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期刊 > 醫學教育與醫學邊緣學科 >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 Research ?????????
- 主管單位: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 主辦單位: 中華醫學會
- 影響因子: 0.64
- 審稿時間: 1-3個月
- 國際刊號: 2095-1485
- 國內刊號: 11-6021/R
- 發行周期: 月刊
- 郵發: 78-127
- 曾用名: 醫學教育探索
- 創刊時間: 2002
- 語言: 英文
- 編輯單位: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編輯委員會
- 出版地區: 重慶
- 主編: 雷寒
- 類 別: 醫學教育與醫學邊緣學科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華醫學會主辦。本刊原刊名《醫學教育探索》,是醫學教育專業期刊,雜志主要反映國內外最新醫學教育動態、教育教學改革成果、醫學領域內的社會、心理、倫理和法律等內容。傳播醫學教育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引導學術研究,促進醫學人才的培養,推動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作者、讀者遍及我國、日本、美國、澳大利亞以及歐洲的部分地區。
3個月
1.文稿應具有科學性、新穎性和邏輯性,有理論性和指導實踐意義。
2.文稿要求論點鮮明、數據可靠、資料翔實、分析方法正確,語言精練、書寫工整。
3.研究類文稿和綜述、講座稿件全文在5000字左右,臨床經驗交流稿件全文在3000字左右。文章格式請按照科技論文的寫作要求(分前言、對象與方法、結果、討論),研究類文稿應另附150~200字中、英文摘要,3~5個關鍵詞。英文摘要還應包括文題、作者單位、作者姓名、郵政編碼。中、英文摘要應采用結構式著錄:含目的(Objective )、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和結論(Conclusion)。
4.文稿(可用復印件)要求打印在16開白紙上,字跡清楚,簡化字以國務院1986年10月重新公布的《簡化字總表》為準。數字請按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等七個單位公布的《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試行規定》書寫。計量單位請用國際標準計量單位,外文需打字或用印刷體書寫,并注明文種、大小寫和正斜體。圖請用白紙單面墨繪,尺寸應較計劃刊出者大一倍。照片請用光面紙印出,要求清晰、層次分明。圖和照片不得折疊和出現劃痕,背面請注明圖號、作者、文題和上下向。
5.文稿中摘編或引用他人作品,請按《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及其來源,在參考文獻表中列出。未公開發表的資料請勿列入參考文獻,必要時可在文中加注,說明作者、文題和來源。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本刊采用順序編碼制,引用處依出現的先后以阿拉伯數字排序,并用方括號標注。
6.來稿請自留底稿,無論刊登與否恕不退稿。收到本刊收稿回執后3個月后未接到本刊采用通知時,作者可自行處理。
7.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本刊可以對來稿作文字修改、刪節。對內容的修改,應征得作者許可。如作者不允許對內容修改,務請在來稿中注明。
8.來稿請第一作者所在單位領導審核并附單位介紹信。來稿請勿一稿兩投或多投,如該稿曾在學術會議上宣讀或在內部刊物上刊出,或用其他文種發表過,請在投稿時加以說明。
9.來稿首頁作者單位后請注明單位所在城市名稱及郵編。此三項請列于首頁正文下方,并用橫線隔開。項目資助課題請注明資助單位及編號。為方便聯系,請留電話號碼或E-mail地址。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影響因子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發文量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總被引頻次
熱門常見問題
-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質量高嗎?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核心期刊雜志,質量當然高
-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審稿速度快不快?
根據你的登刊要求,文章質量,可以申請加急縮短時間
-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投稿難度大嗎?
核心期刊雜志,對文章質量要求高,不確定,可以聯系我們幫你投稿
-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影響因子是多少?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影響因子: 0.64
-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是核心期刊嗎
是的,由中華醫學會主辦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發表費用是多少?
雜志發表價格根據見刊時間和文章字符而定,有疑問請咨詢我們專業老師
-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質量高嗎?
期刊是統計源核心刊物,質量還是很高的,可以嘗試投稿。
-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審稿速度快不快?
期刊的審稿周期在2個月左右,速度還是比較快的,可以耐心的等待。
-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投稿難度大嗎?
期刊的投稿難度還是比較大的,期刊對稿件的要求比較高,投稿可以請本站在線老師進行評估稿件,確保稿件能更好的被收錄。
-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影響因子?
期刊2019年的復合影響因子達到了0.463,綜合影響因子到達了0.439。
-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是核心期刊嗎?
據萬方查詢,期刊被統計源核心收錄,是核心期刊。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學術期刊分析推薦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薦刊物均可到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查詢正刊
-
嚴格保密協議
可簽署保密協議 ,不透露任何用戶信息可跟蹤進程,全程協議
-
售后服務保障
1對1服務,7x24小時在線
-
企業信譽保障
11年經驗沉淀,實體公司運營
-
翻轉課堂聯合PBL應用于神經外科臨床教學的探索
為提高醫學生對神經外科專業和臨床實踐的認知、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和臨床思維,我科探索將翻轉課堂聯合PBL開展臨床教學.帶教教師設置了教學對照實驗,針對試驗組學生開展翻轉課堂聯合PBL教學,貫穿于課前教學設計、課堂活動設計和課后總結及教學反饋各環節;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考評結果提示,實驗組學生的隨堂知識測試和轉科結束時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且實驗組學生對自身所受教學方式的認可度和滿意度高.翻轉課堂與PBL相結合可以彌補各自不足,相得益彰,獲得最佳的臨床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但同時對師生提出新要求,教師需充分準備和設計,更新教學理念,以達到教學相長.
-
人體寄生蟲學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探索
為了使教學更好地適應創新型醫學人才培養的需要,遵義醫科大學對人體寄生蟲學進行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通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骨干教師;通過備課、講課、督學等措施狠抓教學質量;通過引入人文知識、科研訓練、形成性評價開展教學改革;通過開展精品課程資源建設、規范教學檔案、提升科研水平、熱心服務社會,使人體寄生蟲學課程建設、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得到長足發展.
-
光遺傳學技術及其虛擬仿真實驗的腳本設計
光遺傳學實驗技術是一種通過聯合使用光學技術和遺傳工程技術實現對特定細胞功能進行精確干預的變革性研究手段,是近幾十年來神經生物學領域最大的突破技術之一.但是該技術涉及多學科交叉的理論知識和方法,而且實驗周期長,設備昂貴,除了仿真教學外不便于在本科生實驗課堂上廣泛開展.在本虛擬仿真實驗中,通過仿真病毒包裝過程,仿真動物選擇、手術及病毒立體定位微注射過程,仿真光敏通道表達情況的觀察過程,仿真光敏通道功能在體細胞外的驗證過程,仿真光遺傳抑制杏仁核谷氨酸能神經元影響動物恐懼行為的觀察過程,學習光遺傳學技術的基本原理、操作與應用,實驗教學效果理想.本文對該虛擬實驗的腳本制作內容設計作一探討.
-
“醫教研”三軸聯動培養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的改革思路與實踐
醫學檢驗技術隸屬醫學技術一級學科,注重技術型人才培養.該專業教育目前存在重理論知識教學、輕實踐技能培訓,部分課程實用性不強,畢業生專業素質欠缺等問題.本研究將“教學”“臨床”“科研”三軸結合,通過完善師資隊伍,增加實驗課程、臨床技能和科研實訓比例;依托“驗證→綜合→設計”實驗、實驗室開放和本科生科研競賽等抓手,開展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取得較好教育成效,對檢驗學科發展也有一定助益.
-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質量保障體系探索與實踐:以吉首大學為例
吉首大學以“服務地方行業需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指引,推進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即德育為先,強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政教育和學風教育;能力為重,強化臨床技能的培訓和臨床科研能力的培養;方案為基,科學設置教學課程和積極開展教學創新;監管為要,創新指導模式與完善質量監督機制;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實現“向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的內涵式發展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
-
“5+3”背景下神經外科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改革與思考
目前,我國神經外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處于初級階段,神經外科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是我院神經外科規培主要對象之一.當前神經外科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還沒有形成系統的健全的培訓體系和教學機制,探索適應時代和社會需求的神經外科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勢在必行.依據我院神經外科現有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注重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臨床實踐能力、臨床思維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建立專業的考核團隊等改革措施,以期更好地推進神經外科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提高規培質量.
-
北京市住院醫師與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效果評價研究
目的 適應畢業后醫學教育制度建設需要,探索建立合理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評價體系并實施評價.方法 以住院醫師的能力培養內涵為導向建立評價體系和評價問卷,以分層抽樣方式對北京市2015至2016年完成培訓的住院醫師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進行本人(691份)、用人單位(2 626份)和患者(1 470份)的360度評價.采用Epidaata 3.0錄入數據,利用SPSS 22.0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抽取691名住院醫師和畢業研究生進行評價,共得到有效分析樣本577人,問卷有效回收率91.73%.受訓者整體能力自評為“非常好”或“比較好”者占95.29%,用人單位相關人員和患者對住院醫師整體能力評價“非常好”或“比較好”者均達99.00%以上.各類人員的評價結果均有一致性.對各項能力指標的分項評價表明,各方對受訓者的職業道德、團隊合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的評價較高,但提示受訓者的信息與管理能力以及教學和科研能力有待提升.研究生和住院醫師比較提示,前者的臨床診療能力、信息與管理能力、教學和科研能力優于后者.結論 北京市住院醫師和專業學位研究生達到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但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仍需要提升,專業學位教育與住院醫師培訓協同銜接有助于醫學人才的綜合能力培養.
-
微型講座在中醫學科研型研究生培訓中的實施與思考
針對中醫學科學位研究生科研基礎薄弱、實驗技能不足等問題,中心實驗室科研平臺開設了基礎強化式、量體裁衣式、引領創新式、學術沙龍式多元化系列微型講座.講座內容涵蓋生物醫學基礎研究,細胞培養、分子生物學、組織化學等常用實驗技術和最新科技進展.依據研究生科研課題的需求,微型講座還與實驗室自制微視頻、科研實訓等手段與方式有機結合,激發了研究生參與科研的積極性,探索了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新途徑.
-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導師考核指標的制訂與初步應用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核心內容是臨床實踐能力培養,同時也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主要內容.隨著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軌,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考核體系應納入研究生臨床技能培訓質量指標.通過文獻檢索、專家咨詢等方法合理設置指標結構、考核內容,確定權重,建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導師考核細則,引導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加強研究生臨床技能培養,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
-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開展敘事醫學課程的初步研究
目的 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敘事醫學課程標準,提高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醫學人文素養.方法 在查閱文獻、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初步構建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敘事醫學課程標準,采用Delphi法對指標進行評價篩選,然后擬定專家咨詢問卷,對選取的40名專家進行專家咨詢,最終確定敘事醫學的課程標準.對重慶市西南醫院肝膽外科在讀研究生進行小范圍教學實踐,并收集了教學實施過程出現的各種問題.結果 經過2輪咨詢后,專家的意見趨于一致.最終確定由敘事醫學導論理論課、敘事醫學相關書籍的閱讀、醫學敘事影視作品的觀摩、敘事醫學病歷的書寫4個部分組成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通過小范圍的教學實踐,收集了教學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對問題進行整理與分析,并提出了改進方案.結論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敘事醫學課程設置的構建合理,可為提升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人文素養和醫患溝通能力奠定基礎,加快敘事醫學理念在我國的普及進程.
-
醫學院校研究生學術英語寫作教材編寫研究
醫學全球化背景下,運用學術英語(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撰寫論文成為我國醫學研究生面臨的挑戰.而自編教材的缺乏是制約EAP教學效果的一大瓶頸.研究基于復合型人才團隊,以EAP理論為指導,對醫學院校研究生開展深度需求分析,結合體裁分析理論設計教材框架,根據自建語料庫確定材料篩選原則,最后編寫完成適用于醫學院校研究生的EAP寫作教材.教材編寫研究過程及教材本身有望為其他學科EAP教材編寫提供借鑒,從而促進我國研究生教育的全面發展.
-
四川省基層醫院急診醫務人員培訓現狀調查與需求分析
目的 了解四川省基層醫院急診培訓現狀,發現薄弱環節,為科學開展急診知識和技能培訓提供依據.方法 采用隨機抽樣法及匿名問卷調查法,對四川省9個地區1000名急診醫務人員基本情況、目前培訓情況、培訓需求展開調查.采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SPSS 17.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結果 本次調查范圍覆蓋三級、二級及二級以下醫院的急診科醫生、護士、技師,總共發出問答1 000份,回收983份,問卷回收率達98.3%.被調查人員主要以工作時長達10年以上,本科學歷,初、中級職稱為主.大部分人每年只有1~2次參加培訓的機會(63.1%,620人),參加培訓的方式主要為,繼續教育(59.0%,580人次)、單位內組織的培訓(58.5%,575人次)、衛生行政單位組織的培訓(39.3%,386人次).培訓的內容主要有,基礎專業技能學習(66.7%,655人次)、基礎專業理論學習(59.2%,582人次)、急診新技術學習(42.5%,418人次).只有32.0%(314人)的人員認為現階段的培訓基本能滿足實際工作需求.導致他們參加培訓次數少的因素主要有,單位不安排(36.2%,356人次)、培訓與實際工作有差別(31.6%,311人次)、工作無人接替(29.8%,293人次).其最希望培訓的方式是實踐操作(60.1%,591人次),最希望的培訓內容是急診急救知識(73.7%,724人次).不同級別醫院在病例討論、技術觀摩、學術講座、專題學習培訓、學習方式的選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對專業實踐方式的選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培訓內容的選擇在急診急救知識、全科醫學知識、慢性病防治知識、傳染病知識、科室管理知識培訓內容的選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對護理知識進行培訓的選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四川省基層急診醫務人員缺乏急救知識技能培訓的現狀無法滿足其參加培訓愿望的需求,制定一個規范、系統、科學的培訓模式,提高基層急診醫務人員急診急救能力迫在眉睫.
-
醫學生ESP學業韌性與學業倦怠的關系研究
目的 探究醫學生ESP學業韌性、學業倦怠現狀及兩者的關系,為醫學院校的ESP教學和人才培養提供依據.方法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發放改編的大學生學業韌性量表和大學生學業倦怠量表對某醫學院校675名學生進行現場問卷調查.采用SPSS 16.0對問卷數據作描述性統計、t檢驗、F檢驗、相關分析、多元回歸分析.結果 ①醫學生ESP學業韌性總均分為(2.67±0.63),整體處于中下水平;在性別變量上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21,P<0.05);在專業變量上,事后比較(LSD)臨床醫學類>藥學類>護理類(F=4.15,P<0.05).②醫學生ESP學業倦怠總均分為(3.33±0.73),超過理論中值(3分);在性別變量上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男性學業倦怠總分高于女性(t=-4.40,P<0.01),事后比較(LSD)護理類>藥學類>臨床醫學類(F=4.05,P<0.05).③學業韌性與學業倦怠總均分及其因子存在顯著負相關,學業韌性因子中的學業效能感、學業堅持性、自我接納、領悟性支持、社會支持利用度對學業倦怠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F=21.85,P<0.01).結論 醫學生ESP學習韌性低,學業倦怠水平高,醫學ESP教學要基于學生實際需求出發,注重分專業培養、分類培養和分層次教學,并通過提升學業自我效能感、提高學習堅持性、積極尋找社會支持以及利用好社會支持,提高ESP學業韌性水平,減少學業倦怠.
-
軍醫大學學生同理心水平及其影響因素
目的 了解某軍醫大學學生同理心水平及其影響因素.方法 以自編一般人口學問卷、中文版杰弗遜同理心量表醫學生版(JSPE-S)、中文版人際反應指針量表(IRI)和壓力知覺量表(CPSS)為調查工具,于2016年6至10月,便利抽取某軍醫大學在校本科生進行問卷調查.使用SPSS 17.0進行統計分析,不同類別學生數據之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結果 發放問卷683份,回收有效問卷594份,有效回收率86.97%.納入研究學生的醫學同理心得分為(104.11±19.66),總體水平中等偏上.一般同理心得分為(51.63±10.08)分,屬中等水平.不同性別、專業、專業滿意度、未來從事專業工作意向及有無相關課程學習經歷的學生,醫學同理心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醫學同理心水平與壓力知覺水平呈中度負相關(r=-0.392,P=0.000),與一般同理心呈中度正相關(r=0.298,P=0.000).結論 軍醫大學學生的醫學同理心水平需加強,應采取有針對性干預措施提高其同理心水平.
-
虛擬消化內鏡模擬系統在傳染病??漆t院胃鏡技能教學中的應用
內鏡技能教學一直是臨床醫學技能教學的難點.本研究以內鏡初學者為教學對象,建立了規范化、標準化的內鏡技能教學方案.教學時間共16周,教學內容包括內鏡基本構造、內鏡清洗消毒、內鏡操作技能理論教學,以及虛擬消化內鏡模擬訓練系統的操作,考核通過后進行實際臨床受試者操作及內鏡報告書寫.通過15名學員問卷調查,100%的學員認為虛擬消化內鏡用于內鏡技能教學是必要的,認為內鏡技能教學方案非常嚴密及嚴密的分別為63.3%及33.3%.因此,本教學方案適用于傳染病??漆t院肝病、感染專業初學內鏡操作技能的臨床醫生,具有較高的認可度和接受度.
-
“雨課堂”混合式教學在全科醫師培訓中的應用
目的 探索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在全科醫師培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在南京市邁皋橋、寧海、小市、鐵心橋、賽虹橋、西崗、華僑路、南湖八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選取132名社區全科醫師為研究對象.其中66名采用“雨課堂”混合式教學,納入觀察組;66名采用傳統多媒體教學,納入對照組;兩組均進行“房顫”相關知識的教學.課程結束后采用統一試題評價教學效果,并應用問卷調查學生對“雨課堂”教學形式的評價.采用SPSS 19.0進行t檢驗及卡方檢驗.結果 觀察組考試均分(82.95±12.86)明顯高于對照組(60.45±18.91) (P=0.000).按學歷進一步進行分層分析,低學歷組中觀察組考試均分(88.06±9.12)明顯高于對照組(49.66±13.88) (P=-0.000).而在高學歷組中,觀察組分數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4).觀察組55.3%的學生對“雨課堂”教學非常滿意,34.8%滿意,9.9%認為不滿意.結論 將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應用于全科醫師培訓,有利于增加學員與培訓教師的交流互動,提高學員學習效率及臨床能力.
年 | 期數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
-
未知
-
未知
錄用情況:投稿周期:初審速度很快,一個月就返回審稿意見了,審稿要求很嚴格,給的意見是修改后錄用,另一個審稿人建議退稿,后來又請了第三個外審,好在結果都是修改后錄用,最終編輯的意見是修改后再審,交修改稿時就得對英文摘要潤色并給出潤色證明,修改稿投回去后一個月就接收了。
-
未知
錄用情況:投稿周期:我是5月底投稿的,過了一個月左右初審通過了,通過后編輯發郵件過來修改格式,8月編輯郵件告訴我出刊日期,感覺編輯非常負責,審稿很透明,工作效率很高,希望有機會再來!
-
未知
錄用情況:投稿周期:審稿速度很快,投稿后一般兩個月就會給出審稿意見,編輯工作態度很負責,有問題就會及時溝通,修改后直接錄用了,編輯老師人很好,就是還有一篇在外審,希望能投中。
-
未知
錄用情況:投稿周期:審稿速度非???,投稿2個月就收到退修意見,現在已經正式錄用了,編輯工作效率很高,審稿人也很好,審閱很細致,感謝!
-
未知
錄用情況:投稿周期:從9月投稿至11月編輯加工前后一共3個多月,之后就一直在編輯加工狀態了,問了編輯什么時候出刊,告訴我還要等一段時間,去年稿子今年還沒刊完,但是可以先寄錄用通知書,不錯的雜志。
-
未知
錄用情況:投稿周期:雜志的審稿流程很多,但是進度很快,工作效率很高,編輯熱很好,外審之后,還親自打電話過來說了許多期刊運用格式上的注意事項,非常感謝編輯老師。
因為有文章被錄用過,所以感覺還挺好的,期間退修過兩次,第一次是參考文獻補充、第二次是摘要的提煉,前后三個月左右,雜志的工作人員很負責,錄用時忘記拿錄用通知了,后來還寄給我,很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