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
Chinese Journal of ocular trauma and occupational eye disease ???????????
- 主管單位: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 主辦單位: 中華醫學會
- 影響因子: 0.62
- 審稿時間: 1個月內
- 國際刊號: 2095-1477
- 國內刊號: 11-6022/R
1979年創刊,中華醫學會主辦。本刊是目前惟一一份眼外傷職業眼病方面的定期刊物。原名《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10年12月更改為現名《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 本刊常設欄目:論著(實驗研究、臨床研究、調查研究)、臨床報道、經驗介紹、病例報告、護理技術、綜述、講座,還有通訊、會議通知、新書預告等。本刊有助于推動我國眼外傷、職業眼病和眼科手術方面學術交流和促進了我國眼科各級臨床醫師在眼外傷診治水平的提高。架起了與世界各地在眼外傷研究和防治工作的交流橋梁,并為我國眼外傷診治和研究一直處于國際前列,奠定了基礎。
1.來稿要求:文稿應具有創新性、科學性、導向性、實用性,文句準確、精煉、通順,條理分明,重點突出,有中英文摘要和中英文題目、單位名稱、科室、地名,郵政編碼、手機號。
2.文稿標準 執行有關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具體參照《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編排規范》。
2.1 醫學名詞 應使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名詞。尚未通過審定的學科名詞,可選用最新版《醫學主題詞表(MeSH)》《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中醫藥主題詞表》中的主題詞。對沒有通用譯名的名詞術語于文內第一次出現時應注明原詞。中西藥名以最新版本《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中國藥品通用名稱》(均由中國藥典委員會編寫)為準。確需實用商品名時應先注明其通用名稱。中藥應采用正名,藥典未收錄者應附注拉丁文名稱。
2.2 統計學符號 按GB/ T3358.1;2009《統計學詞匯及符號》的有關規定書寫,一律采用斜體排印。
2.3 計量單位 執行GB 3100/3101/3102;1993《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 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原則/ (所有部分)量和單位》的有關規定。
2.4 文字 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2000-10-31)》和新聞出版總署2010 年12 月24 日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以及1992 年新聞出版署、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的《出版物漢字使用管理規定》,以1986 年10 月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重新發布的《簡化字總表》和1988 年3 月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新聞出版署發布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為準。
2.5 數字用法 執行GB/ 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數字用法》。
2.6參考文獻著錄格式 執行GB/ T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同一文獻作者不超過3 人全部著錄;超過3 人可以只著錄前3 人,后依文種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國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縮寫形式。文獻類型和電子文獻載體標志代碼參照GB 3469-1983《文獻類型與文獻載體代碼》。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
2.7臨床試驗注冊號 臨床試驗注冊號應是從WHO認證的一級臨床試驗注冊中心獲得的全球唯一的注冊號。臨床試驗注冊號排印在摘要結束處。以臨床試驗注冊為標題,寫出注冊機構名稱和注冊號,前瞻性臨床試驗研究的論著摘要應含有CONSORT列出的基本要素。
2.8 統計學方法 盡可能詳細描述,建議補充有關統計研究設計、資料的表達與描述、統計分析方法的選擇、統計結果的解釋和表達等具體要求。
2.9 醫學倫理問題及知情同意 須遵循醫學倫理基本原則。當論文的主體是以人為研究對象時,作者應說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負責人體試驗的委員會(單位性的、地區性的或國家性的)所制訂的倫理學標準。提供該委員會的批準文件(批準文件號著錄于論文中)及受試對象或其親屬的知情同意書。
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影響因子
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發文量
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總被引頻次
熱門常見問題
-
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投稿要求是什么?
有關期刊的投稿要求可以在期刊官網的“稿約”中進行查看,也可以查看本站中的期刊詳情頁面。
-
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影響因子多少?
從知網上看,該期刊的復合影響因子為0.393,綜合影響因子為0.385。
-
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編輯部?
刊的總編輯是張金嵩,編輯部電話為0371-66993497,可以直接和編輯進行聯系。
-
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最快什么時間出刊?
期刊開設“快速通道”發表服務,以“快速通道”發表的論文,在收到稿件錄用通知后的4個月就會出版。
-
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官網?
《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的官網網址為:http://zhywszyybzz.yiigle.com。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學術期刊分析推薦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薦刊物均可到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查詢正刊
-
嚴格保密協議
可簽署保密協議 ,不透露任何用戶信息可跟蹤進程,全程協議
-
售后服務保障
1對1服務,7x24小時在線
-
企業信譽保障
11年經驗沉淀,實體公司運營
-
感染性眼內炎697例的臨床及致病菌分析
目的 分析感染性眼內炎的致病因素、常見致病菌及預后.方法 對本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97例(697眼)感染性眼內炎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感染性眼內炎主要致病因素為外傷(69.15%),其次為眼部手術(17.36%),尤其是白內障手術.男529例,女168例.18~65歲年齡段者最多,占64.71% (451/697).各類標本細菌培養陽性率為24.76%(129/521),其中玻璃體檢出率最高為46.67%(63/135).致病菌中54.26%(70/129)為葡萄球菌屬細菌,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米諾環素、利福平的敏感性較高,對氟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的敏感率在44.29%~74.29%之間,而對青霉素和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的敏感性較低.檢出的革蘭氏陰性桿菌除對復方新諾明、米諾環素和頭孢曲松敏感性較差外,對其他多數藥物的敏感性較高;鏈球菌屬細菌對大環內酯類、克林霉素及四環素的耐藥率較高,對其他藥物的敏感性多在80%以上.經治療105眼(15.06%)因感染無法控制,實施眼內容摘除術或眼球摘除術,43.62%(304/697)的患者經綜合治療后視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復.結論 感染性眼內炎多由眼外傷和內眼手術引起,預后差.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為主.
-
硅油取出術前后黃斑部頻域光相干斷層掃描研究
目的 觀察孔源性視網膜脫離(RRD)患者硅油取出術前后應用頻域光相干斷層掃描(SD-OCT)黃斑部微結構的改變.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RRD玻璃體切除聯合硅油填充手術視網膜完全復位者29例(29眼)的臨床資料.結果 術后隨訪1~6個月,平均(3.84±1.71)個月.男16眼,女13眼.平均年齡(47.62±13.25)歲.硅油取出術后平均BCVA(logMAR)為0.92 ±0.45,優于術前的1.31 ±0.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98,P=0.00);黃斑結構正常者的BCVA明顯好于結構異常者的BCVA(U=-2.55,P=0.02).隨訪期末SD-OCT顯示:黃斑區結構未見明顯異常者12眼,橢圓體帶中斷者8眼,囊樣黃斑水腫5眼,黃斑區視網膜變薄5眼,黃斑前膜3眼,黃斑下積液2眼,部分病例存在兩種黃斑結構異常.結論 硅油取出術后患者視力提高,黃斑顯微結構改變中以橢圓體區中斷發生率最高.適時硅油取出可降低黃斑結構改變的發生.
-
超聲乳化聯合前房角分離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
目的 評價超聲乳化聯合前房角分離術治療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本院眼科白內障伴慢性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41例(41眼)的臨床資料,其中行單純晶狀體超聲乳化20例(20眼)為A組,行晶狀體超聲乳化聯合前房角分離術的21例(21眼)為B組.術后隨訪3個月.結果 兩組術后視力均較術前改善(P<0.05).兩組眼壓術后3個月均較術前降低(P<0.05).兩組前房深度術后3個月較術前加深(P<0.05).術后眼壓和前房深度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有3例術后出現眼壓升高,B組未出現眼壓升高患者.A組術后3個月有2例出現部分前房角關閉,B組前房角均較術前增寬(P<0.05).結論 超聲乳化聯合前房角分離術,能夠更有效控制眼壓,是治療閉角型青光眼伴白內障的安全有效方法.
-
阿托伐他汀聯合雷珠單抗治療高血脂糖尿病性黃斑水腫
目的 觀察口服阿托伐他汀聯合玻璃體內注射雷珠單抗治療高血脂糖尿病性黃斑水腫(DME)的臨床療效.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隨機對照的臨床病例分析.納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間確診的伴有高血脂的DME 40例(40眼).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20例.對照組玻璃體內注射雷珠單抗,每月1次,連續3個月;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口服阿托伐他汀,每日1次,每次10 mg,療程3個月.評價兩組療效.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1、3、6個月的BCVA及黃斑中心凹厚度(CMT)均較術前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BCVA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6個月兩組間CMT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49).治療后6個月治療組硬性滲出減少率70%,對照組減少25%,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4).結論 口服阿托伐他汀聯合玻璃體注射雷珠單抗可以有效治療高血脂糖尿病性黃斑水腫,改善視力,并促進硬性滲出的吸收.
-
康柏西普聯合玻璃體切除術治療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目的 探討玻璃體內注射康柏西普聯合玻璃體切除術治療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PDR)的臨床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眼科PDR玻璃體切除手術治療204例(215眼).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102例(108眼),進行常規玻璃體切除手術;觀察組,102例(107眼)在玻璃體切除術前3d行玻璃體內注射康柏西普.術后觀察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術前兩組間視力、眼壓、并發癥及黃斑中心區厚度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間視力、眼壓、并發癥及黃斑中心區厚度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PDR玻璃體切除手術前應用康柏西普玻璃體內注射可以減少術中及術后出血、減輕黃斑水腫及提高視功能等.
-
白內障術后手術滿意度的影響因素研究
目的 探討白內障患者超聲乳化術后影響手術滿意度的相關因素.方法 隨機選擇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雙眼手術的年齡相關性白內障20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手術前對患者進行視功能和生存質量問卷調查.患者雙眼先后接受晶狀體超聲乳化手術.手術后3個月,再次進行視功能和生存質量問卷評分及手術滿意度調查.結果 問卷評分術前為(1 068.90±533.05)分,術后為(2 500±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00).對手術效果滿意者17例,占85.00%,對手術效果不滿意者3例,占15.00%,與手術滿意度相關性最高的因素是患者術后視力是否符合術前期望.結論 與白內障手術滿意度相關性最高的因素是患者術后視力是否符合術前期望,文化程度,術前的屈光狀態,閱讀習慣等可能會影響患者的術前期望.
-
翼狀胬肉術后應用軟性親水性接觸鏡的效果
目的 探討翼狀胬肉術后應用軟性親水性接觸鏡的臨床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行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62例(62眼)的臨床資料,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1例(31眼).試驗組在手術結束時角膜表面配戴軟性親水性接觸鏡,術后7d取出;對照組不配戴接觸鏡.術后1、3、5和7d隨診復查.結果 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翼狀胬肉面積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術后1、3及5d的角膜刺激癥狀均輕于對照組(P<0.05).術后角膜上皮愈合時間,試驗組為(3.19±1.40)d,對照組為(5.84±1.42)d,試驗組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4.02,P=0.00).結論 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后配戴軟性親水性接觸鏡能明顯縮短角膜上皮愈合時間,減少早期的角膜刺激癥狀.
-
智能脈沖技術輔助的角膜表層屈光手術早期臨床觀察
目的 比較智能脈沖技術輔助的經上皮準分子激光角膜切削術(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PRK)與普通TPRK矯正近視手術術后早期眼部刺激癥狀及視力情況.方法 回顧性研究.45例(90眼)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22例(44眼)行普通TPRK.智能組23例(46眼)行智能TPRK.術后隨訪3個月.結果 智能組術后眼部刺激癥狀較輕,術后1d及3d的視力恢復較對照組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0.024).術后10 d、1個月及3個月兩組間視力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277,0.504,0.164).兩組術前及術后3個月角膜地形圖表面規則指數和表面非對稱指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90,0.130,0.126,0.201).結論 智能TPRK術后眼部刺激癥狀較輕,早期視力恢復較快.
-
睫狀體光凝及視網膜光凝治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目的 評價經23 G微創切口睫狀體光凝聯合視網膜光凝術治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臨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研究.24例(2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經23 G微創切口進行睫狀體光凝聯合廣泛視網膜光凝術,術后隨訪12個月.結果 術后末次隨訪21例(87.50%)眼壓均在正常范圍,另3例(12.50%)再次行睫狀體光凝術后眼壓正常.術后各個隨訪時間點的眼壓較術前明顯降低,抗青光眼藥物種類較術前明顯減少,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00).手術前后最佳矯正視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1.491,P=0.684).并發癥主要為前房積血和(或)前房滲出、反應性高眼壓,均經藥物治療而得到控制.結論 經23 G微創切口行睫狀體光凝聯合視網膜光凝術治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
大氣泡輔助下的深板層角膜移植術治療角膜后彈力層膨出
目的 評價大氣泡輔助下的深板層角膜移植術治療角膜后彈力層膨出的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7年10月本院角膜后彈力層膨出7例(7眼)的臨床資料,利用組織工程角膜行大氣泡輔助下的深板層角膜移植術治療,術后隨訪6個月.結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保住了眼球,未發生角膜穿孔或術后雙前房.術后14 d,眼前段OCT檢查顯示所有植片的角膜基質均未出現水腫.術后6個月,6眼的裸眼視力達到0.1~0.3.1眼植片全角膜血管化,裸眼視力為眼前手動.隨訪期間,均無復發.所有患者術后都未出現內皮型排斥反應、繼發性青光眼或白內障.4眼出現輕度上皮型免疫排斥,經過抗排斥治療植片均恢復透明.1眼術后出現一過性高眼壓,經過藥物治療1周后眼壓恢復正常.結論 利用組織工程角膜行大氣泡輔助下的深板層角膜移植術治療角膜后彈力層膨出的效果良好.
-
晶狀體超聲乳化術治療早期閉角型青光眼
目的 評價晶狀體超聲乳化術治療早期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原發性慢性閉角型青光眼47例(54眼).患者隨機分為兩組:A組23例(29眼)行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B組24例(25眼)行周邊虹膜切除術.隨訪6個月.結果 A、B兩組術前眼壓分別為(22.72±7.85) mmHg和(22.48±6.95) mmHg(1 mmHg=0.133 kPa),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124,P=0.905),術后兩組各時間點眼壓均較術前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術后3d及術后6個月視力均較術前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710,-7.012,P=0.000,0.000).B組術后3d及術后6個月視力與術前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 =0.184,0.744;P=0.855,0.460).A組術后中央前房深度與術前相比顯著加深,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4.021,P=0.000),A組術后周邊前房深度與術前相比明顯加深,差異有統計學意義(H=28.310,P=0.000).結論 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治療早期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可以降低眼壓、改善視力.
-
急性獲得性共同性內斜視與過度使用智能手機關系的探討
目的 探討急性獲得性共同性內斜視與過度使用智能手機的關系.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急性共同性內斜視30例的資料與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和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這兩個時間段內手術的急性共同性內斜視各4例的臨床資料.結果 觀察組中30例中24例主訴患病前每日看手機時間均在5h以上,持續數月后出現復視.其中有9例主訴每日看手機時間在8h以上,并明確復視是在一段連續長時間看手機后突然出現的.結論 過度使用智能手機可促使易感人群發生急性共同性內斜視.
-
應用繃帶型角膜接觸鏡治療角膜上皮擦傷的效果
目的 評價應用繃帶型角膜接觸鏡治療角膜上皮擦傷的效果.方法 非隨機對照研究.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本院角膜上皮擦傷25例(25眼).分為繃帶鏡組12例(12眼),包扎組13例(13眼).繃帶鏡組予繃帶型角膜接觸鏡連續過夜佩戴,包扎組予氧氟沙星眼膏涂眼后輕加壓包扎.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并分析性價比.結果 25例最終完全治愈,無并發癥.兩組治療前的眼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953),治療后眼痛評分均較治療前均降低(P =0.001,0.005).但疼痛評分下降幅度繃帶鏡組(1.75±0.45)大于包扎組(0.62±0.5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兩組的總治療費用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347).結論 治療角膜上皮擦傷,繃帶型角膜接觸鏡比常規治療方法能顯著地降低疼痛程度.
-
外傷性下淚小管斷裂雙路置管術的效果
目的 評價外傷性淚小管斷裂雙路支撐管置入淚小管吻合術的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進行的下淚小管吻合術33例(33眼)的臨床資料.在手術顯微鏡直視下尋找淚小管斷端,行雙路支撐管置入術.術后3個月拔管后隨訪6個月.結果 33例(33眼)均在手術顯微鏡直視下找到淚小管斷端,順利行雙路支撐管置入并在鼻腔打結.31例(93.9%)治愈.2例(6.1%)好轉.結論 雙路支撐管置入淚小管吻合術治療外傷性下淚小管斷裂安全有效.
-
眼科住院患者3277例流行病學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眼科住院患者的疾病構成和分布特征.方法 統計眼科住院患者的病歷資料,主要包括人口學特征和疾病類型等.結果 男女之比為1.2∶1,多見于農民.最常見疾病前五位:白內障(29.69%),視網膜病(14.01%),眼外傷(13.70%),硅油眼(6.32%),翼狀胬肉(5.83%).白內障類型有:老年性白內障(81.91%),并發性白內障(12.30%),外傷性白內障(4.77%);眼外傷類型有:挫傷(31.85%),穿孔傷(23.85%),眼附屬器挫傷及裂傷(20.27%).眼外傷主要致傷物是銳器和植物,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4.22倍.總有效率為96.14%,單眼致盲率為27.79%.結論 老年性白內障是本地區最常見的住院病因,應加大對40歲以上中老年人群的篩查力度.眼外傷對眼球的危害大,若采取有效預防措施,可以防止發生.
-
角膜瘢痕致SMILE術中角膜帽穿孔一例
1 病例患者,男,27歲,雙眼近視16年,要求摘鏡.右眼幼兒時曾被樹枝劃傷,當時曾至醫院就診,具體診治不詳,但未行手術治療.術前檢查視力:有眼,-4.75 DS/-1.00 DC×5°=1.0;左眼,-5.00 DS/-0.75 DC×175°=1.2.左眼角膜透明,右眼角膜橫跨瞳孔中心上方1 mm可見線性淺層瘢痕(圖1),長約8 mm.瞳孔直徑3 mm,對光反應靈敏.前房清,晶狀體透明,眼底近視改變.角膜厚度:右眼514μm,左眼513 μm.眼壓:右眼:16 mmHg,左眼:17 mmHg(1 mmHg=0.133 kPa);角膜地形圖示雙眼豎領結形,欠對稱,右眼上方曲率稍陡,與角膜瘢痕處相對應.臨床診斷:雙眼近視,右眼角膜斑翳.
-
眼外傷后眼瞼缺損一期修補重建二例
眼瞼皮膚裂傷中,常伴有眼瞼的缺損,一期縫合和修補極為重要[1].現將我院收治的2例眼外傷后下瞼全層缺損的病例報告如下.1 病例病例1:患者男,30歲.因走路時摔傷左眼部6h入院.入院時眼部檢查:視力:右眼1.0,左眼1.0.左眼下瞼可見皮膚撕裂傷口,鼻側傷口已縫合,下瞼傷口全層缺損,缺損面積約20 mm×5 mm,角膜透明,眼底未見異常.初步診斷:左眼皮膚裂傷伴眼瞼缺損.
-
角膜生物力學的研究新進展
角膜的特殊生理形態決定了其在人眼屈光介質中的主導地位,同時,角膜的特殊生理結構又決定它在維持眼壓和保持眼球完整性中起重要作用.角膜細微的變化都會引起屈光狀態的顯著改變,因此,維持角膜生物穩定性至關重要,這種穩定性取決于角膜的生物力學特征.本文將對角膜的生物力學特性、測量方法、臨床應用做一綜述.
年 | 期數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
未知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2個月內投稿到錄用歷時一個半月的時間,外審專家審稿很仔細,針對內容提出呢結果小問題,主要是進行補充說明,文章中的一些筆誤也進行了標注,修改后送復審,之后就被錄用了,還是比較順利的。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1個月內6月8號投的稿件,投稿后一周返修,給出的修改意見很詳細,主要針對文章的格式,修改后于7月16號錄用,效率很高。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1個月內12月下旬送審,一周后外審返回,1月5號提交修改稿件,22號被收錄。感覺文章有新意,還是很好中的,推薦投稿。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結果未知投稿周期:我是11月10號投的稿件,16號送外審,22號返修,兩周就返回了審稿意見,速度很快,無論最后文章是否被收錄,還是要為他的審稿速度點贊的。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1個月內我是11月份在期間上投了一篇文章,編輯認真負責,處理稿件的速度很快,修改后送復審,12月底就收到了錄用通知,還是很開心的。
-
未知
錄用情況:投稿周期: 1個月內11月份在期刊上投的稿件,12月就收到錄用通知,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這個期刊的效率還是很高的,著急發文章的朋友可以在期刊上投稿。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碩士期間在期刊上投過兩篇稿件,都被收錄了,感覺期刊還是很好中的,外審專家指出的問題都很中肯,經修改后很快收到了錄用通知,推薦投稿。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1個月內10月份投稿,五天初審結束送外審,經修改后于11月收錄,歷時一個月的時間,很滿意。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1個月內初審退修,經修改后送復審,外審專家有指出了兩個問題,近修改后被收錄,前后歷時一個月的時間,還是很高效的。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直接錄用投稿周期: 1個月內10月份在期刊上樓投的稿件,一個月不到就接到了編輯的錄用電話,效率很高,值得稱贊。
投稿后一個月收到返修意見,外審專家和編輯都很專業,給出的修改意見很有價值,修改提交后直接被收錄了,值得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