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保健醫學雜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Care and Medicine ????????
- 主管單位: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
- 主辦單位: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保健局
- 影響因子: 0.47
- 審稿時間: 1-3個月
- 國際刊號: 1674-3245
- 國內刊號: 11-5698/R
《中華保健醫學雜志》是由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衛生局(原總后勤部衛生部)主管,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衛生局保健辦(原總后勤部衛生部保健局)主辦,解放軍總醫院承辦,由中華保健醫學雜志編輯部編輯、出版的綜合醫學學術期刊。1999年3月創刊,2007年6月納入國家科技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1個月內
1 文稿應具有科學性、邏輯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文字精練、層次清楚、數據準確、重點突出。論著一般不超過4 000字,經驗交流、病例報告、醫學保健工作探索、短篇報道、一般以1 500字為宜。文稿屬“國家基金項目”、“中標課題”等,請在腳注標明,包括編號。
2 文題 應力求簡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不超過20個字,最好不設副題。
3 作者 應是文章撰寫的參與者,作者署名表示責任(文責自負)與權利(著作權)。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每篇文章作者數不超過6位。通訊作者只列1位,并在論文首頁腳注Email信箱。作者單位需寫全稱、并注明所在地和郵編。第一作者附上作者簡介,含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籍貫、技術職務、所從事的專業,腳注在文稿第1頁下方。
4 論著須附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結論四部分,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中文摘要300字左右,英文摘要400個實詞左右,與中文摘要內容相對應。英文摘要包括文題、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名稱、所在地名、郵政編碼。應列出全部作者的姓名。如作者工作單位不同,只列出第一作者的工作單位。
5 關鍵詞 論著應標出3~5個中、英文關鍵詞,關鍵詞之間用“;”分隔,請盡量參照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情報研究所編譯的《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和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軍用醫學主題詞表》,英文譯名使用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的醫學主題詞表(MeSH)內所列的詞。每個英文關鍵詞首個字母大寫,多個關鍵詞之間應用分號“;”分隔。
6 正文 論著格式一般分為對象與方法、結果、討論等三部分。經驗交流應有中文摘要,正文格式與論著同。個案報道一般分為臨床資料和討論兩部分。
7 醫學名詞 以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醫學名詞》為準,尚未審定公布者以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漢醫學詞匯》為準。中文藥物名稱應使用最新版《藥典》(法定藥物)或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輯的《藥名詞匯》(非法定藥物)中的名稱。英文藥物名稱則采用國際非專利名稱,不用商品名。
文稿內使用的名詞術語前后應統一,以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名詞為準,如原詞過長且文內又多次出現者,可于首次出現時寫全稱,在圓括號內注明英文及簡稱,再出現時則用簡稱。括號內英文,除專有名詞外,一律用小寫。例如:腦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D)。公認通用縮略語可直接應用,如DNA、RNA、IgG等。文題中一般不使用縮略語,正文中盡量少用。
8 圖表 力求簡潔明確,避免與文字重復。表格采用三線表,應有表序和表題,按統計學原則制表,內容簡明、數據準確、有效位數一致。以計算機制圖者提供激光打印圖樣及光盤。照片務求清晰度、對比反差明顯,并在背面用鉛筆注明文題、作者、序號、及上下端標志,用另紙粘貼置于正文之后。大體標本照片在圖中有尺度標示。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
9 統計學 應寫明所用統計方法的具體名稱,統計學符號按GB3358-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規定書寫。應寫明所用統計分析方法的具體名稱,如析因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成組設計資料的t檢驗等。要注意區分百分率與百分比。
10 計量單位 按國務院1984年2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規定書寫,具體使用參照中華醫學會編輯出版部編輯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一書。在一個組合單位代號內不得有一條以上的斜線,如ng/kg/min應改寫為ng.kg-1.min-1的形式,壓力的計量單位一律使用mmHg,但首次使用時應注明mmHg與kPa的換算系數(1 mmHg=0.133 kPa)。
11 數字 執行國家標準GB/T15835-1995《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小數點前或后超過3位數字時,每3位數字一節,節間空1/4個漢字,如:“61,329.476,56”應寫成“61 329.476 56”。但序數詞和年份、頁數、部隊番號、儀表型號、標準號不分節。百分數的范圍和偏差,前一個數字的百分符號不能省略,應寫成5%~95%,50.2%±0.6%可寫成(50.2±0.6)%。附帶尺寸單位的數值相乘,按下列方式書寫:4 cm× 3 cm × 5 cm。
12 參考文獻 必須是作者參閱過的近5年內發表的文獻。凡是摘要、二次文獻(如國外醫學系列期刊等)、內部資料及未公開發行的書及刊物的文章不能作為參考文獻。引用文獻,論著一般不超過10條,綜述20條,其他不超過5~7條。參考文獻作者3名以內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字樣,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Index Medi?鄄cus》的格式為準;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條參考文獻均須著錄起止頁次。
每條文獻題名或書名后加文獻類型標識碼:專著[M],論文集[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等。
著錄格式:
出版物(期刊)的著錄格式:著者.題名[文獻類別標識碼].刊名,年,卷:起止頁。例如:
1 鄭秋甫,鄭延松,彥小榮,等. 同型半胱氨酸對血管內皮細胞表達和分泌TRPT的影響[J]. 解放軍醫學雜志,2004,29:159-163.
2 Lefebvre P,Lierneux B,Lenaerts L,et al.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and procoagulant factors a case study[J]. Angiolo?鄄gy,1998,49:563-568.
專著(書)著錄格式:著者.書名[M].版本(第1版省略). 出版社,出版年. 起止頁。例如:
1 牟善初,陶國樞主編. 現代老年急癥學[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7.693-707.
2 Stemberger LM. Immunhistochemistry[M]. 2nd ed. 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79.104-108.
中華保健醫學雜志影響因子
中華保健醫學雜志發文量
中華保健醫學雜志總被引頻次
熱門常見問題
-
中華保健醫學雜志的官網是什么?
以下是《中華保健醫學雜志》的官網鏈接:http://zhbjyxzz.yywkt.com。
-
中華保健醫學雜志是中華系列雜志嗎?
《中華保健醫學雜志》的主辦單位是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保健局,并不是由中華醫學會舉辦的。
-
中華保健醫學雜志影響因子?
據知網搜索來看,期刊的2019年復合影響因子為0.719,綜合影響因子為0.598。
-
中華保健醫學雜志如何投稿?
期刊投稿可以通過官網進行在線投稿,同時稿件需要帶經作者單位審核并附正式推薦介紹信。
-
中華保健醫學雜志好投嗎?
投稿的難度主要取決于稿件的質量與方向以及稿件是否具有創新性,可以讓本網站的專業老師進行評估,確保稿件的率用率。
-
中華保健醫學雜志最新投稿要求是什么?
期刊的投稿要求可以登錄期刊的官網:http://zhbjyxzz.yywkt.com,點擊“投稿須知”進行查看。
-
中華保健醫學雜志是季刊嗎?
《中華保健醫學雜志》是一本雙月刊,并不是季刊。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學術期刊分析推薦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薦刊物均可到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查詢正刊
-
嚴格保密協議
可簽署保密協議 ,不透露任何用戶信息可跟蹤進程,全程協議
-
售后服務保障
1對1服務,7x24小時在線
-
企業信譽保障
11年經驗沉淀,實體公司運營
-
血管損害危險因素與老年人前列腺體積的相關性分析
目的 探討血管損害危險因素與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體積(PV)的關系及其影響因素.方法 選取在解放軍第161醫院就診或體檢的軍隊離退休人員BPH患者366例,根據前列腺體積分為PV≤40 ml組(156例)與PV>40 ml組(210例),比較兩組各血管損害危險因素的差異;采用限制性立方樣條模型分析血小板參數與前列腺體積的關系;進一步用多元logistic回歸方法分析影響PV的危險因素.結果 調整年齡、體質量指數(BMI)、高血壓、血糖、總膽固醇和三酰甘油等變量后,限制性立方樣條模型顯示,血小板分布寬度(PDW)與PV呈劑量-反應關系(P=0.0156);隨著年齡的增大,PV增大的風險越高(Ptrend<0.05),≥80歲人群PV增大的風險是<60歲人群的5.088倍(P<0.01);肥胖(BMI≥28 kg/m2)組是BMI正常(BMI<24 kg/m2)組的2.694倍(P=0.03);PDW≥15.90 fL人群是參考組(PDW<15.60 fL)的2.109倍(P=0.021).結論 年齡、肥胖和高水平的PDW是老年PV增大的獨立危險因素.
-
米非司酮聯合曼月樂對功血患者雌孕激素受體及子宮內膜bFGF、VEGF表達的影響
目的 探討功血患者經米非司酮聯合曼月樂治療的效果,分析聯合方案對患者雌孕激素受體及子宮內膜內皮生長因子(VEGF)與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表達的影響.方法 選取東營市河口區人民醫院2016年3月 ~2018年3月收治的功血患者70例,根據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35例.給予對照組與研究組患者米非司酮片口服,在此基礎上為研究組患者放置曼月樂(宮內節育器),治療12周后評估治療效果,記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分別于入院時、治療后,檢測并對比患者血清雌、孕激素[雌二醇(E2)、孕酮(P)]水平、雌激素受體(ER)與孕激素受體(PR)表達;并于治療各時點,檢測對比患者子宮內膜VEGF、bFGF表達變化情況.結果 研究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臨床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血清E2、P水平較對照組升高;ER、PR表達較對照組降低;子宮內膜bFGF、VEGF表達較對照組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米非司酮聯合曼月樂治療功血療效確切,利于提高患者雌孕激素水平,降低相應受體表達,患者子宮內膜bFGF、VEGF表達明顯改善,不良反應少,安全可靠.
-
應用奧馬哈系統的延續性護理模式對老年髖臼骨折患者術后康復的作用
目的 應用基于奧馬哈系統的延續性護理方法,處理老年髖臼骨折患者出院后康復過程中的護理問題并歸納整理干預措施,為促進老年髖臼骨折患者出院后的護理和科學康復方法提供依據.方法 選取2012年1月 ~2016年12月西部戰區總醫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髖臼骨折復位內固定患者122例,針對出院后的護理模式分為干預組58例和對照組64例進行前瞻性對照研究.對照組采用髖臼骨折術后常規護理方法;干預組應用以奧馬哈系統為基礎的延續性護理方法,對患者在生理領域、健康相關行為領域、社會心理領域及環境領域進行個性化的干預.兩組患者均在手術后1、3和6個月門診隨訪.對護理問題的改善成效評價采用Likert 5分法,從認知、行為、狀況3方面來評價;采用Modified Merle D′Aubigne Postel Score量表對髖關節功能進行評分;并統計兩組并發癥情況.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較,干預組患者的疼痛、神經肌肉功能、身體活動、自我照顧4個護理問題均明顯改善(P<0.05);干預組術后髖關節功能評分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干預組術后關節僵硬、創傷性關節炎、坐骨神經損傷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運用以奧馬哈系統為基礎的延續性護理方法,可以在老年髖臼骨折術后院外康復的關鍵時期改善患者護理問題、加快恢復關節功能,實現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要求,明顯提高老年髖臼骨折患者術后康復效果.
-
抗抑郁治療對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療效分析
目的 探討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抗抑郁藥物治療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9月在應急總醫院就診的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100例,將其按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兩組均給予糖尿病飲食、短期強化糖尿病患者教育、按需給予小劑量氯丙嗪.觀察組給予鹽酸舍曲林抗抑郁藥物治療,對照組給予針對糖尿病治療的相關心理輔導.結果 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抑郁自評量表(SDS)及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均有明顯改善(P<0.05);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其SDS及HAMD評分仍有明顯差異(P<0.05).與治療前相比,觀察組患者除總膽固醇(TC)外,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時血糖(2hP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mALB/NCR)、脂蛋白a(LPa)等生化指標均有明顯好轉(P<0.01);而對照組患者除FBG及2hPBG比治療前有改善外,其余指標均變化不明顯.對觀察組患者進行6個月的治療情況隨訪發現,隨著治療時間的增加,其療效愈加明顯.結論 抗抑郁藥物治療能明顯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的抑郁狀態及生化指標.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血清IL-18及HIF-1α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
目的 探討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18(IL-18)與低氧誘導因子(HIF-1α)的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方法 選取2016年10月 ~2017年8月期間在濰坊市中醫院確診的89例OSAHS患者和62例健康體檢者,對其一般臨床資料、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最低血氧飽和度(LSpO2)進行比較分析.根據AHI劃分為輕度OSAHS組30例、中度OSAHS組36例和重度OSAHS組23例.對OSAHS患者(AHI>15次/h)采取持續氣道正壓通氣(CPAP)的治療方式,療程3個月.患者每晚進行呼吸機持續正壓通氣治療時間達到4 h,開始統計呼吸機持續正壓通氣治療時間.采用多導睡眠采集分析系統對患者睡眠狀態進行連續7 h監測,獲得AHI與LSpO2數據.完成后,凌晨6時在患者空腹的情況下抽取靜脈血(開始治療的前1天和治療結束前1天).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血清IL-18與HIF-1α水平.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來分析可能影響IL-18與HIF-1α水平的因素,包括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BMI)、AHI和LSpO2等.結果 與健康對照組相比,OSAHS組患者血清IL-18與HIF-1α水平較高,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清IL-18與HIF-1α水平隨著OSAHS嚴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年齡、AHI和LSpO2是影響IL-18水平的危險因素,AHI和LSpO2是影響HIF-1α的危險因素.OSAHS患者接受CPAP治療后,血清IL-18與HIF-1α水平顯著降低(59.80 vs.45.94,36.56 vs.21.97,P<0.01).結論 血清IL-18和HIF-1α水平的變化可間接地反映OSAHS和缺氧的嚴重程度及干預治療的有效性.
-
西安地區干休所老年男性保健人群全死因譜的30年隨訪觀察
目的 明確西安地區軍隊30年隊列老年男性干部死亡率、構成及危險因素.方法 選取1987年起在西安市22個軍隊干休所的全部老年男性(55歲及以上),共計1268人.終點指標為各類死亡,采用Cox模型進行分析.結果 截止2016年9月30日,共觀察23,661.00人年,平均隨訪18.66年.存活363例(28.63%),年齡(89.13±3.78)歲,死亡889例(70.11%),年齡(78.84±8.34)歲,失訪16例(1.26%).死因構成順位前5位的分別是惡性腫瘤333例(37.46%)、冠心病192例(21.6%)、呼吸系統疾病132例(14.85%)、腦卒中104例(11.7%)和糖尿病36例(4.05%),標化死亡率分別為875.39/10萬、504.73/10萬、347.00/10萬、273.40/10萬、94.64/10萬,總死亡率為2335.17/10萬,與全國同齡男性組(85歲以上)死亡率比較,前5位疾病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均較低.惡性腫瘤構成比前5位分別為肺癌(31.83%)、胃癌(16.52%)、腸癌(11.71%)、肝癌(9.3%)及膽囊癌(3.9%),標化死亡率分別為278.65/10萬、144.58/10萬、102.52/10萬、81.49/10萬、34.17/10萬,與全國同齡男性組(85歲以上)標化死亡率比較,肺癌、胃癌、腸癌及肝癌死亡率均低于全國同齡組標化死亡率,膽囊癌死亡率高于全國同齡組標化死亡率;隨訪年齡、負性生活事件、吸煙、既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和既往癌癥史的相對危險度及95%可信區間分別為0.759(0.724~0.796)、2.130(1.274~3.563)、1.299(1.081~1.561)、2.831(1.753~4.571)及8.383(2.039~34.460).結論 該隊列人群主要死因為惡性腫瘤、冠心病、呼吸系統系統疾病、腦卒中及糖尿病;其中惡性腫瘤以肺癌及消化系統腫瘤為主;全死因相關因素分別為年齡、吸煙、負性生活事件、既往COPD史和既往癌癥史.
-
高齡老人睡眠節律對睡眠質量及認知的影響
目的 了解高齡老年人睡眠節律對認知功能及睡眠質量的影響.方法 利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和簡易智能狀態量表(MMSE)檢查112例高齡離退休老年人的睡眠質量及認知功能,按睡眠節律分為早醒組、正常組、入睡困難組和混合組,按睡眠時間分為<5 h組、5~8 h組和>8 h組.結果 在PSQI的各因子中,日間功能障礙、睡眠障礙、入睡時間、催眠藥物與MMSE因子中的即刻回憶、延遲回憶、命名、理解有顯著相關性(P<0.05).與正常睡眠節律的高齡老人相比,早醒組各項因子得分除定向力外,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入睡困難組PSQI因子中的主觀睡眠質量、睡眠時間和效率、入睡時間、催眠藥物,MMSE因子中的理解、視空間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混合睡眠障礙組PSQI中的睡眠時間、入睡時間,MMSE中的即刻回憶、延遲回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睡眠時間5~8 h的高齡老人相比,睡眠時間<5 h組在PSQI總分、主觀睡眠質量、睡眠時間和效率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睡眠時間>8 h組在PSQI總分、入睡時間、睡眠時間和效率、睡眠障礙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重視老年人睡眠節律的調整,對入睡困難的老年人可適當給予中短效鎮靜催眠藥物,以達到調整睡眠節律,提高睡眠質量,增強記憶功能的作用.
-
血清ICAM-1、VEGF水平與老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微血管損傷的相關性研究
目的 觀察血清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水平與老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患者微血管損傷的相關性,探究DR患者微血管損傷的相關機制.方法 選取武漢大學人民醫院2012年1月 ~2017年6月收治的13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DR發生情況及病變程度,將其分別納入非DR組(59例)、單純型DR組(42例)、增殖型DR組(36例).另收集同期因其他疾患就診完成血清ICAM-1、VEGF和內皮細胞(ECs)、內皮祖細胞(EPCs)、循環祖細胞(CPCs)檢查的非糖尿病老年患者29例.非老年糖尿病患者分為非糖尿病組(13例)、非老年組(16例).檢測各組受試者血清ICAM-1、VEGF水平,并對其ECs、EPCs、CPCs計數進行檢測,使用Pearson法,計算血清ICAM-1、VEGF水平與ECs、EPCs、CPCs計數的相關性.結果 非DR組、單純型DR組、增殖型DR組血清ICAM-1、VEGF水平依次升高,其血清ICAM-1、VEGF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組、非老年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非DR組、單純型DR組、增殖型DR組外周血ECs計數依次升高,EPCs、CPCs計數依次降低,其外周血ECs計數均高于非糖尿病組、非老年組,其EPCs、CPCs計數均低于非糖尿病組、非老年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earson相關性分析示,血清ICAM-1、VEGF均與外周血ECs計數呈正相關,與EPCs、CPCs計數呈負相關(P<0.05).結論 老年DR的發生發展伴隨著血清ICAM-1、VEGF水平的升高,且ICAM-1、VEGF水平升高與微血管損傷有著密切關聯,能夠對研究DR病理損傷和治療靶點提供參考.
-
HPV16/18感染與宮頸鱗癌VEGF-C、VEGFR-3表達的關系
目的 探討宮頸組織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VEGF-C)、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3(VEGFR-3)的表達及人乳頭瘤病毒16/18(HPV16/18)感染與宮頸鱗癌發生、浸潤及轉移的關系.方法 選擇2013年6月 ~2017年6月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86例宮頸鱗癌石蠟病理組織,選取宮頸上皮內瘤變(CIN)Ⅰ、CINⅡ宮頸組織標本各12例,選取正常宮頸組織標本10例.對所有患者術前HPV16/18感染情況及宮頸組織中VEGF-C、VEGFR-3的表達水平進行觀察和分析.結果 浸潤癌患者HPV16/18的感染率與CINⅠ、CINⅡ、CINⅢ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類患者HPV16/18的感染率均明顯高于宮頸正常的患者(P<0.05).浸潤性癌組織中VEGF-C表達水平、VEGFR-3脈管陽性均數顯著高于CINⅠ、CINⅡ、CINⅢ病理組織和正常宮頸上皮組織(P<0.05),而CINⅠ、CINⅡ、CINⅢ病理組織和正常宮頸上皮組織中VEGF-C的表達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CINⅢ病理組織中VEGFR-3脈管陽性均數顯著高于正常宮頸上皮組織(P<0.05).浸潤癌Ⅲ期病理組織中VEGF-C表達水平、VEGFR-3脈管陽性均數顯著高于Ⅰ期(P<0.05),浸潤癌Ⅱ期病理組織中VEGFR-3脈管陽性均數顯著高于浸潤癌I期(P<0.05),淋巴結轉移陽性組織中VEGF-C表達水平顯著高于未轉移組織(P<0.05).VEGFR-3脈管陽性均數隨著VEGF-C表達水平的升高而升高,VEGFR-3脈管陽性均數與VEGF-C表達水平呈正相關(P<0.05).結論 長時間持續性HPV16/18感染可能是導致宮頸鱗癌發生的重要因素,VEGF-C、VEGFR-3的表達與宮頸鱗癌的浸潤及轉移密切相關,其表達與宮頸鱗癌的分期及淋巴結是否轉移相關,VEGF-C的表達促進VEGFR-3的激活從而進一步加重病灶浸潤.
-
靜脈曲張套扎術與口服β-受體阻滯劑對預防首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效果的薈萃分析
目的 評價內鏡下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EVL)與口服β-受體阻滯劑對預防肝硬化患者首次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 檢索Pubmed/Medicine、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服務系統等數據庫,已經發表的關于EVL與口服β-受體阻滯劑對預防首次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檢索時間至2017年4月.由兩名評價員對檢索文獻進行數據提取、質量評價,并運用Stata12.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共檢索文獻545篇,其中納入文獻14篇,總樣本量為1441例,納入文獻的研究質量評分均較高.結果表明:套扎vs.普萘洛爾首次出血率RR=0.78(95%CI 0.59~1.03),I2=11%,P=0.34;套扎vs.卡維地洛首次出血率RR=1.54(95%CI 0.69~3.42),I2=38.8%,P=0.20,套扎vs.普萘洛爾出血死亡率RR=0.83(95%CI 0.52~1.34),I2=0%,P=0.954;套扎vs.卡維地洛出血死亡率RR=0.84(95%CI 0.29~2.46),I2=0%,P=0.770,套扎vs.普萘洛爾總死亡率RR=1.08(CI 0.88~1.32),I2=0%,P=0.837;套扎vs.卡維地洛總死亡率RR=0.91(CI 0.58~1.42),I2=25.2%,P=0.248;EVL與β-受體阻滯劑不良反應發生率相對危險度RR=1.19(CI 0.81~1.77),I2=87.3%,P=0.結論 EVL與口服β-受體阻滯劑在首次出血率、出血病死率、總死亡率以及不良反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但考慮到患者依從性、醫療負擔等方面,臨床建議口服β-受體阻滯劑預防靜脈曲張首次出血.
-
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內鏡下診療的臨床研究
目的 探討超聲內鏡(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對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臨床診斷價值,以及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療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18例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經常規電子結腸鏡檢查初步診斷;超聲內鏡(EUS)下診斷,指導ESD擬切除范圍及深度;對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行ESD治療,內鏡下標識預切除范圍,黏膜下注射、黏膜切開、病變剝離及創面處理;術后常規病理及免疫組織化學檢驗.結果 18例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直徑0.5~1.2 cm,直徑平均(0.6±0.2)cm.ESD均一次性完整剝離,無穿孔,術中出血5例,予以Dualknife刀頭電凝止血.病灶創面基底部與病灶切緣取病理無類癌組織殘存;免疫組織化學檢驗Secretagogin100.0%(18/18)、Syn94.4%(17/18)、CgA83.3%(15/18)、神經特異性烯醇化酶(NSE)44.4%(8/18)、CEA 0.0%(0/18)、p530.0%(0/18)提示診斷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且預后良好.結論 腫瘤直徑<1.2 cm的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行ESD治療安全有效.
-
軀干核心肌群強化訓練的強度對老年腦卒中患者平衡能力的療效研究
目的 探討軀干核心肌群訓練的時間強度對老年腦卒中患者平衡能力的療效.方法 采用病例對照的研究方法,選取2013年4月 ~2013年10月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康復醫學科住院治療的45例老年腦卒中所致偏癱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隨機分為A、B、C 3組,每組15例,均給予常規治療,并在此基礎上聯合軀干核心肌群訓練,A組1次/d,B組2次/d,C組3次/d,每次30 min,每周5 d,共訓練3個月.在治療前及治療后1、2和3個月時分別采用Berg平衡量表對3組患者平衡功能進行評定.結果 治療前3組患者平衡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和3個月后,3組患者的平衡量表評分都明顯提高,組內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1和2個月后組間比較,平衡能力評分C組高于B組,B組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3個月后,3組患者平衡能力評分,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增加治療劑量,提高軀干核心肌群強化訓練的時間強度可以加快老年腦卒中患者早期平衡功能的恢復,但隨著治療時間延長,遠期療效并無差異.
-
深部肌肉刺激治療對頸肩痛患者肌肉特性及表面肌電信號的影響
目的 分析深部肌肉刺激治療對頸肩痛患者肌肉特性及表面肌電信號的影響.方法 選取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2014年1月 ~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頸肩痛患者,按就診編號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0例;兩組均給予布洛芬緩釋片+頸肩牽引治療,對照組進行假刺激,觀察組則聯合深部肌肉刺激;對比兩組療效、疼痛情況及肌肉特性、表面肌電信號.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5.00%,與對照組的78.3%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療效等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臨床治愈病例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對照組F值、D值、S值治療前后未見明顯變化(P>0.05),觀察組振動頻率(F)、振幅的對數衰減值(D)、動態硬度(S)均顯著下降,且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平均肌電振幅值(AEMG)、積分肌電值(IEMG)、頻域指標中位頻率(MF)均顯著上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深部肌肉刺激治療可改善頸肩痛患者肌肉特性及肌肉局部耐受性,提升肌張力及肌肉收縮性.
-
人類皰疹病毒(EBV)與消化性潰瘍的相關性研究
目的 研究人類皰疹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和消化性潰瘍(peptic ulcer disease,PUD)之間的關系.方法 選取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PUD患者58例為PUD組,另選取95名健康人為健康對照組,其中包括43例十二指腸潰瘍和15例胃潰瘍,檢測血清中的EBV活化抗原、Hp抗體以及Hp毒力因子CagA的含量.結果 高滴度的抗EBV抗體IgG與發生十二指腸潰瘍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P=0.022,OR=2.5);抗EBV抗體IGA陽性與胃潰瘍發生相關(P=0.002,OR=10.1).結論 EBV活化會增加胃和十二指腸上皮發生PUD的風險.
-
宮頸癌術后排尿困難患者針灸治療效果
目的 探索針灸對宮頸癌術后排尿困難患者泌尿功能的影響.方法 對寶雞市婦幼保健院119例宮頸癌術后排尿困難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依據手術方式分為根治術組(70例)和子宮保留組(49例),均接受針灸治療,另選取同期未接受針灸治療的根治術后排尿困難患者70例為對照組,評價患者治療后泌尿功能、臨床療效和膀胱殘余尿量等相關指標.結果 經過針灸治療后,兩組患者均有很好的臨床療效,且子宮保留組明顯好于根治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排尿功能上,子宮保留組明顯好于根治術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殘余尿量組內比較,治療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組間比較,子宮保留組明顯好于根治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組患者自主排尿時間統計,針灸治療兩組患者自主排尿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根=8.867,t保留=14.436,P<0.05).針灸治療的子宮保留組又明顯好于根治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302,P=0.000).結論 針灸能夠明顯改善宮頸癌術后排尿困難患者泌尿功能、降低膀胱殘余尿量,提高患者臨床療效,縮短自主排尿功能時間,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
吲哚美辛直腸給藥減少經內鏡下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后胰腺炎發生的薈萃分析
目的 薈萃分析評估吲哚美辛對于預防經內鏡下逆行性胰膽管造影(ERCP)術后胰腺炎(PEP)安全性與有效性.方法 通過檢索PubMed/Medicine,EMBASE和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等數據庫,以及對文獻二次檢索,截止到2016年4月已經發表關于吲哚美辛與安慰劑預防ERCP術后胰腺炎復發作用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進行數據提取、質量評價以及運用Stata12.0軟件對于搜集整理數據進行分析,并且運用隨機效應模型或固定效應模型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相對危險度RR及可信區間進行組間比較.結果 納入此次薈萃分析文獻數7篇,總樣本量為3082例,術后胰腺炎發生率相對危險度RR為0.58(CI 0.40~0.83),I2=49.8%,P=0.063.亞組分別是ERCP術前給藥和ERCP術后給藥,并分別進行數據統計分析顯示,ERCP術前給予吲哚美辛栓劑能顯著減少術后胰腺炎發生率,相對危險度為RR=0.56(CI 0.39~0.79),I2=2.7%,P=0.379;而在ERCP術后給予吲哚美辛栓劑對術后胰腺炎的發生率則無明顯作用,其相對危險度為RR=0.61(CI 0.26~1.44),I2=77%,P=0.013.結論 ERCP術前應用吲哚美辛能顯著減少術后胰腺炎的發生率.
-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短期內腦梗死發生風險的預測
目的 分析ABCD2(年齡、血壓、臨床癥狀、持續時間、糖尿病)評分、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DWI)、顱內動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特征預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短期內腦梗死發生風險的參考價值.方法 選取2013年7月 ~2018年7月山東大學附屬千佛山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311例TIA患者,就其ABCD2評分DWI及MRA特征進行分析,運用直線回歸分析及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計算ABCD2評分與TIA發作后腦梗死發生的相關性,以及ABCD2評分聯合DWI、MRA特征預測腦梗死發生的效能.結果 ABCD2評分危險度中危、高危者,其TIA發作后2、7和30 d腦梗死發生率均高于低危者;DWI異常者,其TIA發作后2、7和30 d腦梗死發生率均高于正常者;顱內動脈狹窄率 ≥50%者,其TIA發作后30 d腦梗死發生率高于<50%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直線回歸分析結果示,ABCD2評分與TIA發作后2、7和30 d腦梗死發生率均呈線性、正相關關系,即ABCD2評分越高,腦梗死發生率越高(P<0.05).ROC曲線示,以ABCD2評分 ≥4分、DWI異常、顱內動脈狹窄率 ≥50%聯合預測TIA發作后2、7和30 d后腦梗死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825、0.811和0.816,提示聯合預測的準確性較高(P<0.05).結論 TIA發作短期內腦梗死發生風險較高,聯合ABCD2評分及DWI、MRA特征,能夠為腦梗死的預測提供可靠參考.
-
鴉膽子油乳聯合常規化療方案對局部晚期膀胱癌患者的療效觀察及免疫功能的影響
目的 探究鴉膽子油乳聯合常規吉西他濱+順鉑(Gemcitabine+Cisplatin,GP)化療方案治療不可手術的局部晚期膀胱癌患者的療效,并觀察其對免疫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收治的中晚期膀胱患者80例,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0例.兩組均給予常規GP化療,對照組在化療的同時靜脈滴注滅菌注射用水,治療組靜脈滴注等量鴉膽子油乳,3周為1個治療周期,兩組均連續治療4個周期.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生活質量、免疫功能及不良反應.結果 與治療前比較,治療1~4個周期后,對照組卡氏評分(KPS)先減低后升高,治療組KPS評分逐漸升高,且治療1、2、4個周期治療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對照組全血T淋巴細胞(CD3+)、輔助性T細胞(CD4+)、自然殺傷細胞(NK)比例及CD4+/CD8+值降低,全血CD8+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全血CD3+、CD4+、NK比例及CD4+/CD8+值升高,且高于對照組,全血CD8+比例降低,且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2年后治療組無進展生存期、生存率、中位生存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鴉膽子油乳聯合常規GP化療方案可提高不可手術的局部晚期膀胱癌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質量,降低化療所致的不良反應,且療效顯著優于單獨常規GP化療.
-
不穩定心絞痛患者SOD、ox-LDL水平變化及與心功能、細胞因子水平的相關性研究
目的 觀察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氧化修飾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變化,并分析其臨床意義.方法 選取2017年2月 ~2018年2月在朝陽市中心醫院心內科接受治療的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100例,并選取同期在本院接受體檢的健康成年人100例作為健康對照.觀察兩組SOD、ox-LDL水平,比較兩組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反應蛋白(CRP)和心功能指標的差異,分析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SOD、ox-LDL與TNF-α、CRP和心功能指標的相關性.結果 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SOD水平低于健康對照組(t=47.532,P<0.001),ox-LDL水平高于健康對照組(t=-39.807,P<0.001);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TNF-α、CRP和纖維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劑-1(PAI-1)水平均高于健康對照組(t=-36.612、-30.540、-29.448,P<0.001);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左心房內徑(LAD)、右心房內徑(RAD)、左心室內徑(LVD)、右心房內徑(RVD)和腦鈉肽(BNP)水平均高于對照組(t=-48.995、-58.229、-26.071、-8.955、-148.897,P<0.001),LVEF水平低于對照組(t=19.566,P<0.001),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SOD水平與TNF-α、CRP、PAI-1、LAD、RAD和BNP水平負相關,與LVEF正相關;ox-LDL水平與TNF-α、CRP、PAI-1、LAD、RAD和BNP正相關,與LVEF負相關.結論 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SOD水平較低,ox-LDL水平較高,且與心功能、TNF-α、CRP和PAI-1水平相關.
-
基于體檢的Aβ1-42水平研究及相關因素分析
目的 通過在體檢中對不同年齡人群β-淀粉樣蛋白1-42(Aβ1-42)(阿爾茨海默病的重要分子標志物)的大規模檢測和相關因素分析,探討適合阿爾茨海默病(AD)預防、干預的關鍵時期和重要方面.方法 選取2016年2月 ~2017年5月在河間市人民醫院體檢的40~70歲體檢者2056例,進行Aβ1-42和其他多種體檢項目的檢測,統計Aβ1-42增高的比率,分析Aβ1-42隨年齡的變化特征;隨機挑選其中的Aβ1-42增高者100例和正常者100名為對照,做有關Aβ1-42增高的多因素分析.結果 參加篩查的40~70歲人群Aβ1-42的檢測值為(69.86±27.67)pg/ml,增高者的比率約為13.18%,Aβ1-42水平隨年齡增加而增加,50~54歲、55~59歲年齡段增長最為迅速;經過多因素分析,性別、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頸動脈斑塊和失眠6項因素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入方程,其中失眠為顯著因素(β=1.599,χ2=16.216,P=0.000,OR=4.946).結論 Aβ1-42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50~54歲、55~59歲是Aβ1-42增長最迅速的階段,可能會是AD預防、干預的關鍵時期,失眠則可能是預防AD需要干預的重要方面.
-
內鏡下噴灑止血聯合不同藥物治療非靜脈曲張性消化道出血的療效比較
目的 探討內鏡下噴灑止血聯合不同藥物治療非靜脈曲張性消化道出血的療效.方法 選取首都醫科大學石景山教學醫院北京石景山醫院消化內科2017年4月 ~12月收治的120例非靜脈曲張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兩組均在內鏡下噴灑止血治療.同時,對照組給予奧美拉唑治療,觀察組給予泮托拉唑治療,比較兩組的止血效果、不良反應及復發率等.結果 兩組患者即刻止血率、轉外科率、不良反應、復發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100%vs.88.33%),72 h再出血率低于對照組,嘔血消失時間、潛血轉陰時間短于對照組,治療48 h后的胃液pH值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內鏡下噴灑止血聯合泮托拉唑的治療效果優于奧美拉唑,能快速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值得推廣.
-
RYBP在惡性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多梳蛋白(polycomb group,PcG)是一種多細胞有機體的轉錄抑制因子,主要特征是通過形成多蛋白復合體,參與染色質修飾和靶基因的調控及轉錄. 研究發現,PcG家族有多個核心成員在腫瘤中的表達與腫瘤發生、發展、侵襲、預后等高度相關. RYBP(Ring 1 and YY1 binding protein)是近年新識別的PcG家族成員之一,主要分布在臍帶、胎盤、腦腺垂體和甲狀腺組織的細胞核和細胞質中,其中以胎盤和淋巴組織里表達量最高[1]. RYBP的作用機制除了參與PcG抑制復合物1(PRC1)的組成和抑制轉錄功能外,還在胚胎發育、干細胞分化、細胞凋亡和惡性腫瘤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2-4].目前RYBP在腫瘤領域的研究不多而且存在矛盾,作為新的候選抑癌基因,其臨床意義有待闡明.
-
我國PM2.5主要成分及對人體健康危害研究進展
顆粒物2.5(particulate matter 2.5,PM2.5)又稱為細顆粒物,是一種顆粒直徑 ≤2.5μm的可吸入肺顆粒物.PM2.5粒徑小,能夠較長時間懸浮于空氣中且遠距離輸送,可富集空氣中的有害物質. 相對于PM10,PM2.5粒徑更小,可直達肺泡吸附于黏膜,永久留于體內[1]. PM2.5成分復雜,致病機制尚不明確. 近年來,隨著多次空氣重污染事件的出現,PM2.5廣泛引起了政府和公眾的關注,特別是PM2.5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因此,開展PM2.5的相關研究至關重要.
-
新形勢下某軍校學員健康教育的短板和做法
軍醫大學學員作為部隊的一個特殊群體,將承擔維護部隊人員身心健康的艱巨任務,學員在校期間的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養關系到未來部隊人員的健康水平,意義重大. 健康教育管理是對個人或人群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管理的過程,通過系統有計劃地針對性培養,使學員在平戰時期自覺消除或減輕健康的危險因素,自覺養成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行之有效的健康管理,不僅是對學員在將來工作崗位進行的預實踐,也是對未來軍醫的工作內涵與實際相結合的有效拓展[1]. 在重視軍事醫學和臨床教育的同時,適應部隊工作也是不容忽視.
-
保健醫學的概念與形成歷史
1 保健醫學的概念1.1 什么是保健醫學 保健醫學(health care medicine)是隨現代醫學模式的發展而產生的,以全民健康長壽為目標,以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和健康管理為主要服務內容的實踐性醫學科學體系.保健醫學是繼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之后的第四醫學[1-3]. 隨著恩格爾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建立,健康概念(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生態健康等)的豐富和亞健康理論的發展,保健醫學具有了更加廣泛的涵義,涉及生物醫學、公共衛生、經濟文化、社會保障、健康產業等諸多領域[4].
年 | 期數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
2007 | 01 02 03 04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
-
未知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3個月內4月中旬投稿,一個月后退修,5月底交了退修稿件,6月22日有退修了一次,給出的意見是修改后錄用,月底提交了稿件,7月中旬錄用,并交了審稿費,歷時3個月,效率還是比較高的。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1個月內12月投稿,1月中旬錄用,期間對文章進行了一次修改,專家和編輯都很負責,審稿也很快,提交修改稿件后,很快就錄用了,出刊也比較快,值得推薦。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1個月內投稿到錄用歷時一個月,兩個專家一個要求修改細節,一個專家給出的建議還是很有價值的,讓我學習到很多,文章修改后被收錄了,個人覺得文章只要認真修改還是很好錄用的。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1個月內12月18日投稿,一個月左右退修,修改返回后,1月底左右錄用,審稿費用還不知道需不需要收取,速度上還是很快的。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1個月內這個期刊很正規嚴謹,至少要求兩個專家審稿,我是去年8月投的稿件,半個月左右返回,修改后很快就被錄用了,編輯態度很好,很感謝。
-
未知
錄用情況:投稿周期: 1個月內今年11月底投稿,期間審稿人拒審,換了審稿專家,編輯還是很耐心的解決了,一直到12月下旬才錄用。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1個月內投稿后一周左右外審返回,修改后復審,對一些細節問題進行了修改,之后終審,一周左右就錄用了,整個周期大概一個月,還是比較快的,有合適的文章可以嘗試投稿。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1個月內編輯態度很好,校稿認真,期間對文章的格式來回修改了幾次。10月初投的稿件,11月中旬返回修改,專家給出的意見一針見血,很有參考價值,文章修改后,的確有很大的提升,現在已經拿到樣刊了,還是很開心的。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1個月內外審兩三天左右就返回了,修稿返回后,幾天就顯示錄用了,投稿到錄用歷時一個月左右,速度還是很快的,第一次投稿,感覺還是挺順利的。
-
未知
錄用情況:投稿周期:中華保健醫學這個期刊的審稿流程還是很規范的,審稿人很細心,審稿速度也很快,給出的意見很中肯,負責我稿件的編輯老師特別認真敬業,在修改后校稿中多次和我電話溝通,討論文章的修改情況,很是感謝。
速度很快,審稿半個月就退修了,編輯對文字進行了一點修改,之后返回,我根據意見修改了之后復審,不到幾天就接受了,歷時一個月不到,真的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