

    相關文章

    360期刊網

    專注醫學期刊服務11年

    客服正在輸入...

    • 您好!這里是醫學期刊發表服務平臺,請問您想要咨詢什么 問題?我們提供以下服務:

    • 期刊發表服務
      發表加急服務
      SCI發表全程服務
      先見刊后付款服務

    • 1000平自有實驗室,數據來源真實有效

    立即搶
    0.039910s
    里番ACG本子※里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