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id="9sr61"></sub>
<progress id="9sr61"><th id="9sr61"><big id="9sr61"></big></th></progress>
  1. 歡迎來到360期刊網!
    學術期刊
    • 學術期刊
    • 文獻
    • 百科
    電話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期刊 > 中藥學 > 中國中藥雜志

    中國中藥
    • 中國中藥
    • 中國中藥
    • 中國中藥
    • 中國中藥
    • 中國中藥

    中國中藥雜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單位: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 主辦單位: 中國藥學會
    • 影響因子: 1.71
    • 審稿時間: 1-3個月
    • 國際刊號: 1001-5302
    • 國內刊號: 11-2272/R
    • 發行周期: 半月刊
    • 郵發: 2-45
    • 曾用名: 中藥通報
    • 創刊時間: 1955
    • 語言: 英文
    • 編輯單位: 中國中藥雜志編輯部
    • 出版地區: 北京
    • 主編: 王永炎
    • 類 別: 中藥學
    期刊榮譽:
    中國中藥雜志簡介

                   本刊為中國現存創刊最早、發行量最大的中藥學學術性刊物,論文被CA(化學文摘),BA(生物學文摘),IPA(國際藥學文摘)、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MEDLINE數據庫等國際著名文摘和數據庫收錄;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來源期刊”;為《中國期刊網》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收錄。                

    中國中藥雜志投稿

    中國中藥雜志社征稿要求

      來稿要求數據可靠,論點明確,結構嚴密,層次分明,文字精練。各類基金資助論文在稿件同意錄用后(收到修改意見時),應在修回稿件的同時附其合同書首頁復印件,以資證明(投稿不需)。

      文題、作者及單位:來稿列出文題、作者姓名、工作單位(全稱)、地名(省市、縣)及郵政編碼。論文署名不宜過多,應限于對該文能負責并解答有關問題者。不同工作單位的作者,應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數字序號,并在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序號;責任作者(通訊作者)應加注 * 號上標。例如:

      法菲亞屬植物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研究進展

      高 輝1,馬小軍2,溫學森1,斯建勇2*

      (1.山東大學 藥學院,山東 濟南250012;

      2.中國醫學科學院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藥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094)。

      腳注:首頁腳注中注明[基金項目](注明項目名稱及編號)、[通訊作者](包括Tel, Fax, E-mail)[作者簡介](第一作者職稱,從事研究方向及聯系方式等)。

      摘要、關鍵詞:研究論文、專論、綜述應附摘要(200~500字)、關鍵詞(8個以內)。實驗性文章摘要一律為指示性摘要表述,不用四要素方式表述。多個關鍵詞之間應用分號分隔。英文指示性摘要內容及字數不少于400字,不必直譯,不要使用四要素(objective,method,conclusion,result)形式,以利于國際交流。本刊已被多家國際醫藥數據庫收錄,一經出版即可實現同步網上全球免費檢索,請注意英文摘要的質量。

      前言:一般不超過300字,應概述本研究的理論依據、實驗基礎、研究方法及其文獻來源,以及國內外相關領域內前人所做的工作及研究概況,明確提出本文的目的。注意盡量避免與文題及摘要文字上的雷同。

      正文層次序號:用1…… 1.1…… 1.1.1……表示。層次序號后寫明各層次標題,最后一層標題后接排正文。

      實驗材料:寫明藥物及對照品來源、批號。論文中實驗藥材的原植(動、礦)物名稱要求使用《中國藥典》2005年版規范名稱,并注明鑒定人姓名、職稱及其工作單位。中成藥質量標準文章中處方需寫出全部藥物組成、主要制備工藝(最好標明劑量)、產品為哪一級質量標準。寫明主要儀器、設備名稱、型號、生產廠家及試劑的規格。

      數字與有效數字:數字作為量詞及序詞,一律用阿拉伯數字,但古籍文獻的卷次、頁碼,農歷及我國清代以前的歷史紀年用漢字。固定詞語中作詞素的數字用漢字,如二倍體、十二指腸等。應注意有效數字的取舍,測得的數據不得超過其測量儀器的精密度。作者應認真核實,確保來稿中各項數據的準確無誤。

      計量單位和符號:遵照國家法定標準及有關國際規定規范使用量和單位的名稱、符號,如:L(升),mL(毫升),s(秒),min(分鐘),h(小時),d(天),lx(勒[克斯])等。濃度單位用摩爾濃度表示,如:1 M硫酸應為1 mol·L-1硫酸;1 N硫酸應為0.5 mol·L-1硫酸;RSD(相對標準偏差)不用CV(變異系數);A(吸收度)不用OD(光密度);μg,μL或μm,不用μ;r·min-1(轉速)不用rpm;壓力單位應換算為Pa或kPa;血壓單位可用mmHg表示,但第1次出現時應注明與kPa的換算關系;土地面積單位應將“畝”換算為m2;表示微量物質含量的ppm應寫成10-6;以往用來表示化學位移量值的ppm也應廢棄,如δ=2.5 ppm應寫作δ=2.5,等等。

      圖表:力求少而精,能用文字簡要說明者盡量不用圖表,文字與圖表不應重復表達。圖、表應自明。圖和表中的量與單位表示法應為:量的名稱或符號在前,單位符號在后,其間用斜線相隔,如t/min。請盡量提供原圖或其復印件,照片用黑白片,顯微鏡照片應具長度標尺。表格用三線表,欄目項不應有空缺。

      討論:簡明扼要,重點突出,主要闡述本研究的新發現、結果分析及存在問題等,應避免不成熟的論斷。討論中一般不應有圖表。

      參考文獻:依在文中出現的順序于上角方括號內標明序號。應盡量引用近期公開發表的原始文獻,勿引用內部資料。綜述性文章應盡量使用 10年以內文獻。作者應對所引文獻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國外參考文獻一律用原始文種著錄,作者姓名均為姓在前,名在后(不加縮寫點);英文雜志名使用縮寫(不加縮寫點);日文不可用中文簡化字。作者3人以內全寫,3人以上在第3作者之后加“等”。應標注文獻類型標志:期刊[J],普通圖書[M],專利[P],學位論文[D],會議錄[C],匯編[G],標準[S],報告[R]。常用參考文獻寫法舉例如下:

      [期刊]作者.題目[文獻類型標識].刊名,出版年,卷(期):頁次.

      例:[1]秦海林,李志宏,王鵬,等.中藥玉竹中新的次生代謝產物[J].中國中藥雜志,2004,29(1):42.

      [2]Goodger N M,Gannon J,Hunt T,et al. Cell cycle reglatory proteinsan overview with relevance to oral cancer[J]. Oral Oncol,1997,33(2):61.

      [書籍]作者.書名.卷次.版次(第1版不寫).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頁次.

      例: 張志耘.中國植物志.第69卷. [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125.

      本刊一般3個月內寄給通信作者處理通知。如擬錄用將另收取發表費。本刊對來稿有修改權。來稿寄回修改,若修改期超過2個月即作為新稿編號。經審閱如不錄用,將盡早退回。作者著作權使用費與本刊稿酬將在我刊刊用后一次性給付,并贈通信作者樣刊2本。


    申請加急綠色通道,投稿周期比同行快2-3個月 現在咨詢
    中國中藥雜志數據統計

    中國中藥雜志影響因子

    中國中藥雜志發文量

    中國中藥雜志總被引頻次

    無法辨別期刊質量?專業編輯老師一對一講解,現在咨詢 現在咨詢
    中國中藥雜志常見問題

    熱門常見問題

    • 中國中藥雜志官網?

      期刊的官網網址為:www.cjcmm.com.cn,登錄后可以進行網上投稿。

    • 中國中藥雜志影響因子?

      《中國中藥雜志》的影響因子還是很高的,2019年復合影響因子達到了2.460的分值,綜合影響因子也達到了1.924的分值。

    • 中國中藥雜志審稿快嗎?

      期刊的一般審稿周期為1-3個月,對于稿件質量高的文章,審稿速度會快一些。

    • 中國中藥雜志是雙核嗎?

      期刊同時被統計源核心、北大核心和CSCD核心收錄,是雙核刊物。

    • 中國中藥雜志是sci嗎?

      這個期刊不是SCI期刊,但是是中文核心期刊,權威性還是很高的。

    • 中國中藥審稿周期?

      《中國中藥》的一般審稿周期為1-3個月的時間,投稿超過3個月沒有結果可以和編輯進行聯系。

    • 中國中藥雜志發表費是什么?

      《中國中藥雜志》不收取審稿費用,但是會收取版面費用,具體的版面費用取決于期刊的字符數。

    沒有找到答案?編輯老師一對一在線答疑,及時解決您的問題 現在咨詢
    期刊服務咨詢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學術期刊分析推薦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申請加急綠色通道
    權益保障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薦刊物均可到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查詢正刊

    • 嚴格保密協議

      可簽署保密協議 ,不透露任何用戶信息可跟蹤進程,全程協議

    • 售后服務保障

      1對1服務,7x24小時在線

    • 企業信譽保障

      11年經驗沉淀,實體公司運營

    中國中藥雜志目錄文獻
    • 從NLRP3炎癥小體途徑探討竹節參總皂苷改善自然衰老大鼠認知功能衰退的作用機制

      作者:阮波;王瑞;楊遠堅;王東帆;王佳文;張長城;袁??;周志勇;王婷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探討竹節參總皂苷(saponins from Panax japonicus,SPJ)對自然衰老大鼠認知功能衰退的改善作用及機制.18月齡SD雄性大鼠隨機分為3組,即自然衰老組、竹節參總皂苷10 mg·kg-1和30 mg· kg-1劑量組,每組10只.竹節參總皂苷給藥組大鼠從18月齡開始分別灌胃給予10,30 mg·kg-1竹節參總皂苷,自然衰老組大鼠灌胃等量的生理鹽水.灌胃持續6個月,每周連續灌胃6d,停藥1d,另取10只6月齡的大鼠作為青年對照組.采用曠場、新物體認知和Morris水迷宮方法檢測各組大鼠認知功能的改變,場電位記錄法檢測各組大鼠海馬CA1區突觸傳遞長時程增強(LTP)的變化.Western blot法檢測各組大鼠NLRP3炎癥小體相關蛋白NLRP3,ASC,caspase-1的表達變化以及突觸可塑性相關蛋白GluA1,GluA2和學習記憶相關蛋白CAMKⅡ,CREB及其磷酸化表達的變化.竹節參總皂苷可改善衰老大鼠的認知功能衰退,減輕衰老大鼠海馬CA1區LTP的受損程度,減少衰老大鼠NLRP3炎癥小體相關蛋白NLRP3,ASC,caspase-1的表達水平.同時,竹節參總皂苷可增強突觸可塑性相關蛋白AMPA受體亞型GluA1和GluA2的膜表達,增強衰老大鼠學習記憶相關蛋白CAMKⅡ,CREB的磷酸化表達水平.竹節參總皂苷可改善衰老大鼠認知功能衰退,其機制可能與其調節NLRP3炎癥小體,進而調節AMPA受體膜表達,增強學習記憶相關蛋白CAMKⅡ和CREB的磷酸化表達有關.

    • 基于pH信號通路的白頭翁湯正丁醇提取物對白念珠菌生物膜作用機制的研究

      作者:汪云霞;馬克龍;王艷;吳大強;邵菁;汪天明;汪長中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該文基于pH信號通路探討白頭翁湯正丁醇提取物(butyl alcohol extract of Baitouweng Decoction,BAEB)對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響.以掃描電鏡觀察pH突變株生物膜形態結構;CLSM測量pH突變株生物膜厚度;酶標儀檢測pH突變株生物膜活性;流式細胞儀檢測pH突變株生物膜損傷;qRT-PCR法檢測pH突變株生物膜相關基因的表達.結果顯示,對生物膜結構,PHR1基因缺失造成結構缺陷,PHR1回補則基質較多;BAEB干預對該2株無明顯影響.RIM101基因缺失或回補無明顯結構損傷,但BAEB干預后,這2種菌株生物膜均被明顯抑制.對生物膜厚度,PHR1基因缺失或PHR1回補的厚度降低;BAEB干預后,該2株厚度變化不明顯.而RIM101基因缺失或回補對生物膜厚度影響不大;加入BAEB后,該2株生物膜厚度明顯變薄.對生物膜活性,PHR1基因缺失、PHR1回補和RIM101基因缺失均造成活性降低,RIM101回補無明顯變化;BAEB干預后,PHR1基因缺失、PHR1回補、RIM101缺失與RIM101回補的生物膜活性與干預前相比顯著降低.對生物膜損傷程度,PHR1基因缺失、PHR1回補和RIM101基因缺失、RIM101回補均出現不同程度損傷;加入BAEB干預后,PHR1缺失或PHR1回補的損傷率差異并不大,但RIM101缺失或RIM101回補的損傷率顯著升高.對基因表達水平,除HSP90基因上調外,PHR1缺失、PHR1回補、RIM101缺失、RIM 101回補的ALS3,SUN41,HWP1,UME6和PGA10基因均出現了不同倍數的下調趨勢.該研究表明,pH信號通路中PHR1和RIM101基因突變能提高菌株對于抗真菌藥物BAEB的敏感性,從而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及相關基因的表達.

    • 丹酚酸B-TAT脂質體對HSF細胞增殖、侵襲和細胞周期的影響

      作者:時軍;吳艷婷;郭思旖;陳桂添;賴建輝;許小琪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制備載丹酚酸B的穿膜肽TAT修飾脂質體(SAB-TAT-LIP),研究其對人皮膚成纖維細胞(HSF)生長增殖、遷移、侵襲和細胞周期的影響,初步評價其用于防治增生性瘢痕的效果.以體外培養的HSF細胞為研究對象,采用四甲基偶氮唑鹽MTT法檢測SAB-TAT-LIP對細胞生長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Transwell小室法和劃痕法檢測SAB-TAT-LIP對細胞侵襲和遷移能力的影響;采用流式細胞術檢測細胞周期變化.空白脂質體對HSF細胞基本無毒副作用,不同濃度的SAB-TAT-LIP干預HSF細胞不同時間后,均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呈現劑量和時間依賴性,同時細胞遷移和侵襲能力明顯降低;SAB-TAT-LIP干預HSF細胞48 h后,可使細胞周期阻滯于G0/G1期,與空白對照組相比,P<0.01.SAB-TAT-LIP對HSF細胞的增殖、侵襲和遷移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對細胞周期G0/G1期有阻滯作用.

    • 鄂西香茶菜化學成分研究

      作者:張玲霞;劉雅琳;吳鴻;陳隨清;代麗萍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采用大孔吸附樹脂柱色譜、硅膠柱色譜、Sephadex LH-20凝膠柱色譜以及半制備型高效液相色譜等多種色譜分離技術從鄂西香茶菜干燥地上部分水提液中分離得到10個化合物,綜合運用UV,IR,MS,NMR等光波譜學技術鑒定了10個化合物的結構,分別為毛葉酯(1),毛栲利素(2),毛葉香菜醇(3),四川香茶菜丙素(4),毛葉香菜素(5),河北冬凌草素(k)(6),冬凌草丙素(7),延命草醇(8),冬凌草甲素(9),延命草醇-1-β-葡萄糖苷(10),其中化合物1~8和10均為首次從鄂西香茶菜中分離得到.活性測試結果表明,化合物2和9對4種腫瘤細胞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IC50為2.25 ~9.32 μmol·L-1.

    • 丹參波長疊加指紋圖譜及多指標成分測定研究

      作者:王濤;張慧;趙丹;陳杰;謝卓霖;戴維;葉坤浩;黃晶;陳崗福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對丹參波長疊加指紋圖譜和7種丹參指標成分同時定量進行研究.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4.6 mm× 100 mm,3.5 μm)色譜柱,以0.1%甲酸的水溶液(A)-乙腈(B)為流動相梯度洗脫(0~5 min,10%~20%B;5~20 min,20% ~ 30%B;20~25 min,30% ~ 50%B;25 ~ 40 min,50%~65%B;40~ 45 min,65% ~ 80%B;45~46 min,80%~10%B;46~ 50 min,10%B),流速1mL·min-1,柱溫30℃,檢測波長250,280,310,340 nm.運用波長疊加技術建立指紋圖譜,并選取主要成分建立多指標測定方法.波長疊加指紋圖譜體現了丹參250,280,310,340 nm特征吸收波長的指紋信息,17個不同來源的丹參樣品與指紋圖譜之間具有良好的相似性,相似度在0.828~0.936.確定了15個共有峰,并指認了其中7個色譜峰,分別是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二氫丹參酮Ⅰ、隱丹參酮、丹參酮Ⅰ和丹參酮ⅡA,其方法學考察結果良好.建立了丹參波長疊加譜指紋圖譜,該方法簡便可靠、耐用性好,可用于丹參的質量控制.

    • 魚腥草氯仿部位的化學成分研究

      作者:楊小露;楊宇萍;葛躍偉;孟江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運用色譜方法對魚腥草氯仿部位的化學成分進行研究,并利用現代波譜技術對已分離得到的化合物進行結構鑒定.從中分離并鑒定了9個化合物,分別鑒定為:(S)-5,6,6a,7-四氫-2,10-二甲氧基4H-二苯并[DE,G]喹啉-1,9-二醇(1)、(+)-isoboldineβ-N-oxide (2)、liriotulipiferine (3)、telitoxinone (4)、異波爾定堿(5)、(-)-clovane-2β,9α-diol (6)、苯甲酸(7)、acantrifoside E(8)、鄰苯二甲酸二丁酯(9).其中化合物2~9為首次從魚腥草中分離得到,化合物1為新的阿樸菲類生物堿,命名為魚腥草堿A.

    • 基于納升高效液相色譜-四極桿-線性離子阱-靜電場軌道阱高分辨質譜技術研究廣地龍中的蛋白質

      作者:董洪霜;張靜嫻;胡青;王艷春;孫??;張甦;于泓;馮睿;毛秀紅;季申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該文以新鮮廣地龍(來源鉅蚓科動物參環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為研究對象,采用SDS-PAGE法對廣地龍總蛋白進行分離,并進行膠內酶切,利用納升高效液相色譜-四極桿-線性離子阱-靜電場軌道阱高分辨質譜技術研究廣地龍中的蛋白質.采用Proteome Discoverer軟件,檢索環節動物門蛋白數據庫(Annelida.fasta)鑒定蛋白.結果共鑒定到386個蛋白質,包括珠蛋白、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纖溶活性蛋白等,大多數蛋白質與細胞結構、能量供給有關,纖溶活性蛋白、胍乙基磷酸絲氨酸蛋白酶可能與抗凝血或溶栓活性有關.利用PANTHER對蛋白進行基因本體功能分類,KEGG進行代謝通路富集分析,發現涉及多種信號轉導通路,包括代謝途徑、碳代謝通路,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通路,糖酵解/糖異生通路,檸檬酸循環等54種.該研究為闡明廣地龍的蛋白物質基礎以及其功能研究提供了實驗依據.

    • 北柴胡、竹葉柴胡、藏柴胡與小葉黑柴胡化學成分比較研究

      作者:楊印軍;鄭偉;郭佳琪;方偉;馬百平;郭寶林;彭云霞;張東佳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利用UPLC-Q-TOF-MS方法比較了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竹葉柴胡B.marginatu、藏柴胡B.marginatum var.stenophyllum與小葉黑柴胡B.smithii var.parvifolium之間化學成分構成,色譜分離采用Acquity HSS T3 C18色譜柱(Waters,2.1mm× 100 mm,1.8 μm),0.1%甲酸水溶液-乙腈為流動相進行梯度洗脫,質譜分析利用四極桿串聯飛行時間質譜(Q-TOFMSE),通過精確相對分子質量和碎片離子結構鑒定了其中25個主要成分;而北柴胡和竹葉柴胡非常相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對數據進行處理,PCA結果顯示該4種柴胡明顯聚成3類,其中北柴胡和竹葉柴胡聚為一類,而藏柴胡、小葉黑柴胡與北柴胡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

    • DNA宏條形碼(metabarcoding)技術在中成藥鑒定中的研究進展

      作者:高玉珍;韋瑾;劉振穩;周靜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DNA宏條形碼(metabarcoding)技術是一項傳統DNA條形碼與高通量測序技術相結合后衍生出的研究方法,該技術可快速、簡便、有效地從多物種混合的生物樣本中識別、還原其中的生物種類,目前在環境生物學研究中得到廣泛運用.在市售中成藥領域,摻偽、質量不穩定等因素嚴重制約了相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該文介紹了DNA宏條形碼技術的相關背景及其在中成藥鑒定中的初步應用情況,同時還簡述了研究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對DNA宏條形碼技術發展進行了展望.

    • 纖維化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基礎研究及相關藥物應用

      作者:尹婕;李琦;趙正;楊慶;李玉潔;陳穎;王婭杰;翁小剛;蔡維艷;朱曉新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在目前心血管疾病高發高致死的背景下,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血管系統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和驅動疾病進展的核心病理基礎.不穩定斑塊的破裂以及斑塊脫落、血栓形成是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最具危險性的環節.其中斑塊纖維化的形成是調節斑塊穩定性的核心機制.更重要的是,纖維化反映了炎癥進程的動態性變化以及病理性改變.該文從炎癥調節與纖維化調節2個方面人手,審視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進程,歸納了炎癥相關細胞和細胞因子在斑塊穩定性中發揮的作用,并對近年來與穩定斑塊相關的中藥研究進行概述,為未來從纖維化角度改善斑塊穩定性的藥物開發提供新思路.

    • 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研究進展與討論

      作者:鄧哲;荊文光;王淑慧;焦夢姣;張權;周海燕;章軍;劉安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中藥飲片標準湯劑逐漸得到科技界、政府部門和企業的高度認可,逐漸形成了很多共識,但是有些問題有待進一步探討.該文基于近3年來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研究文獻,論述了標準湯劑的起源并進行了定義解讀;總結了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研究現狀并細致分析;列舉了中藥飲片標準湯劑應用領域;結合課題組研究實例,梳理了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研究中值得商榷的問題,給予相關建議;所有這些以期為標準湯劑研究、配方顆粒質量標準研究、經典名方復方制劑研發提供參考.

    • 多花黃精多糖與浸出物的時空變異規律

      作者:蘇文田;謝建秋;潘心禾;劉京晶;斯金平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為了解產地、生長年限、采收季節對多花黃精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變化規律,通過采集全國多花黃精主要分布區25個種源(野生),每隔2個月采集1批次浙江慶元人工栽培的六年生黃精,采用蒽酮-硫酸法、醇溶性熱浸法測定其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結果表明,種源、生理年齡和采收季節均顯著影響多花黃精多糖和浸出物含量:不同種源多糖質量分數為6.96% ~ 20.09%,浸出物質量分數為32.08%~ 78.99%;二年生齡節多糖和浸出物含量最高,第3年積累總量最為豐富,其后隨著齡節生理年齡的增加含量明顯下降;在地上部分剛枯萎時根莖積累的多糖與浸出物含量最高,分別達到15.39%,78.99%.不同種源間多花黃精藥材多糖和浸出物含量的巨大差異直接影響藥材的有效性、穩定性,同時也說明栽培品種選育的潛力巨大;歷代本草記載“二月采”或“八月采”,2015年版《中國藥典》規定“春秋二季采挖”,上述時期多花黃精的多糖與浸出物含量并非最高,根據物候選擇在多花黃精地上部分剛枯萎時采收可能更為科學.

    • 人參黑斑病菌生防內生真菌的分離篩選、鑒定及抑菌特性

      作者:周春元;樸向民;閆梅霞;王英平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為獲取優良人參黑斑病菌生防內生真菌,該文采用平板對峙培養法,對健康人參葉片分離的1株優勢內生真菌進行了篩選評價,并結合形態學觀察及ITS序列分析對篩選出的生防內生真菌進行了鑒定.結果表明,對峙培養發現這株菌株對人參黑斑病菌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率為(60.21±0.12)%,標記為FS-01菌株;FS-01菌株與人參黑斑病菌對峙培養的菌絲交界處,人參黑斑病菌菌絲出現了溶解、斷裂和纏繞.未滅菌的FS-01菌株發酵液對人參黑斑病菌的抑菌率為(41.62±0.17)%;滅菌的FS-01菌株發酵液對人參黑斑病菌的抑菌率為(13.94±0.21)%.經鑒定,FS-01菌株為毛殼菌屬Chaetomium中的球毛殼菌C.globosum.

    • UPLC-Q-TOF-MS/MS分析復方南星止痛膏化學成分

      作者:李郭帥;馬陽;耿婷;高霞;黃文哲;曹亮;肖偉;王振中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四極桿飛行時間質譜聯用技術(UPLC-Q-TOF-MS/MS)對復方南星止痛膏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和鑒定.液相條件: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色譜柱,以甲醇和0.2%甲酸水溶液為流動相,梯度洗脫,流速1 mL·min-1,柱溫30℃;質譜條件:采用電噴霧(ESI)離子源,正負離子模式下采集數據,根據精確質荷比、二級質譜裂解碎片等信息結合對照品的比對和文獻數據進行化合物解析,結果共鑒定和推測出58個化合物,包括生物堿類、黃酮類、香豆素類、有機酸及川芎內酯類等,其中12個化合物經對照品驗證.該結果為復方南星止痛膏的質量控制以及進一步的藥效物質基礎研究奠定了基礎.

    • 3種辛味中藥揮發油對苦參生物堿類成分透皮吸收的影響

      作者:王玲;張婷;錢大瑋;朱振華;王春雪;翁澤斌;張黃琴;郭盛;宿樹蘭;段金廒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研究薄荷、蒼術、蛇床子3種辛味藥材揮發油對苦參喹諾里西啶類生物堿成分體外透皮吸收的影響.采用立式改良型Franz擴散池,以離體SD大鼠腹部皮膚為透皮吸收屏障進行體外透皮實驗,采用UPLC-TQ-MS測定透皮接收液中氧化苦參堿、氧化槐果堿、Ⅳ-甲基金雀花堿、槐定堿、苦參堿、槐果堿6種喹諾里西啶類生物堿的含量,考察3種揮發油對苦參生物堿類成分透皮吸收的影響.不同質量分數(1%,3%,5%)的3種揮發油對苦參喹諾里西啶類生物堿成分均有透皮促滲作用,促透效果(以ER為指標):1%蒼術油>1%蛇床子油>3%氮酮≈3%蒼術油>5%蒼術油>3%蛇床子油≈5%蛇床子油>3%薄荷油>5%薄荷油>1%薄荷油>空白.結果表明3種揮發油均可作為苦參喹諾里西啶類生物堿成分的促滲劑,為苦參生物堿類成分透皮吸收制劑的研制提供參考.

    • 姜泉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組方用藥規律研究

      作者:肖紅;姜泉;唐曉頗;焦娟;葛琳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應用數據挖掘方法,分析和總結姜泉主任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組方用藥規律,為臨床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提供借鑒.篩選2007-2017年姜泉主任門診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處方121首,錄入中醫傳承輔助系統,采用軟件“統計報表”系統的“方劑統計”功能、“數據分析”系統的“方劑分析”功能的規則分析、集成關聯、復雜系統熵聚類、無監督的熵層次聚類等數據挖掘方法,分析姜泉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處方用藥規律.共納入方劑121首,涉及中藥144味,使用頻率較高的藥物有30味,頻次均在20次以上;頻次59次以上常用藥物組合20個;演化得到核心組合14個,新處方7個.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方劑中,以清利熱濕、活血化瘀藥頻次較高,其核心處方為“清熱活血方”“二妙丸”加減.演化得出的新方除了體現姜泉主任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清熱利濕活血的方法,還包含祛風除濕、通絡化痰散結、養陰清熱、滋陰補腎、養血益氣的治療方法,可以分析出痹癥日久痰瘀互結,損傷氣血,久及肝腎的病機變化.同時也體現了治痹扶正祛邪的治療原則.

    • 苦碟子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

      作者:于丹丹;謝雁鳴;張允嶺;廖星;支英杰;趙暉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為系統評價苦碟子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和安全性.該研究系統全面地檢索四大中文數據庫(CNKI,VIP,WanFang,SinoMed),3大英文數據庫(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和ClinicalTrail.gov,檢索時間為各數據庫建庫至2017年11月,按照預先設定的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篩選出苦碟子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采用“Cochrane偏倚風險評估”工具對所納入的研究進行質量評價,并對納入的研究進行描述分析或應用RevMan5.3軟件進行Meta定量分析.結果共檢索出932篇文獻,最終納入14個研究,除2個多臂試驗外,總樣本量為1 244例,試驗組638例,對照組606例,所納入研究總體質量不高.Meta分析結果顯示:苦碟子+常規治療急性腦梗死在總有效率上優于常規治療(RR=0.86,95% CI[0.77,0.96],P=0.006);苦碟子+常規治療急性腦梗死在血清炎性因子方面優于常規治療(MDhs-CRP=-3.77,95%CI[-4.17,-3.37],P<0.000 01;MDIL-18=-16.18,95%CI[-19.26,-13.11],P<0.000 01);苦碟子+常規治療在Barthel指數方面優于常規治療(MD=12.52,95%CI[8.93,16.10],P<0.000 01).納入研究報告的不良反應均為輕度不良反應.基于此研究結果,表明苦碟子注射液聯合常規治療或其他西藥治療急性腦梗死具有一定的療效,未見嚴重的不良反應.但鑒于納入研究方法學質量普遍不高,影響結論的可靠性,故建議使用該研究的結論時需謹慎.此外,為產生高質量證據來為指導苦碟子注射液運用臨床實踐提供有力的證據支撐,需要更多大樣本、經科學設計、嚴格實施的隨機對照試驗來研究苦碟子注射液治療腦梗死的療效和安全性.

    • UHPLC-MS/MS聯用微透析法研究牛膝引梔子苷關節靶向在佐劑性關節炎大鼠體內藥動學的影響

      作者:占翔;王文宇;傅??;鄧然;李鋒;戴學靜;王言;吳虹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建立了UHPLC-MS/MS測定梔子苷(GE)和3種牛膝皂苷成分(姜狀三七皂苷R1、人參皂苷Ro、竹節參皂苷Ⅳa)在大鼠關節、血液透析液中藥物濃度的分析方法,并應用該法研究牛膝總皂苷-梔子苷(ABS-GE)配伍前后在佐劑性關節炎(AA)大鼠體內的藥動學過程,以探討ABS“引藥下行”作用的活性部位.AA大鼠模型單用或聯用ABS,GE后,微透析探針植入大鼠關節腔及頸靜脈血管中收集樣品,采用Waters Acquity HSS C18色譜柱分離,以乙腈-0.1%甲酸水為流動相梯度洗脫,采用電噴霧離子源(ESI),負離子模式掃描,多反應監測模式(MRM)檢測上述4種成分.結果顯示,大鼠關節及血液透析液中GE、姜狀三七皂苷R1、人參皂苷Ro及竹節參皂苷Ⅳa,分別在2~4 000,16~4 096,14~3 584,23~5 888μg·L-1線性良好;上述4種成分精密度、準確度、穩定性及基質效應結果均符合生物樣品定量分析要求.ABS與GE聯用(60 mg· kg-1+60 mg·kg-1)后,使GE的AUCjoint/AUCplasm達到GE單用(60 mg·kg-1)的2倍,表明ABS可以提高GE向關節腔靶向分布的程度.同時3種牛膝皂苷成分在關節腔的藥動學變化趨勢與配伍后GE的變化趨勢無顯著差別.此外,ABS與GE聯用后對AA大鼠足爪腫脹、關節炎指數及關節滑膜病理組織的改善作用均強于GE單用.表明ABS對GE具有靶向引導作用,增加GE在關節腔濃度,并在藥效上協同增強.

    • 紅花bHLH轉錄因子基因的克隆、表達分析及植物表達載體構建

      作者:姚娜;劉建雨;田媛媛;董園園;劉秀明;李海燕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克隆紅花花瓣中bHLH(basic helix-loop-helix)基因,研究其在紅花不同開花時期花瓣中的表達量并構建其植物表達載體.利用紅花基因組測序結果中富集到的bHLH家族中的基因CtbHLH1的開放閱讀框,設計特異性引物進行PCR擴增.利用RT-PCR法分析在紅花不同開花時期花瓣中bHLH1基因的表達量,同時構建植物表達載體pBASTA-bHLH1.獲得bHLH1基因全長897 bp,編碼298個氨基酸.紅花bHLH1與其他物種氨基酸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其與煙草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實時熒光定量PCR分析表明,Ctb HLH1基因在紅花不同組織及不同開花時期的花瓣中表達水平具有顯著差異,其在花瓣中表達量高,開花第3天表達量最高,末花期表達量低.另外其在根中有表達,在莖、葉中表達量極低.該研究成功地對bHLH1基因進行克隆及表達分析,并構建植物表達載體pBASTA-bHLH1.

    • 鐵皮石斛DcCDPK8基因啟動子克隆及功能分析

      作者:汪園;高燕會;朱玉球;斯金平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鐵皮石斛鈣依賴性蛋白激酶基因DcCDPK8參與低溫激素ABA和MeJA的信號轉導過程,但轉錄調控尚不明確,為了研究鐵皮石斛DcCDPK8基因的核心啟動子區域,并對其轉錄調控機制進行探討,采用PCR技術克隆鐵皮石斛DcCDPK8基因啟動子序列,并利用5'端缺失和GUS基因的融合表達研究啟動子序列功能.結果表明DcCDPK8基因啟動子序列含有1個低溫響應元件LTR(-1 749~-614 bp),2個茉莉酸甲酯響應元件(-1 749~-230 bp)和1個ABA響應元件(-614~-230 bp),構建3個5'端不同缺失片段融合GUS報告基因的pBI121真核表達載體,瞬時轉化煙草葉片,經低溫脅迫后GUS活性強弱為DcCDPK8-p1> DcCDPK8-p2> DcCDPK8-p3,經外源ABA誘導后GUS活性DcCDPK8-p1> DcCDPK8-p2> DcCDPK8-p3,而經外源MeJA誘導后GUS活性DcCDPK8-p1> DcCDPK8-p2> DcCDPK8-p3,推測DcCDPK8基因啟動子序列中ABA響應元件(ARE)對外源ABA的響應起正調控作用,而MeJA順式作用元件對外源茉莉酸甲酯響應起抑制作用.

    • 基于DNA條形碼技術對23種未知黎藥進行物種鑒定

      作者:崔馨云;孫偉;熊超;孟祥宵;師玉華;鄔蘭;程麗麗;李偉杰;鄭希龍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該研究利用DNA條形碼技術對23種未知黎藥進行物種鑒定.采用試劑盒法提取了23種藥材的總DNA,并利用PCR技術擴增其ITS2,psbA-trnH序列并雙向測序,利用CodonCode Aligner v7.0.1軟件對測序峰圖進行正反向序列拼接,去除引物區及低質量序列獲得ITS2,psbA-trnH序列,并將其輸入到中藥材DNA條形碼數據庫和NCBI GenBank數據庫中進行檢索,嘗試對這23種藥材進行物種鑒定.并以鑒定結果的相似度≥97%即確定到物種水平;介于97%和90%即確定為屬級水平;低于90%即確定到科級水平這一原則作為鑒定標準,有17種藥材可以鑒定到物種水平,5種藥材可以鑒定到屬級水平,1種可以確定到科級水平.由此可見DNA條形碼技術可以快速、準確的鑒別無背景信息的未知藥材.

    • 《肘后備急方》蔥白品種探析

      作者:黃舉凱;張力;楊曉暉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載于《肘后備急方》的蔥豉湯是臨床治療風寒表實輕證的常用古方,方中的蔥白具有發汗解表,通達陽氣的功效,眾多醫書均有記載.除了用于治療傷寒表實輕癥以外,《肘后備急方》中對于蔥的臨床運用頗為廣泛且具有獨到之處,還用于治療霍亂后臥不安穩、心痛下利無治汗,傷寒后頭痛發熱,陰陽毒,虛勞病,酒病,脾氣虧虛腹痛等癥,但關于該書中的蔥白是大蔥白還是小蔥白尚未有關于此方面的研究.該文通過溯源醫藥古籍有關蔥的描述并考證其歷史植物形態、蔥白性味功效及歷代醫家臨床應用、《肘后備急方》的成書及流行、蔥豉湯的水藥比以及蔥白的化學成分等方面對蔥豉湯中蔥白的品種來源進行分析,認為《肘后備急方》中蔥豉湯的蔥白為小蔥鱗莖.

    • 葛根的鮮用、生用、熟用考證

      作者:朱衛豐;楊金鳳;鄒斌;管詠梅;李叢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葛根是我國傳統中藥材,始載于《神農本草經》,且歷代古籍中均有記載.其主要功效是解肌退熱,生津透疹,升陽止瀉.以“葛根”“葛根用法”“葛根應用”為檢索詞,檢索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萬方數據庫(Wanfang Data),發現涉及葛根用法特點的文獻資料很少,該文現從古籍中歸納總結出葛根鮮用、生用以及熟用時的應用特點,以望對葛根的現代開發提供文獻依據.

      關鍵詞: 葛根 鮮用 生用 熟用
    • 《中國藥典中藥材及飲片彩色圖鑒》書評

      《中國藥典》(一部)是我國中藥的法定依據,但涉及到中藥材和飲片的形態描述,文字的專業術語化、簡練化常給使用者帶來理解和遵從的困難,因而不斷有各類圖譜類書籍的出版.記載中藥的歷代本草也常配以繪圖以彌補文字描述的局限.《中國藥典中藥材及飲片彩色圖鑒》依據2010年版藥典,收錄了592種中藥材及飲片.圖片部分包括手工彩繪藥用動植物(礦物)圖千余幅、攝影飲片圖近600幅.手工彩繪圖利用了現代繪制技術,形象逼真,構圖優美,比實地拍攝的植物照片更能清晰地凸顯藥用植物重要形態部位和藥用器官部位的形態結構和特點,可協助《中國藥典》使用者深入認識和了解原植物(動物)的形態特征,補充了藥材鑒定中原植物(動物)鑒定的缺憾.同時每種藥材提供了飲片攝影圖,將藥材和飲片實現了一一對應,對于目前《中國藥典》飲片描述過于簡略是極為重要的補充.文字部分較《中國藥典》增加了原植物(動物)形態描述,增加了中藥化學成分、藥理作用的精簡說明,為中藥的應用提供了多方面的科學知識和依據.

      關鍵詞:
    • 貴州33個中藥資源普查試點縣(區)藥用資源多樣性分析

      作者:侯小琪;江維克;宋培浪;魏升華;孫慶文;胡成剛;周濤;周茜;王明川;肖承鴻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基于貴州省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數據,進行藥用植物資源及其多樣性分析.通過分析,報道了貴州省烏當區33個普查試點縣(區)調查到藥用植物資源有265科1 432屬5 296種,其中藻類、菌類、地衣類、苔蘚類共35科43屬57種,蕨類48科120屬453種,裸子植物11科22屬61種,被子植物167科1 243屬4 721種;與貴州省全國第三次中藥資源普查相關數據進行比較,該次普查烏當等33個試點縣的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種數都遠超過第三次,總計多1 000余種;從藥用植物資源的區域分布、科屬構成、生活類型、入藥部位等方面來看,貴州省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不僅體現在種類多,還體現在藥用植物資源的構成多種多樣.結果表明,貴州中藥資源豐富,具有支撐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的基礎,也為貴州省藥用植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 基于活血化瘀功效的溫苦肝、寒苦肝性效關系研究

      作者:李晶;吳東雪;候寧;劉敏;張燕玲;喬延江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活血化瘀中藥是臨床上常用的一類功能相同的藥物,且多性屬寒溫,是研究中藥藥性和功效關系的優良載體.所以為了探討活血化瘀中藥的寒溫差異與其功效的內在聯系,該文通過數據庫檢索獲取溫苦肝、寒苦肝組合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點,應用Cytoscape 3.5.1平臺構建蛋白互作網絡,采用BinGO插件對識別出的功能模塊進行功能注釋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苦-肝組合主要通過參與細胞周期、脂質代謝、血液循環等生命過程而發揮活血祛瘀的功效;寒性蛋白網絡主要通過EDNRA等靶點參與血管收縮、通過PLAU等靶點調節凝血,從而發揮涼血消癰的功效;溫性蛋白網絡主要通過P2RY12等靶點參與調節血小板活化,從而發揮活血行氣、通經止痛的功效.該研究從分子網絡水平闡釋了苦-肝組合的共性特征和溫、寒的特異性特征,為中藥的藥性與功效的內在聯系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基于藥性組合的丹參和紅花的性效關系研究

      作者:候寧;吳東雪;劉敏;李晶;張燕玲;喬延江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丹參和紅花為活血化瘀藥的常用藥,但因其四氣、五味的不同,二者功效大不相同.該研究選取丹參、紅花為研究載體,通過TCMD,TCMSP數據庫和ChEMBL數據庫,獲取2味中藥的有效成分及成分作用靶點,應用STRING在線數據庫獲取各靶點相關的蛋白互作信息導入Cytoscape平臺,繪制蛋白互作網絡并進行GO富集分析.結果表明,寒-苦藥性組合蛋白互作網絡特異性參與血管收縮生物過程,通過調節血管收縮從而發揮涼血消癰的功效;溫-辛蛋白互作網絡特異性參與血液凝固、脂質代謝、免疫調節過程,通過調節血液黏稠度、血脂異常、免疫炎癥因子的分泌從而發揮祛瘀止痛的功效;心-肝經蛋白互作網絡通過參與血液循環、磷脂酶代謝、肝臟脂質代謝等生物過程從而靶向作用于心臟、肝臟,發揮活血調經的功效.通過分析發現藥理藥效與藥性研究具有一定特異性的聯系,便于后續在該研究基礎上進行藥性的科學性與系統性研究.

    • 基于藥性組合的姜黃、郁金、莪術的性效關系研究

      作者:吳東雪;候寧;李晶;劉敏;張燕玲;喬延江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姜黃、郁金、莪術均來源于姜科植物,為同一植物的不同藥用部分,但三者藥性不同,從而產生的功效、針對的癥狀亦不相同,姜黃、莪術的藥性組合均為溫辛肝、溫苦肝,郁金的藥性組合為寒心肝、寒苦肝、寒辛心、寒苦心,對比分析郁金與姜黃、莪術的性效關系的相關性和差異性,闡釋三者作用機制的異同點.該文以姜黃、郁金、莪術為研究載體,通過TCMD,TCMSP,ChEMBL數據庫獲取其有效成分及作用靶點,構建蛋白互作網絡,對網絡進行模塊聚類分析.姜黃、郁金的對比研究表明,姜黃性溫,通過P2RY12,GNG2等基因調節血液凝固發揮通經止痛功效;郁金性寒,通過LDLR,APOB,PRKCA,SOD1,TP53等基因調節脂質代謝、血漿脂蛋白水平、血小板活化、氧化應激反應、凋亡等過程發揮清心涼血的功效.姜黃、郁金的對比研究表明,莪術性溫,通過GRIA2,GRIA4等基因調節神經系統過程發揮其破血逐瘀的功效;郁金性寒,通過CALM1,LPL,APOB,SOD1,TP53等基因調節血小板活化、脂質代謝、血漿脂蛋白、氧化應激、凋亡過程發揮清心涼血的功效.姜黃、郁金、莪術三者均為辛苦味,歸肝經,其活血功效可能與參與脂質代謝、血液凝固、血紅蛋白、血小板脫粒等過程有關.通過對3味中藥的網絡進行聚類分析,有利于闡釋藥性組合與功效的內在聯系,為藥性與功效規律的研究奠定基礎.

    • 基于藥性組合的活血化瘀中藥的辛苦味性效關系研究

      作者:劉敏;吳東雪;李晶;候寧;張燕玲;喬延江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活血化瘀藥是臨床中最常用的一類藥,多為辛、苦味,為了探討活血化瘀藥的藥性與功效的內在聯系,該研究利用TCMSP平臺及Cytoscape 3.5.1平臺構建溫辛肝、溫苦肝藥性組合交補集蛋白互作網絡及靶點疾病網絡,并對其進行網絡模塊分析.結果表明,溫肝網絡與癌癥、高血壓、抑郁癥等疾病有關,體現出溫肝之溫陽化氣、行氣活血、化瘀散結的功效.苦味網絡與心肌梗死、癌癥、炎癥等疾病有關,體現出“苦”可宣泄宣通、泄通則瘀散的功效.辛味網絡與癌癥、心血管疾病、骨質疏松癥等疾病有關,體現出辛味之活血、消散的功效.研究表明,溫辛肝、溫苦肝藥性組合通過調節不同靶點參與不同疾病過程,從而達到活血化瘀的功效.

    • 基于藥性組合的活血化瘀中藥性效關系研究

      作者:吳東雪;霍夢琪;候寧;李晶;劉敏;張燕玲;喬延江 期刊:《中國中藥》2019年02期

      中藥功效是藥物作用于人體后產生的治療作用,中藥藥性是功效作用的進一步概括,功效與藥性之間存在必然的內在關系.該文提出以藥性組合為基本單位,通過“藥性組合-中藥作用靶標-生物網絡模塊-功效”的研究模式,在整體層次上發現藥性組合與中藥功效、藥效間的關系.研究表明,溫辛肝組合通過參與脂質代謝、血液凝固、血小板活化、血紅素氧化、血小板脫粒、細胞凋亡、炎癥反應等生命過程來達到抗腫瘤、抗血栓、抗心肌缺血和抗炎等藥理藥效,從而發揮其活血行氣的功效.

    中國中藥雜志分期目錄
    中國中藥雜志網友評論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結果未知
      投稿周期:

      5月底投稿,審稿費交完后十天顯示等待審稿人,一個月過去了顯示等待指定審稿人,感覺速度還是有點慢的,比較焦急,希望之后可以順利錄用。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
      投稿周期: 3個月內

      2月中旬投的稿件,編輯第二天就送外審了,花了三周左右的時間審稿,4月初修改稿件提交,進入終審,4月25日被錄用。整體而言,主要是在外審和終審時期花的時間比較多,編輯處理稿件很快,提交后會立即進入下一步,沒有耽誤時間,很贊。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
      投稿周期: 3個月內

      12月13日投的文章,3月14日被錄用,歷時三個月的時間,整體還是很順利的,外審專家對文章很有自己的見解,提出的意見很詳細中肯,修改返回后直接送終審,對格式上的一些問題進行了修改,然后被錄用。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
      投稿周期:

      投稿后歷經兩次退修,被收錄,前后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期間審稿人拒審,耽誤了點時間,專家給出的修改意見很有建設性,編輯對文章的格式要求很高,修改后,文章質量提升了很多,很開心在中國中藥上投稿,讓我受益很多。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
      投稿周期: 3個月內

      臨近畢業的是投的稿件,還是很著急的,但是中國中藥這個期刊的審稿速度還是很快的,一個月初審返回,小修,修改后本個月左右,退修,對文章的標點、格式進行了修改,提交后,二十幾天被錄用,歷時兩個多月的時間,效率還會很高的。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
      投稿周期: 3個月內

      中國中藥這本期刊的審稿速度還是很快的,投稿到接受兩個多月的時間,編輯處理速度很快,提交稿件后一般第二天就會有回復,一點也不耽誤時間,審稿專家給出的意見也是很中肯的,值得推薦投稿。

    相關文章

    360期刊網

    專注醫學期刊服務11年

    客服正在輸入...

    • 您好!這里是醫學期刊發表服務平臺,請問您想要咨詢什么 問題?我們提供以下服務:

    • 期刊發表服務
      發表加急服務
      SCI發表全程服務
      先見刊后付款服務

    • 1000平自有實驗室,數據來源真實有效

    立即搶
    0.055882s
    里番ACG本子※里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