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眼科雜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
- 主管單位: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 主辦單位: 中華醫學會
- 影響因子: 1.40
- 審稿時間: 1-3個月
- 國際刊號: 0412-4081
- 國內刊號: 11-2142/R
1950年創刊,中華醫學會主辦。本刊讀者為全國眼科工作者,以紙載體、光盤版及信息網絡傳播等方式國內外公開出版和發行,并與美國、日本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定期交換雜志。多年來本刊的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等各項指標在國內本專業期刊中均名列前茅,是國內眼科的名牌期刊。所載論文目前已被美國《醫學索引(IM/MEDLINE)》等國內外11種以上重要數據庫收錄;國內重要信息研究機構、圖書館及醫藥院校和科研單位等,均將本刊列為核心期刊。本刊曾先后榮獲國家科委、中國科協等重要獎項,連續6年獲得“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示范項目”稱號。
1-3個月
1 該刊歡迎論著、論著摘要、病例報告、經驗與教訓、技術交流、調查研究、講座、綜述、會議(座談)紀要、臨床病理(病例)討論、國內外學術動態、書刊評介等欄目的稿件。專家述評和繼續教育園地的稿件主要為約稿。
2 文稿應具有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文字精煉,層次清楚,數據準確,書寫工整規范,必要時應做統計學處理。論著、綜述、講座等一般不超過5 000字,論著摘要、病例報告等不超過2 000字。
3 文題:力求簡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
4 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做更動;作者單位名稱及郵政碼腳注于同頁左下方。作者應是:(1)參與選題和設計,或參與資料的分析和解釋者;(2)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者;(3)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方面進行答辯,并最終同意該文發表者。以上3條均需具備。僅參與獲得資金或收集資料者不能列為作者,僅對科研小組進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為作者。對文章中的各主要結論,均必須至少有1位作者負責。集體署名的文章必須明確對該文負責的關鍵人物;其他對該研究有貢獻者應列入志謝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應征得本人同意,并附證明信。
5 摘要:論著須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結論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采用第三人稱撰寫, 不用“本文” 、“作者”等主語??紤]到我國讀者可參考中文原著資料,為節省篇幅,中文摘要可簡略些(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則相對具體些(400個實詞左右)。英文摘要尚應包括文題、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及郵政編碼。作者應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 al”;不屬同一單位時,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時在第一作者單位名稱首字母左上角加 “*”。
6 關鍵詞:論著需標引2~5個關鍵詞。請盡量使用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醫學主題詞表 (MeSH) 內所列的詞。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無相應的詞,處理辦法有:(1)可選用直接相關的幾個主題詞進行組配。(2)可根據樹狀結構表選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題詞。(3)必要時,可采用習用的自由詞并排列于最后。關鍵詞中的縮寫詞應按MeSH還原為全稱,如“HBsAg”應標引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每個英文關鍵詞第一個字母大寫,各詞匯之間空2個字。
7 醫學名詞: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名詞》和相關學科的名詞為準,暫未公布者仍以人民衛生出版社編的《英漢醫學詞匯》為準。中文藥物名稱應使用1995年版藥典(法定藥物)或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輯的《藥名詞匯》(非法定藥物)中的名稱,英文藥物名稱則采用國際非專利藥名,不用商品名。
8 圖表:每幅圖表單占1頁,集中附于文后,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每幅圖表應冠有圖(表)題。說明性的資料應置于圖(表)下方注釋中,并在注釋中標明圖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本刊采用三橫線表(頂線、表頭線、底線),如遇有合計或統計學處理時(如t值、P值等),則在這行上面加一條分界橫線;表內數據要求同一指標有效位數一致,一般按標準差的1/3確定有效位數。線條圖應墨繪在白紙上,高寬比例約為5∶7左右。以計算機制圖者應提供激光打印圖樣。照片圖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圖中需標注的符號(包括箭頭)請用另紙標上,不要直接寫在照片上,每幅圖的背面應貼上標簽,注明圖號、作者姓名及圖的上下方向。圖片不可折損。若刊用人像,應征得本人的書面同意,或遮蓋其能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大體標本照片在圖內應有尺度標記。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圖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應注明出處。
9 數字:執行GB/T 15835 1995 《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小數點前或后超過3位數字時,每三位數字一組,組間空1/4個漢字空,如,“1,329.476,5”應寫成“1 309.476 5”。但序數詞和年份、頁數、部隊番號、儀表型號、標準號不分節。百分數的范圍和偏差,前一個數字的百分符號不能省略,如:5%~95%不要寫成5~95%,50.2%±0.6%不要寫成50.2±0.6%。附帶尺寸單位的數值相乘,按下列方式書寫:4 cm×3 cm×5 cm,而不寫成4×3×5 cm3。1.10 統計學符號:按GB 3358-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定書寫,常用如下:(1)樣本的算術平均數用英文小寫(中位數仍用M);(2)標準差用英文小寫s;(3)標準誤用英文小寫s(4)t檢驗用英文小寫t;(5)F 檢驗用英文大寫F;(6)卡方檢驗用希文小寫χ2;(7)相關系數用英文小寫r;(8)自由度用希文小寫v;(9)概率用英文大寫P(P值前應給出具體檢驗值,如t值、x2值、q值等)。以上符號均用斜體。
10 縮略語:文中盡量少用。必須使用時于首次出現處先敘述其全稱,然后括號注出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后兩者間用“,”分開(如該縮略語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稱)??s略語不得移行。
11 參考文獻:按GB 7714-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標出。盡量避免引用摘要作為參考文獻。確需引用個人通訊時,可將通訊者姓名和通訊時間寫在括號內插入正文相應處。參考文獻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與之相應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為準;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條參考文獻均須著錄起止頁。參考文獻必須由作者與其原文核對無誤。將參考文獻按引用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排列于文末。
12 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屬攻關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如“本課題受××基金資助(基金編號××××)”,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
13 來稿應一式兩份,其中1份為手寫或打印稿,另1份可為復印件。要求字跡清楚,英文摘要及文獻應隔行打印。特殊文種、上下角標符號、需排斜體等應予注明。凡字跡潦草、涂改不清的稿件,一律退回。
中華眼科雜志影響因子
中華眼科雜志發文量
中華眼科雜志總被引頻次
熱門常見問題
-
中華眼科雜志官方網站是什么?
以下是搜索到的有關期刊的官網網址:http://zhykzz.yiigle.com。
-
中華眼科雜志影響因子?
該期刊的復合影響因子為1.106,綜合影響因子為1.003,影響因子還是比較高的。
-
中華眼科雜志如何在線投稿?
這本期刊采用中華醫學會雜志社遠程稿件管理系統進行在線投稿,以下是投稿地址鏈接:http://cmaes.medline.org.cn。
-
中華眼科雜志審稿快嗎?
期刊的審稿速度的快慢是由于稿件的質量決定的,一般而言期刊的審稿周期為3個月的時間,同時對重大研究成果的文章,期刊將采用“快速通道”盡快發表。
-
中華眼科雜志是sci嗎?
目前期刊并不是SCI刊物,期刊是中文核心刊物,被北核和CSCD收錄。
-
中華眼科雜志投稿字數要求?
對于論著、講座、綜述類文章,期刊要求不超過6000字符數,對于短篇論著、病例報告等類型的文章,要求字符數不超過4000字。
-
中華眼科雜志投稿容易被錄取嗎?
《中華眼科雜志》是中華醫學會舉辦的,是國內一級期刊,權威性很高,發表難度很大,投稿還是很難被收錄的。
-
中華眼科雜志退稿會發郵件嗎?
期刊退稿會發郵件的,可以從郵件中得知退稿原因以及針對稿件指出的修改意見。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學術期刊分析推薦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薦刊物均可到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查詢正刊
-
嚴格保密協議
可簽署保密協議 ,不透露任何用戶信息可跟蹤進程,全程協議
-
售后服務保障
1對1服務,7x24小時在線
-
企業信譽保障
11年經驗沉淀,實體公司運營
-
學齡前兒童脈絡膜厚度的研究
目的 探討健康學齡前兒童脈絡膜厚度的特點及其與眼軸、年齡和性別的關系.方法 橫斷面研究.選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于廈門市兒童醫院眼科就診的3~ 6(4.1±0.95)歲健康兒童126名,其中男性58名,女性68名.采用頻域相干光層析成像術(OCT)測量黃斑中心凹下及黃斑的上方、下方、鼻側和顳側各1和3 mm的脈絡膜厚度,并分析其與眼軸、年齡和性別的關系.采用逐步多元回歸方法分析脈絡膜厚度和眼軸長度、年齡及性別的關系.不同測量點間脈絡膜厚度的差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性別脈絡膜厚度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 126名受檢兒童黃斑中心凹下脈絡膜厚度(SFCT)為(331.56±62.03) μm,黃斑中心凹下及顳側1 mm的脈絡膜最厚,鼻側脈絡膜厚度較顳側及黃斑上、下方薄,9個測量點的脈絡膜厚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158.53,P<0.001).男性與女性SFCT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804,P=0.072).逐步多元回歸分析顯示,SFCT和眼軸長度、年齡具有相關性,眼軸每增長1 mm則SFCT減少31.94 μm(95%可信區間為24.40~39.48 μm,r=0.22,P<0.001,);年齡每增長1歲則SFCT增加11.46μm(95%可信區間為3.97~18.96 μm,r2=0.22,P=0.003).性別對SFCT無影響(P=0.94).結論 學齡前兒童脈絡膜厚度與眼軸呈負相關關系,與年齡呈正相關關系.性別對兒童早期脈絡膜發育無影響.
-
角膜接觸鏡配戴前后球結膜微循環改變的臨床研究
目的 探討角膜接觸鏡配戴前后球結膜微循環的改變及其與主觀不適癥狀的關系.方法 前瞻性隊列研究.本研究納入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學院、生物工程學院雙眼配戴月拋軟性角膜接觸鏡的在校研究生進行研究,取右眼作為實驗對象.于戴鏡前與戴鏡后1個月進行眼表疾病指數(OSDI)量表填寫,檢查基礎淚液分泌(Schirmer Ⅰ)試驗和淚膜破裂時間(TBUT),并采用功能性裂隙燈生物顯微鏡對球結膜血流速度和微血管網密度進行評估,觀察各指標在戴鏡前后的變化并分析配戴者主觀感受與球結膜微循環參數的相關性以及影響配戴者主觀感受的主要因素.采用配對t檢驗分析戴鏡前后的OSDI、血流速度、微血管網密度的差異;采用配對樣本Wilcoxon符號秩和檢驗分析戴鏡前后Schirmer Ⅰ和TBUT的差異.球結膜微循環參數與OSDI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與干眼指標的相關性采用Spearman秩相關分析;采用廣義估計方程評估影響角膜接觸鏡配戴主觀感受的主要因素.結果 27名受試者納入本研究,其中男性8名,女性19名,年齡(22.7±1.6)歲.OSDI評分戴鏡前為(11.860±7.783)分,戴鏡后為(24.017±12.181)分,戴鏡前后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4.356,P<0.001),球結膜血流速度戴鏡前為(0.534±0.132) mm/s,戴鏡后為(0.587±0.134)mm/s,戴鏡前后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076,P=0.048).戴鏡后1個月OSDI與血流速度呈正相關(r=0.383,P=0.048),廣義估計方程模型中自變量的檢驗結果顯示,時間、血流速度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角膜接觸鏡配戴后球結膜血流速度增加,配戴者的主觀不適癥狀與球結膜血流速度呈正相關.
-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對原發性翼狀胬肉切除術后早期修復的作用
目的 探討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對原發性翼狀胬肉切除術后早期修復的促進作用.方法 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2016年3至5月間在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確診為單眼原發性翼狀胬肉的患者,住院治療并進行患眼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結膜移植術,采用隨機數字表法按照術后用藥隨機分為4個組:空白對照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組、羧甲基纖維素鈉組和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組.在術前和術后1、2、3、7、14 d對所有患者分別行簡式McGill疼痛問卷評估、裂隙燈檢查及角膜熒光素鈉染色、非接觸式眼壓、裸眼與矯正視力及球結膜充血程度并作統計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對年齡、角膜上皮缺損面積、疼痛程度和球結膜充血程度進行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對性別分布及手術前后視力變化的分布進行組間比較.結果 研究實際納入患者共114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71例,年齡(48.9±12.5)歲.術后各組McGill疼痛評分均逐漸下降.術后2d時,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組、空白對照組、羧甲基纖維素鈉組和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組患者McGill總分分別為(1.42±0.67)、(2.21±0.88)、(1.93±1.08)和(1.77±1.18)分;術后3d時則分別為(1.32±0.54)、(1.93±0.72)、(1.79±0.87)和(1.52±0.77)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d,F=3.436,P=0.019;3d,F=4.047,P=0.009),其中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組的分值顯著低于滴用羧甲基纖維素鈉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 d,P=0.047;3d,P=0.017).術后2d時,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組、空白對照組、羧甲基纖維素鈉組和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組患者的上皮缺損面積百分比分別為8.6%±1.9%、11.7%±1.7%、11.5%±1.9%和10.4%±1.8%;術后3d時分別為4.5%±2.2%、9.2%±2.4%、7.4%±2.5%和5.9%±2.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d,F=17.17,P<0.001;3d,F=21.46,P<0.001).其中,術后2d時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組的上皮缺損面積百分比低于其他3個組(P<0.01),術后3d時,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組上皮缺損面積百分比低于空白對照組和羧甲基纖維素鈉組(P<0.001),但與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組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各時間點各組術后視力發生變化的患者數量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各組手術前后的眼壓、球結膜充血程度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原發性翼狀胬肉切除術后早期應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具有較快減輕疼痛,加速角膜上皮修復的作用.
-
蠶食性角膜潰瘍治療方式變遷及臨床特征與療效觀察
目的 探討蠶食性角膜潰瘍臨床特征和治療方式分布與變遷,觀察臨床療效與復發情況.方法 回顧性系列病例研究.對1996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住青島眼科醫院的蠶食性角膜潰瘍患者125例(154只眼)進行研究,其中男性78例,女性47例.患者年齡為(47.6±14.3)歲,病程1~240個月(中位數6個月),隨訪4.5~122.0個月.將患者按就診時間分為1996至2005年組和2006至2015年組,觀察臨床特征和治療方法及其效果.采用卡方檢驗分析不同時期治療方式的分布差異和不同影響因素下的復發情況.結果 角膜病灶累及鼻側、顳側、上方、下方和全周角膜緣的眼數分別為48、41、13、23和29只.1996至2005年組和2006至2015年組接受單純藥物治療、板層角膜移植術(LKP)、羊膜移植術的眼數分別為6、61、1和27、38、14只;治療后復發率分別為1/6、24.59%、0和7.41%、34.21%、2/14.3種治療方式的眼數在兩組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29.315,P=0.000),但兩組治療后總的復發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0.149,P=0.699).34例(34只眼)治療后發生原發病復發,其中23只眼(67.65%)的復發發生于潰瘍愈合后12個月內,91.18%(31只眼)經過治療可以保住眼球.截至末次復診,154只患眼中150只眼(97.40%)保住眼球,129只眼(83.77%)裸眼視力≥0.05.結論 蠶食性角膜潰瘍好發于男性和年齡>35歲的患者.病灶好發于瞼裂區角膜緣.LKP是治療蠶食性角膜潰瘍的主要術式,術后復發率為28.28%.近10年行LKP的患者比例下降,單純藥物治療和羊膜移植術所占比例明顯升高,但各種治療方式總的復發率較之前10年無明顯差異.
-
經上皮準分子激光角膜切削術與準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鑲術治療近視眼的臨床效果比較
目的 評價經上皮準分子激光角膜切削術(TPRK)與準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鑲術(LASEK)兩種表層角膜屈光手術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差異及手術效果.方法 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收集從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北京協和醫院眼科和河北唐山市眼科醫院行LASEK和TPRK的近視眼患者各45例,LASEK組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齡(21.22±4.02)歲;TPRK組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齡(22.51±6.18)歲.所有患者均納入右眼進行分析.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對術后3d疼痛程度進行評分.術后10、30、90、180d復查視力和屈光度數,觀察角膜上皮下霧狀混濁(haze)程度;應用Tomey角膜地形圖進行角膜規則指數檢查.疼痛評分、視力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角膜規則指數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O.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 LASEK組和TPRK組術后3d疼痛評分分別為1(0,3)和0(0,1)分,TPRK術后患者疼痛評分低于LASEK術后患者疼痛評分(Z=5.643,P=0.001).LASEK組和TPRK組患者術后3d視力分別為4.80±0.10和4.97±0.07(Z=6.930,P=0.000),術后10 d分別為4.98±0.08和5.05±0.06 (Z=8.147,P=0.000),術后30 d分別為5.02±0.05和5.06±0.06 (Z=2.381,P=0.017),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而兩組術后90和180d的視力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1.632,0.798;P=0.425).LASEK組和TPRK組術后殘留屈光度數較少,且隨恢復時間降低,術后30 d兩組殘留屈光度數分別為(0.17±0.19)和(0.17±0.20) D(Z=0.097,P=0.923);術后90d分別為(0.03±0.11)和(0.07±0.14) D(Z=0.166,P=0.096);術后180 d分別為(0.07±0.13)和(0.07±0.14) D(Z=0.002,P=0.978),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術后30 d LASEK組合TPRK組角膜規則指數分別為0.48±0.09、0.46±0.06(t=0.88,p=0.37);術后90 d分別為0.49±0.07,0.47±0.06 (Z=1.53,P=0.132),兩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兩組術后均有1例(4.4%)患者出現0.5級haze,并均于術后6個月完全消退.結論 TPRK較LASEK患者眼部疼痛顯著減輕,早期術后視力恢復快.
-
基于視光檢查數據的角膜塑形鏡驗配機器學習模型研究
目的 探討采用根據患者數據制作的角膜塑形鏡驗配模型提高處方準確率和工作效率的可行性.方法 提取750例(1 467只眼)配戴角膜塑形鏡的近視眼患者(男性362例,女性388例;年齡中位數11歲)的1 467條醫學驗光檢查數據及角膜地形圖檢查數據,通過隨機邏輯回歸模型、決策樹、逐步回歸分析法篩選處方變量影響因子,并將數據全集通過Python語言中的隨機函數劃分為訓練集(1 173,80.0%)和測試集(294條,20.0%),選用邏輯回歸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法應用于訓練集建立擬合模型,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曲線)確定邏輯回歸模型的最佳閾值(1.0),并將模型用于測試集和全集的驗證,通過混淆矩陣、準確度等綜合評估指標的橫向和縱向對比,預測值與真值Bland-Altman分析,最終驗證模型的有效性.結果 選擇Kf(與Ks垂直模擬角膜曲率讀數)-FK(平K設計)、Ks(模擬最大角膜曲率讀數)-SK(陡K設計)為模型擬合因變量(放大結果值的變異權重),通過逐步回歸分析得出Kf-FK影響變量因子為Kf(P=0.010)、Emean(偏心率平均值)(P=0.027)、CYL(柱鏡度數)(P<0.001).轉化后的擬合函數:FK=6.23+0.866kf-1.69Emean+0.16CYL,驗證擬合優度達到81%(r2=0.95),Ks-SK影響變量為Ks(P<0.001)、CYL(P<0.001)、Emean (P<0.001).轉化后擬合函數:SK=6.84+0.862ks-0.28Emean-1.3CYL,驗證擬合優度達到80%(r2=0.93),鏡片設計(Design)選用邏輯回歸、決策樹貢獻度得分篩選影響變量因子:KS (P<0.001)、CYL (P<0.001).邏輯回歸函數為Design=-45.7+0.82Ks+6.027CYL,驗證擬合優度為87%.結論 本研究得出的擬合模型量化了專家驗配經驗,可以指導驗配人員快速、準確地出具角膜塑形鏡驗配處方,實現了大數據決策輔助角膜塑形鏡驗配.
-
板層角膜移植術聯合他克莫司治療復發性蠶蝕性角膜潰瘍一例
患者女性,20歲.曾因右眼蠶蝕性角膜潰瘍行右眼板層角膜移植術、羊膜遮蓋術,之后反復發作.此次因潰瘍復發行左眼角膜潰瘍病灶清除術及部分板層角膜移植術,術后局部用醋酸潑尼松龍滴眼液及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療效果滿意.
關鍵詞: -
淚腺導管炎兩例
2例患者均因眼部紅腫、分泌物增多就診,給予抗生素滴眼液均無明顯緩解,結合眼表化學物質濺入等病史及擠壓眼瞼后淚腺導管開口的膿性分泌物外溢等癥狀,可診斷為淚腺導管炎.予以抗生素滴眼液經淚腺導管口沖洗治療后預后良好.
關鍵詞: -
深層角膜及前房板栗刺異物合并真菌感染一例
患者女性,30歲,板栗球擊傷左眼后反復出現眼部疼痛,左眼角膜后可見內皮斑,診斷為真菌性角膜炎.經抗真菌治療后內皮斑消退,顯露出板栗刺樣異物.行深層角膜及前房板栗刺取出+前房沖洗術取出異物,術后隨訪3個月,可見角膜內皮面及虹膜遺留輕微瘢痕,真菌性角膜炎未再復發.
關鍵詞: -
近視眼相關信號通路的研究進展
隨著發病率的提高,近視眼已成為影響我國社會健康的主要問題之一.近視眼為多因素共同參與調節的病理過程,是環境或遺傳因素造成的視網膜視覺輸入異常,通過一系列信號傳導過程導致鞏膜重塑和眼軸延長而形成.這些信號通路對眼軸的生長和近視眼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影響近視眼形成的主要信號傳導通路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以期為相關臨床及基礎研究提供參考.
-
切實做好兒童青少年近視眼防控工作
近視眼防控是關系兒童青少年眼健康、國民身體素質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健康問題.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就兒童青少年近視眼問題做出重要批示,教育部等八部委發布《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近視眼防控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眼防控形勢嚴峻緊迫,近期首先應做好近視眼的本底數據和基線普查工作.醫療機構、醫務工作者在政府、學校、醫療機構、家庭、學生個人五方協同的近視眼防控系統性工程中發揮關鍵的專業指導作用,對于切實做好兒童青少年近視眼防控,實現總體防控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還將對近視眼防控工作中教醫協同、突出學校主體責任、對應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控方法和手段進行梳理,期望為全國的兒童青少年近視眼防控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幫助.
-
結膜昆蟲翅膀異物
患者女性,6歲.家長訴發現患兒左眼紅腫伴有眼內“黑痣”2d,就診于勝利油田中心醫院眼科.眼部檢查:雙眼視力為0.8,眼壓右眼為14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為16 mmHg;左眼下瞼中央皮膚輕度紅腫,下方瞼結膜充血,中央可見1個直徑約2 mm大小的黑色物體附著于肉芽組織上方(精粹圖片1中A),40倍裂隙燈顯微鏡下可見黑色物體內9條清晰的棕色豎條紋(精粹圖片1中B),按壓不痛;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瞳孔圓,對光反應存在,晶狀體透明,眼底未見明顯異常;右眼眼前后節均未見明顯異常.臨床診斷:左眼結膜昆蟲翅膀異物.鹽酸丙美卡因表面麻醉下取出黑色物體,可見黏性液體溢出,給予局部抗炎抗感染治療.
關鍵詞: -
兒童青少年屈光不正診治應以睫狀肌麻痹下驗光結果為基準
近年來兒童青少年屈光不正的診斷及驗光配鏡在非睫狀肌麻痹下進行的現象漸有擴大趨勢.本文通過再次強調兒童青少年的生理特點、睫狀肌麻痹下驗光的機制等,指出對于兒童青少年,診斷屈光不正及判斷其程度,必須施行睫狀肌麻痹下驗光.眼部滴用1%環戊通安全有效,可用于兒童青少年睫狀肌麻痹.配鏡必須根據雙眼眼位和調節狀況,在準確的睫狀肌麻痹下驗光結果基礎上進行處方.
-
屈光門診進行兒童近視眼控制應從證據到臨床實踐
近年來國內外有關控制近視眼進展的方法研究取得了不少突破,但未能有效解決如何將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實踐.很多??漆t院均開設了屈光門診,但除了給患者配戴眼鏡進行矯正外,并沒有更多有效的思路和方法,尤其在如何控制兒童近視眼進展這一難題方面.為了讓更多臨床醫師了解最新的研究證據,本文結合臨床實踐經驗,對如何在屈光門診開展近視眼防控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
-
中國青光眼引流閥植入手術操作專家共識(2019年2版)
規范青光眼引流閥植入手術操作是提高該手術質量、減少和避免相關并發癥的重要舉措,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青光眼學組根據臨床實踐的反饋意見,對《我國青光眼引流閥植入手術操作規范專家共識(2016年)》進行了修訂,細化了該手術操作的具體步驟,采納了相應的改良技術,并補充了術后護理注意事項和相關并發癥的識別和處理,在進一步規范手術操作的同時,更強調圍手術期的處理,以期廣大眼科醫師能夠從中更為全面認識該手術,從而提高臨床技能和診療水平.
關鍵詞: -
中國近視眼的研究進展
近視眼患病率高、近視眼低齡化、近視眼進展加速已經成為全球性的普遍現象,由此帶來的高度近視眼占比提高、病理性近視眼致盲等問題也逐漸成為當今世界的社會健康隱患.圍繞這一嚴峻的社會問題,中國科學家或基于中國數據的近視眼研究深入開展,取得不少成果,成為全球近視眼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對中國科學家近10余年所做的近視眼相關研究及其主要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和述評,以便更多讀者了解這些重要研究數據,有效應用于臨床實踐.
關鍵詞:
年 | 期數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
1996 | 05 |
1989 | 06 |
-
未知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3個月內我在期刊上投了一篇文章,一個月返修,小修后,二十幾天進入編輯加工狀態,半個月后又退修了一次,小修后被收錄,歷時三個月,感覺文章有創新性還是很好中的。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2個月內我是今年2月3號投的稿件,3月返修,近修改后于4月6號錄用,整個審稿流程很規范,外審專家和編輯也很專業,值得推薦。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2個月內文章是眼科方向的,一個多月返回外審意見,經修改后被收錄,歷時兩個月的時間,修改期間,編輯不厭其煩的指導我修改文章,很感謝,之后還會再來投稿的。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2個月內選的是加急審稿,交完審稿費用后,三周返回外審,提出修改意見都是一些小問題,修改提交后,半個多月的時間被收錄,歷時兩個月,效率還是很高的,文章有創新性,可以在期刊上投稿。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直接錄用投稿周期: 2個月內初審、外審的速度都是很快的,我的文章大概兩個月的時間直接通知錄用,由于自己是本科學歷,投稿前很擔心被拒,沒想到文章被順利收錄了,很開心。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3個月內中華眼科這個期間的審稿速度很快,兩個月返回了審稿結果,經小修后被接受,編輯認真負責,工作效率很高,很感謝,希望期刊可以越來越好。
-
未知
錄用情況:投稿周期: 3個月內中華眼科的效率還是比較高的,我的文章投稿到錄用歷時兩個多月,審稿期間還是比較著急的,還好最后被收錄了,第一次在這種權威性比較高的期刊上投稿,能順利被收錄,還是很開心的。
去年6月投的稿件,半個月外審返回,修改后直接被收錄了。今年的速度好像是慢了,聽說外審要一個月的時間,不知道是不是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