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id="9sr61"></sub>
<progress id="9sr61"><th id="9sr61"><big id="9sr61"></big></th></progress>
  1. 歡迎來到360期刊網!
    學術期刊
    • 學術期刊
    • 文獻
    • 百科
    電話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期刊 > 臨床醫學 >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志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

    統計源期刊
    • 主管單位: 中國科學院
    • 主辦單位: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
    • 影響因子: 0.76
    • 審稿時間: 1-3個月
    • 國際刊號: 1003-3289
    • 國內刊號: 11-1881/R
    • 發行周期: 月刊
    • 郵發: 82-509
    • 曾用名:
    • 創刊時間: 1985
    • 語言: 英文
    • 編輯單位: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期刊社
    • 出版地區: 北京
    • 主編: 李坤成 姜玉新
    • 類 別: 臨床醫學
    期刊榮譽: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志簡介

                   本刊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經國家科委、新聞出版署審核批準的理、工、醫相結合的國家級學術刊物,雜志創刊于1985年,現為月刊(內文160頁,約35萬字)。雜志主要刊出放射學(包括CT、MRI、普通X線)、超聲醫學、介入治療學、影像技術學、超聲工程學、電子內鏡學、核醫學等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刊主要特點是:①綜合影像;②信息量大;③理、工、醫相結合;④傳播及時。該刊是基礎科研人員和臨床醫務人員學術交流的園地,是廣大醫生晉升中高級職稱的重要依據,也是中國科學院唯一的醫學工程技術與臨床相結合的刊物。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志投稿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志社征稿要求

      1 總體要求 文稿應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創新性和可讀性,力求重點突出,論點明確,資料詳實,數據可靠,結構嚴謹,寫作規范,表達準確,文字精煉。文稿撰寫應遵照國家標準GB 7713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GB 6447文摘編寫規則,GB 7714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專家述評4000字左右,研究論著、綜述類論文5000字左右,經驗交流一般不超過2500字,短篇報道不超過1000字。

      2 題目 力求高度概括、言簡意賅且能反映論文的主題,文題字數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盡量不設副標題,題目中盡量不使用阿拉伯數字開頭。

      3 作者 作者姓名標注在文題下方,按貢獻大小順序排列,投稿后作者署名及順序不得隨意修改或變更。具備下列條件者可列為作者:①參加選題、研究工作并能解釋論文有關問題者;②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主要內容者;③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并最終同意該文發表者。對研究工作有貢獻的其他人可在致謝中列出。通訊作者姓名旁應上標加注“*”號,其應對全文內容負責,還應具有對讀者提出的質疑進行答辯的能力和義務。如有外籍作者,應征得本人同意,并附有本人簽字。

      4 單位 在作者的下一行寫出單位的全稱(具體到科室)、省市和郵政編碼。署名作者分別在多個單位者,應分別寫出各單位的全稱(具體到科室),并用阿位伯數字在對應的署名作者右上角標注。

      5 英文題目 應簡明扼要,便于檢索,與中文題名內容上應一致,以不超過10個實詞為宜。除已得到整個科技界或本行業科技人員公認的縮略詞語外,不宜使用縮略詞語。

      6 英文作者 用漢語拼音拼寫,姓前名后,姓氏全部大寫,名首字母大寫,雙名間加連字符“-”。例如:王小五,寫為:WANG Xiao-wu。依據《中國人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國家標準編號:GB/28039—2011),姓氏“呂”的漢語拼音應為“LYU”。

      7 英文單位 應與中文單位對應,按查閱本單位官方網站或咨詢相關職能部門,規范英文單位名稱。

      8 基金項目 書寫格式應為:××基金(編號××)?;鹫撐耐陡鍟r應同時將基金項目批文掃描上傳。本刊將優先選登基金論文。

      9 作者簡介 書寫格式為: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學位,職稱,研究方向和E-mail。尚未畢業者學位寫為“在讀××”,如“在讀碩士”、“在讀博士”。投稿時,簡介中需注明第一作者聯系電話。

      10 通訊作者 通常為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負責人,通訊作者簡介包括其姓名、單位、郵編和E-mail。

      11 摘要 研究論著和綜述性論文均須附中、英文摘要,英文在前,中文在后;經驗交流和短篇報道不設摘要。摘要應以第三人稱撰寫,不宜超過350個漢字,不宜使用“我們”、“作者”等詞作為主語。研究論著類論文的摘要應按結構式摘要的特征撰寫,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結論(Conclusion)四項。綜述性論文的摘要應按指示性摘要的特征撰寫,簡要敘述文章內容,無須按“四項式”編寫。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擁有與文獻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在有限的字數內向讀者提供盡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充分反映該研究的創新之處。英文摘要在300個實詞左右,內容和形式要求與中文摘要基本對應。

      12 關鍵詞 中文關鍵詞應以《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2002年版)》為準,以標引能表達全文主題概念的敘詞2~5個,盡量少用自由詞。英文關鍵詞應與中文對應,以《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2002年版)》及《Mesh》內所列的主題詞為準,每個英文關鍵詞第一個詞的首字母大寫,各關鍵詞之間用分號隔開。

      13 正文標題層次 如:1 資料與方法(或材料與方法),1.1 資料(或材料),1.2 方法,2 結果,3 討論,一般不超過三級標題,文內連序號為圈碼,如①、②、③……表示。

      14 醫學名詞 應注意規范、標準、前后統一,盡量少用縮略語,原詞過長且在文中多次出現(2次以上)者,可于括號內寫出全稱并加注簡稱,以后用簡稱。醫學名詞術語,以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醫學名詞為準。

      15 計量單位 采用國際單位制并嚴格執行國家標準GB 3100~3201《量和單位》的規定,使用法定計量單位,不再使用N(當量濃度)、M(克分子濃度)、百分比濃度[%(V/V)、%(m/m)]等已廢除的非標準計量單位和符號。

      16 統計學符號 以國家標準GB/T 3358.1-1993《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為準,樣本算術平均數用英文小寫斜體 ±s;標準差用英文小寫斜體s;t檢驗用英文小寫t;F檢驗用英文大寫F;卡方檢驗用希文斜體χ2;相關系數用英文小寫斜體r;自由度用希文斜體γ;概率用英文大寫斜體P;樣本數用英文小寫斜體n。

      17 統計學方法 需注明使用的統計學軟件名稱和版本,以及所使用的統計學方法。率的計算保留小數點后兩位,年齡需要提供 ±s或者中位年齡,保留小數點后一位。

      18 圖片 研究論著類論文和短篇報道均需附有相應患者的影像學資料,圖片分辨率應在300 dpi以上,JPG/JEPG格式,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最好是醫院圖像工作站中直接提取的圖像。每圖下面應標有圖序號、圖題、圖說(解釋圖片內容的文字),文中應有圖位。圖中箭示或文字應有說明,病理圖應注明染色方法及放大倍數。

      19 表格 本刊采用三線表,表格列于文后,每表應標有表序號、表題,文中應有表位。

      20 參考文獻 嚴格按照國家標準GB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中規定,采用“順序編碼制”。僅限于作者直接閱讀的近5年的文獻,盡量不用二次文獻,無特殊需要不必羅列眾所周知的教科書或某些陳舊史料,提倡引用國內外同行新近發表的研究論文為參考文獻,引用論點必須準確無誤,不能斷章取義。除短篇報道外,論文參考文獻應至少來源于5種以上的期刊,研究論著類論文參考文獻不少于13條,綜述類論文參考文獻應在20條以上,以反映論文的科學依據,以及對前人科學工作的繼承性。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按每條文獻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逐條列于文后,并在文內引用處用右上角加方括號注明角碼。參考文獻書寫格式如下:

      [1] Lopera JE, Trimmer CK, Lamba R, et al. MDCT angiography of mesenteric bypass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mesenteric ischemia. AJR Am J Roentgenol, 2009,193(5):1439-1445.

      [2] 陳奇琦,吳婷,康冰,等.腦磁圖觀察針刺太沖穴所致腦部能量變化.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3,29(12):1927-1930.


    申請加急綠色通道,投稿周期比同行快2-3個月 現在咨詢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志數據統計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志影響因子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志發文量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志總被引頻次

    無法辨別期刊質量?專業編輯老師一對一講解,現在咨詢 現在咨詢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志常見問題

    熱門常見問題

    •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志官網是什么?

      期刊的官網為:http://www.cjmit.com。

    •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是核心期刊嗎?

      該期刊是核心刊物,被北核、CSCD、統計源核心收錄。

    •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志影響因子?

      期刊的復合影響因子為1.030,綜合影響因子為0.962。

    •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志審稿周期多久?

      期刊的審稿周期一般為3-6個月的時間,具體看稿件質量。

    •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志如何進行稿件查詢?

      查看稿件信息可以在期刊的官網上進行查看,也可以咨詢期刊的編輯,編輯部電話為:010-82547901/2。

    •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志怎么樣?

      該期刊是雙核心刊物,權威性很高,晉升副高是個不錯的選擇。

    •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志投稿郵箱?

      期刊的郵箱為:cjmit@mail.ioa.ac.cn。

    沒有找到答案?編輯老師一對一在線答疑,及時解決您的問題 現在咨詢
    期刊服務咨詢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學術期刊分析推薦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申請加急綠色通道
    權益保障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薦刊物均可到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查詢正刊

    • 嚴格保密協議

      可簽署保密協議 ,不透露任何用戶信息可跟蹤進程,全程協議

    • 售后服務保障

      1對1服務,7x24小時在線

    • 企業信譽保障

      11年經驗沉淀,實體公司運營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志目錄文獻
    • 體素內不相干運動DWI評估SD大鼠C6腦膠質瘤模型腫瘤微環境乏氧狀態

      作者:徐曼;余永強;侯唯姝;潘紅利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目的 觀察體素內不相干運動DWI(IVIM-DWI)評估SD大鼠C6腦膠質瘤模型腫瘤微環境乏氧狀態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SD大鼠C6腦膠質瘤模型(n=48),于造模第14、21及28天分別取16只大鼠行IVIM-DWI,獲得ACC、純擴散系數(D)、偽灌注擴散系數(D*)及灌注分數(f).每次掃描后處死大鼠,取腫瘤組織行缺氧誘導因子1α (HIF-1α)免疫組織化學化染色并評分,比較造模后各時間點IVIM-DWI參數及HIF-1α評分差異,分析IVIM-DWI參數與HIF-1α評分的相關性.結果 造模第14、21及28天,IVIM-DWI各參數及HIF-1α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1).造模第21天,D、D*、f均與HIF-1α評分呈負相關(r=-0.73、-0.58、-0.67,P均<0.05);造模第28天,D、f均與HIF-1α評分呈負相關(r=-0.60、-0.65,P均<0.05).結論 IVIM-DWI能夠評價SD大鼠C6腦膠質瘤模型腫瘤微環境乏氧狀態.

    • 一站式CT能譜灌注成像預測兔腋窩淋巴結性質

      作者:王博;譚紅娜;王攀鴿;侯平;梁盼;高劍波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目的 探討一站式CT能譜灌注成像定量參數預測兔腋窩淋巴結性質的應用價值.方法 將60只新西蘭純種雌性大白兔隨機分為2組,分別建立兔乳腺癌腋窩轉移性淋巴結(轉移組)與炎性淋巴結動物模型(炎癥組).于建模后第4周末對實驗兔行一站式CT能譜灌注成像掃描,掃描完成后摘取腋窩淋巴結行病理檢查,并與CT圖像逐一對照.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2組能譜參數和灌注參數的差異,以Logistic回歸和ROC曲線分析單一參數和聯合參數診斷實驗兔腋窩淋巴結性質的效能.結果 轉移組淋巴結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動靜脈期碘濃度(IC)、標準化碘基值(NIC)和40~70 keY間的能譜曲線斜率(λ)均高于炎癥組(P均<0.05),平均通過時間(MTT)和表面通透性(PS)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最佳聯合參數(BF+動脈期λ+靜脈期λ)的AUC為0.942,以0.65為臨界值,其診斷實驗兔腋窩乳腺癌轉移性淋巴結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分別為79.68%、95.92%、92.91%和82.70%.結論 一站式CT能譜灌注成像定量參數鑒別兔腋窩乳腺癌轉移性淋巴結與炎性淋巴結的診斷效能較好,聯合參數(BF+動脈期λ+靜脈期λ)具有較高診斷價值.

    • 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血管炎的MRI特征

      作者:胡建新;王麗寧;張旭妃;高潔;朱明旺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目的 分析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血管炎(PACNS)的MRI特征.方法 回顧性分析16例PACNS患者的臨床和MRI資料,觀察其影像學表現特征.結果 16例PACNS,9例單發,7例多發,MRI共檢出45個病灶,其中位于幕上38個(38/45,84.44%),腦干4個(4/45,8.89%),脊髓2個(2/45,4.44%),小腦半球1個(1/45,2.22%).14例MRI表現為大片或斑片狀影,2例表現為多發或單發腫塊.病灶MR平掃呈T1WI低信號,T2WI高信號,FLAIR序列高信號;6例病灶內可見出血.16例DWI均呈高信號,其中ADC圖呈高信號13例,低信號3例.病灶周圍可見不同程度腦水腫.增強掃描14例可見強化,2例無明顯強化.1例MRA檢查可見左側大腦前動脈A4段局限性狹窄.結論 PACNS的MRI表現復雜多樣,需對病變影像學特征進行綜合分析;腫塊樣PACNS與腦腫瘤鑒別困難.

    • 復發緩解型多發性硬化患者深部灰質核團體積和灌注改變與臨床評分的相關性

      作者:顧瑤;李詠梅;韓永良;廖旦;付佳亮;孔麗娜;陳曉婭;向雅蕓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目的 采用基于體素的形態學(VBM)方法及3D偽連續動脈自旋標記(3D pCASL)技術探討復發-緩解型多發性硬化(RRMS)患者深部灰質體積和灌注改變,及其與臨床擴展殘疾狀態量表(EDSS)和神經心理學量表評分間的相關性.方法 對30例RRMS患者(RRMS組)和24名健康志愿者(對照組)行EDSS量表和神經心理學量表測試,評估其記憶功能.行3D T1WI及3D pCASL掃描,并應用Matlab平臺的SPM 8及VBM 8軟件對圖像進行預處理.采用SPM統計軟件,分析RRMS患者深部灰質體積、灌注改變,進一步提取深部灰質體積、灌注顯著改變腦區的參數值與EDSS和神經心理學量表評分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RRMS組雙側丘腦、左側海馬、左側殼核、右側蒼白球體積顯著下降(P均<0.05,FDR校正),雙側丘腦、雙側尾狀核腦血流量(CBF)顯著下降(P<0.05,FDR校正).RRMS組左右側丘腦體積、右側蒼白球體積、左側丘腦CBF與符號數字轉換測驗評分呈正相關(rs=0.757、0.709、0.463、0.454,P均<0.05),左右側丘腦體積、左側丘腦CBF與Rey聽覺詞語學習測試-即刻記憶評分呈正相關(rs=0.565、0.503、0.492,P均<0.05),與EDSS評分均無明顯相關性(P均>0.05).結論 RRMS患者深部灰質體積和灌注均發生改變,深部灰質體積和灌注下降均與記憶功能受損有關.

    • 彌漫性中線膠質瘤,H3 K27M突變型多模態MRI表現

      作者:郭偉;邢振;林禹;王行富;蔡珊珊;曹代榮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目的 探討彌漫性中線膠質瘤,H3 K27M突變型的多模態MRI表現.方法 回顧性分析經術后病理證實的10例彌漫性中線膠質瘤,H3 K27M突變型患者的MR平掃+增強、DWI、動態磁敏感PWI (DSC-PWI)表現,觀察腫瘤位置、大小、瘤周水腫、信號特點、擴散情況及強化特點等.結果 10例中,8例病變位于丘腦,1例位于下丘腦,1例位于延髓及頸髓;腫瘤最大徑為(5.56±0.42)cm,瘤周水腫范圍為(1.33±0.34)cm.TIWI病灶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部分病灶內見散在小斑片狀短T1短T2信號,3例腫瘤內見囊變,7例見壞死,7例見出血.增強后9例病變出現明顯強化,其中5例為環形強化,3例為結節樣強化,1例為斑片狀強化;1例未見強化.9例可見不同程度腦積水.DWI顯示8例病變不同程度擴散受限,相對平均ADC值為1.26±0.12;相對最小ADC值為1.12±0.12.5例接受DSC-PWI,3例病灶表現為高灌注,1例表現為等灌注,1例表現為低灌注;相對最大腦血容量為2.92±0.49.結論 彌漫性中線膠質瘤,H3 K27M突變型MRI表現多樣,但符合高級別膠質瘤MRI表現,確診需結合分子病理學結果.

    • 特發性癲癇患兒靜息態自發神經活動低頻振蕩振幅改變

      作者:陳健青;吳國輝;夏際雪;李國英;王志江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目的 探討特發性癲癇(IE)患兒的靜息態自發神經活動低頻振蕩振幅(ALFF)改變.方法 收集17例IE患兒(IE組)和14名性別、年齡等相匹配的健康兒童(對照組),采集其全腦結構和靜息態fMRI數據,以DPARSF軟件計算大腦靜息態ALFF.采用多變量回歸模型,比較2組間ALFF差異,分析ALFF與病程的相關性.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IE組ALFF增高腦區包括右側腦干、左側小腦和左側海馬旁回;ALFF減低腦區包括雙側前扣帶回、雙側眶回、左側三角部額下回、左側額中回、雙側頂下小葉、雙側角回(P均<0.05,3dClustSim校正).多變量回歸分析發現,右側腦干ALFF值與病程呈正相關(最強顯著相關體素點r=0.82,P<0.05,3dClustSim校正).結論 IE患兒靜息態自發神經活動存在明顯改變,且右側腦干ALFF值與病程相關,為理解兒童IE的潛在神經機制提供了客觀依據.

    • 結腸憩室炎的CT研究進展

      作者:孫美玉;劉愛連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結腸憩室炎是結腸憩室最常見的并發癥,發病率隨年齡增長逐漸提高.CT可全面評估結腸憩室炎并進行分期,為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全面指導.本文對結腸憩室炎的CT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 基于MRI的影像組學在兒童疾病中的應用進展

      作者:朱美嬌;楊明;王樹杰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影像組學作為一種新興的醫學成像領域,通過從醫學圖像中獲取高通量的圖像特征進行一系列定性和定量分析,從而提供有關疾病的診斷和預后等信息.影像組學已成為精準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目前的研究熱點.但目前基于MRI的影像組學在兒童疾病中的應用較少.本文對基于MRI的影像組學在兒童疾病中的應用進展進行綜述.

    • 多模態MRI術前診斷肝細胞癌微血管浸潤應用進展

      作者:陳霞;李文柱;陳旺生;王飛;李建軍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肝細胞癌(HCC)微血管浸潤(MVI)是影響腫瘤術后復發及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術前明確診斷MVI對改善HCC預后意義重大.目前診斷MVI主要依據HCC術后組織病理學檢查,難以滿足術前診斷的需要.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臨床已將DWI、擴散峰度成像、體素內不相干運動、增強MRI及MRI影像組學分析等多模態MRI技術應用于術前診斷MVI.本文對上述多模態MRI應用于HCC術前診斷MVI的進展進行綜述.

    • 成人型白質消融性腦白質病1例

      作者:鄭凱;陳楠;姚新宇;楊延輝;盧潔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患者女,26歲,因“雙手不自主抖動伴月經紊亂5年”就診.患者5年前就餐時被發現雙手震顫,持物時明顯,精神緊張時加重,睡眠時消失,無行走不穩及肢體活動障礙,無頭痛、發熱及精神異常,未接受任何治療;2年前因月經紊亂于外院住院期間接受頭顱CT檢查發現腦白質異常.患者平素不喜運動,自幼反應遲鈍,學習成績差,小學5年級輟學;平素月經不規律,經期長;否認家族遺傳病史及類似疾病史,無疫病接觸史.

    • 肝臟及脾臟慢性肉芽腫性炎超聲誤診為淋巴瘤1例

      作者:汪??;陳琴;羅俊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患者女,39歲,因“體檢發現脾臟占位1月余”入院;體檢時發現脾臟體積增大,無惡心、嘔吐,無畏寒、發熱,無呼吸困難,無腹瀉、便血.查體未見異常.超聲:脾大;肝臟及脾臟內見多個低回聲結節,最大者約1.3 cm×1.2 cm,邊界清楚,形態規則,CDFI未見血流信號(圖1A);CEUS示肝臟多發結節動脈期呈稍低增強,門靜脈早期低增強表現更加明顯(圖1B),延遲期逐漸呈等增強,結節分布于全肝各葉、段,最大徑2~7 mm;脾臟多發結節呈慢進低增強表現(圖1C).

    • 股骨Rosai-Dorfman病1例

      患者女,29歲,“發現左下肢包塊10個月伴左髖疼痛5個月”人院.查體:左下肢跛行,左髖壓痛并活動部分受限.左下肢觸及約3 cm質韌包塊,無壓痛.X線及CT:左股骨頸骨質見溶骨性骨質破壞區、類圓形軟組織腫塊影及輕度骨質硬化邊緣(圖1A、1B).MRI:左側股骨頸可見片狀長T1長T2信號,T2脂肪抑制像呈高信號,邊界不清,范圍約4.5 cm×2.5 cm,增強后病灶明顯強化(圖1C),考慮嗜酸性肉芽腫可能性大.

    • 左側外耳道原發性耵聹腺癌1例

      作者:張爍;程敬亮;張勇;王瀟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患者男,51歲,左耳劇烈耳痛、血性耳漏2年余;左耳“中耳炎”病史4年余,間斷藥物治療.查體:雙耳廓對稱無畸形,左側外耳道被新生物封堵.MRI:左側外耳道及乳突區見囊狀混雜T1長T2信號(圖1A、1B),脂肪抑制像呈高信號,DWI呈高信號,ADC值減低;左側乳突區見斑片狀長T1長T2信號,左側外耳道周圍軟組織腫脹;增強掃描左側外耳道及乳突區病變周邊呈不均質強化,形態不規則,與周圍組織分界欠清,延遲期病變呈低信號(圖1C),左側乳突區病變呈斑片狀不均勻強化.

    • 超聲診斷右側椎動脈罕見變異1例

      患者女,86歲,因“發作性意識模糊1天”入院,既往有腦梗死病史.實驗室檢查未見明顯異常.椎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右側鎖骨下動脈發出2支椎動脈(圖1A),位于后方的椎動脈自右側鎖骨下動脈發出后進入第6頸椎橫突孔,位于前方的椎動脈走行于頸椎外側軟組織內;前后2支椎動脈于第4頸椎與第5頸椎椎間段合并為1支,進入第4頸椎橫突孔(圖1B、1C);左側椎動脈走行正常.超聲診斷:右側雙支椎動脈伴入橫突孔位置變異.入院后根據患者癥狀給予改善微循環、營養神經、阿伐他汀等藥物治療,病情穩定后出院.

    • 肝肉瘤樣癌1例

      作者:李征真;曾珍;湯子建;李文富;王亞男;張體江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患者女,62歲,因“反復腹痛40年,加重10天”入院;既往胃潰瘍病史40年,未經規律治療,無乙型肝炎病史.查體:左上腹深壓痛,無反跳痛和肌緊張.實驗室檢查:AFP及CEA正常,CA19-9 377 U/ml,CA125 674.4 U/ml.CT:平掃示肝左葉萎縮,形態欠規則,內見不規則低密度及片狀稍高密度影(圖1A),增強后呈不均勻強化(圖1B);門靜脈左支顯示不清,部分肝內膽管輕度擴張;腹膜增厚,局部呈結節狀,輕中度強化;腹腔、右心膈角多發淋巴結腫大,腹盆腔大量積液.穿刺活檢病理:肝腫瘤由大量梭形細胞組成(圖1C);免疫組化:Vimentin(+++),CK(+),CK19(+),CK7(散在+),Ki一67(20%+),EMA(+),SMA(+),CAM5.2(散在+),Hepatocyte(散在+).病理診斷:肝肉瘤樣癌.

    • 卵巢表面漿液性交界性乳頭狀瘤1例

      作者:阮耀欽;劉慶余;劉志鋒;蔡金輝;郭棟華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患者女,33歲,因“右下腹部疼痛10余天”就診.??企w檢未見陰道不規則出血.實驗室檢查:CA125升高(133 U/ml,正常值0~35 U/ml).盆腔CT:平掃示子宮后方偏右側稍低密度腫塊,CT值約35 HU,后緣見小片狀鈣化.MRI:右側附件區囊實性腫塊約8 cm×7 cm×7 cm,邊界清晰;腫塊實性部分T1WI呈等信號,T2WI呈混雜高信號,內見樹枝狀稍低信號(圖1A),DWI示腫瘤彌散受限,ADC值約2.26×10-3 mm2/s;腫瘤囊性部分T1WI呈等信號,T2WI呈高信號;動態增強掃描示腫瘤實性部分呈漸進性強化,可見多個乳頭狀突起(圖1B),囊性部分無強化.

    • 超聲診斷胎兒Jarcho-Levin綜合征合并脊髓栓系1例

      孕婦29歲,孕2產0,孕早期自然流產1次,夫妻雙方既往體健,無家族性遺傳病史及致畸因素接觸史;孕13周超聲篩查顯示胎兒頸項透明層厚度正常,孕25周超聲篩查發現脊柱排列不整齊而就診.孕25+3周超聲:胎兒生物測量指標均與孕周相符;胎兒脊柱較短,排列失常,頸段至腰骶段椎體及椎弓均排列不整齊,椎體大小不等;胸段多處椎弓融合;脊髓圓錐位于約L5-S1椎間隙水平(圖1A).

    • 老年男性前縱隔惡性卵黃囊瘤1例

      作者:韋貝貝;徐秋貞;吳曉璐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患者男,61歲,因“無明顯誘因左側胸部突發疼痛4天”入院.查體:左側胸部第2肋間壓痛,左下肺呼吸音低,余未見異常.胸部CT:增強掃描見前縱隔不均勻強化腫塊(圖1A),沿胸膜表面自前上縱隔延伸至左側胸腔,升主動脈、主動脈弓及主肺動脈干受壓后移,左側胸腔少量積液.CT診斷:前上縱隔占位,突破縱隔累及左側胸膜.

    • 腮腺區面神經鞘瘤超聲表現1例

      作者:張卓恒;韓雪莉;閆媛媛;史海宏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患者男,21歲,因“發現右側腮腺區腫物2個月”就診.查體:右側腮腺區觸及多發腫物,呈串珠狀排列,較大者直徑約15 mm,質硬,無壓痛,活動度一般,局部皮膚無紅腫,無壓痛.超聲檢查:右側面部咬肌淺側見條索狀低回聲,長約59.2 mm,最寬處內徑約6.4 mm,形態不規則,呈串珠樣改變,邊界清楚,內部回聲不均勻,近端位于右側腮腺與咬肌間隙,呈細管狀延伸至腮腺腺體內,遠端膨大,終止于咬肌前緣水平(圖1A、1B);右側腮腺大小形態正常,腺體回聲均勻;CDFI可見細點狀血流信號(圖1C).超聲考慮右側腮腺導管占位.行腮腺腫物切除+面神經嵌壓松懈術.術中見腫物位于右側面神經頰支處,約40.4 mm×10.3 mm,質韌,邊界清楚.術后病理(圖1D):右側面神經頰支腫物,符合神經鞘瘤.

    • 后縱隔旁孤立性纖維瘤1例

      作者:周曉亮;婁明武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患者男,65歲,因“反復右側胸痛2年”入院.查體:桶狀胸,肋間隙增寬,無皮下氣腫.聽診雙肺呼吸音減弱,無明顯啰音,未聞及胸膜摩擦音.CT:右側胸腔縱隔旁見團塊狀軟組織密度影,約109 mm×99 mm,邊緣較清,密度不均勻,內見多發小囊狀低密度區,鄰近右側胸膜局部稍厚(圖1A);增強掃描動脈期病灶呈中等不均勻強化,內見增粗血管影(圖1B),靜脈期強化不均勻,呈“地圖樣”改變(圖1C).擬診為胸部右后縱隔旁占位病變,行全麻下胸腔鏡占位摘除術.術后病理檢查示腫瘤由交替性分布的細胞豐富區和稀疏區組成,豐富區細胞呈短梭狀,血管豐富,疏松區為纖維組織及多量血管,伴有間質玻璃樣變及多量囊性變(圖1D);細胞異型性不大,偶見核分裂象(<2個/50高倍視野).免疫組織化學:CD34(+)、CD99(+)、Bcl-2(+)、Ki-67 (<5%+).病理診斷:后縱隔旁孤立性纖維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

    • 放射性粒子定位與金屬絲定位引導切除隱匿性乳腺病變

      作者:李云;胡大衛;戚元剛;李云凌;李萬湖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目的 對比分析放射性粒子定位(RSL)與金屬絲定位(WL)引導切除隱匿性乳腺病變的效果,探討RSL的應用價值.方法 收集72例女性隱匿性乳腺病變患者,對其中34例行RSL(于術前5天內進行定位,RSL組)、38例行WL(于手術當日完成定位,WL組),而后均以手術切除病灶.對比2組定位準確率、首次切緣陰性率、病灶再切除率及定位相關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2組均定位準確,乳腺X線片示病灶均完整切除.RSL組首次切緣陰性率為91.18%(31/34),病灶再切除率為5.88%(2/34);WL組分別為65.79%(25/38)和28.95%(11/38);2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1).WL組術中出現金屬絲移位2例、迷走神經反應1例,RSL組未出現明顯并發癥.結論 RSL、WL均可準確定位并引導切除隱匿性乳腺病變;與WL比較,RSL不受手術時間影響,不易移位,切緣陰性率低,定位相關并發癥少.

    • 特發性間質性肺炎患者18F-FDG PET/CT與肺功能及炎性指標的相關性

      作者:李昊元;王鐵;楊敏福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目的 觀察特發性間質性肺炎(IIP)患者18F-FDG PET/CT顯像與肺功能及實驗室炎性指標的關系.方法 回顧性分析20例IIP患者(IIP組)和20例肺部正?;颊?對照組)的PET/CT圖像,測量全肺最大標準攝取值(SUVmax)和平均標準攝取值(SUVmean),并校正獲得最大靶背景比(TBRmax)和平均靶背景比(TBRmean),比較IIP組與對照組間SUV和TBR的差異,評價IIP組TBR與肺功能及炎性指標的相關性.結果 IIP組SUVmax、SUVmean、TBRmax和TBRmean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均<0.001).IIP組TBRmean與用力肺活量(FVC,r =-0.811,P=0.004)、肺一氧化碳彌散量(DLCO,r=-0.715,P=0.020)、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r=-0.698,P=0.025)、殘氣量(RV,r=-0.844,P=0.002)、肺總量(TLC,r=-0.693,P=0.026)及RV/TLC(r=-0.711,P=0.021)呈負相關,與FEV1/FVC(r=0.888,P=0.001)呈正相關.TBRmax與FVC(r=-0.667,P=0.035)和RV(r=-0.643,P=0.045)呈負相關,與DLCO、FEV1、FEV1/FVC、TLC、RV/TLC無明顯相關性(P均>0.05).IIP組TBRmax和TBRmean分別與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均無明顯相關性(P均>0.05).結論 IIP患者18F-FDG放射性攝取增高,其程度與肺功能具有一定相關性.

    • X線紋理分析鑒別診斷乳腺葉狀腫瘤與纖維腺瘤

      作者:張錦超;胡漢金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目的 探討X線紋理分析鑒別診斷乳腺葉狀瘤(BPTs)與乳腺纖維腺瘤(BF)的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32例BPTs和32例BF患者的術前乳腺X線片.采用MaZda 4.6軟件手動勾畫病灶最大層面ROI.分別采用Fisher系數、聚類偏差概率結合平均關聯系數(POE+ ACC)、協同信息(MI)及聯合應用上述3種方法(MI+PA+F)選擇ROI內最具鑒別價值的紋理特征參數,并與術后病理結果對照,比較影像醫師主觀閱片與采用紋理分析診斷BPTs及BF錯判率的差異.結果 影像醫師鑒別BPTs與BF的錯判率為20.31% (13/64);采用Fisher系數進行紋理特征分析的錯判率為14.06%(9/64),POE+ACC為23.44% (15/64),MI為25.00% (16/64),MI+PA+F為3.12%(2/64).MI+PA+F的錯判率低于影像醫師主觀閱片及POE-ACC、MI(P均<0.05).結論 X線紋理分析可用于鑒別BPTs和BF.

    • 二維斑點追蹤技術評價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室功能

      作者:吳夢;蘇蕾;冉海濤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目的 采用二維斑點追蹤成像(2D-STI)評估心力衰竭(HF)患者右心室(RV)功能.方法 對31例射血分數下降型HF患者(HFREF組)、41例射血分數保留型HF患者(HFPEF組)及26名健康志愿者(對照組)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于心尖四腔心切面圖像獲得常規超聲參數:RV壁厚度、RV基底段內徑(RVD1)、RV收縮末期面積(RVESA)、RV舒張末期面積(RVEDA)、面積變化分數(RVFAC)、三尖瓣環收縮峰值速度(S')、心肌做功指數(MPI)、三尖瓣環收縮期位移(TAPSE)及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應用2D-STI技術獲得RV游離壁基底段應變(RVLSbas)、中間段應變(RVLSmid)、心尖段應變(RVLSapi)及整體應變(RVLSfw).比較3組間二維應變參數,分析RVLSfw與常規超聲參數的相關性.結果 3組間RV壁厚度、RVD1、MPI、RVFAC、TAPSE及LVEF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1).對照組、HFPEF組及HFREF組間RVLSbas、RVLSmid、RVLSfw均逐漸降低(P均<0.05).HF患者RVLSfw與LVEF、TAPSE、MPI及RV壁厚度均呈強相關(r=-0.68、-0.53、0.52、0.51,P均<0.01),與RVD1、FAC、S均呈弱相關(r=0.42、-0.46、-0.39,P均<0.01).結論 二維應變參數可用于評估HF患者RV功能.

    • 心臟MR T2* mapping技術定量評價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改變

      作者:楊智;李睿;付兵;李春平;楊帆;王文斌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目的 探討心臟MR T2* mapping技術定量評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肌改變的臨床價值.方法 對54例T2DM患者(T2DM組)及43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對照組)采用T2* mapping技術行心臟MR檢查.測量并比較2組間左心室各節段心肌及各支冠狀動脈供血區心肌T2*值的差異.結果 T2DM組左心室第6、15、16節段T2*值低于正常對照組(P均<0.05),2組間其余各節段心肌T2*值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T2DM組冠狀動脈左回旋支(LCX)供血區心肌T2*值低于正常對照組(P=0.035),2組間左前降支(LAD)及右冠狀動脈(RCA)供血區心肌T2*值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 T2* mapping技術可用于定量評價T2DM患者左心室心肌改變,有助于早期發現糖尿病心肌病.

    • 99Tcm-MDP SPECT/CT診斷宮頸癌放療后骨盆不全骨折

      作者:張汝森;張林啟;何巧;李偉;李雯;任志剛;張書旭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目的 探討99Tcm-MDP SPECT/CT診斷官頸癌放療后骨盆不全骨折(PIF)的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37例宮頸癌放療后疑似PIF患者的全身顯像(WBS)和骨盆SPECT/CT斷層融合顯像資料.以影像學資料、臨床資料及隨訪(>12個月)結果作為最終診斷PIF的標準,比較WBS、SPECT/CT對PIF的診斷效能.結果 37例患者共50個骨盆病灶,最終診斷PIF 42個(30例).WBS診斷PIF的靈敏度為45.24% (19/42),特異度50.00%(4/8),準確率46.00% (23/50);SPECT/CT診斷PIF的靈敏度為92.86%(39/42),特異度75.00%(6/8),準確率90.00% (45/50);SPECT/CT診斷官頸癌放療后PIF的靈敏度及準確率均高于WBS(x2=22.28、22.24,P均<0.01),但二者特異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31).結論 99Tcm-MDP SPECT/CT可用于診斷宮頸癌放療后PIF.

    • DWI和動態增強MRI定量參數診斷子宮內膜癌肌層浸潤

      作者:陳基明;李周麗;朱晴;張愛娟;顏秀芳;邢滔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目的 探討DWI和動態對比增強MRI(DCE-MRI)定量參數診斷子宮內膜癌浸潤深度的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45例經手術病理證實為子宮內膜樣腺癌患者的資料,均于術前1~2周接受常規MRI及DWI、DCE-MRI.根據病理結果按子宮內膜癌肌層浸潤深度分為無或淺肌層浸潤組(n=25)和深肌層浸潤組(n=20),比較2組間ADC值及DCE-MRI定量參數值(Ktrans、Kep、Ve)的差異;繪制ROC曲線,評價有統計學差異的參數診斷子宮內膜癌肌層浸潤深度的效能.結果 子宮內膜癌深肌層浸潤組Ktrans值高于無或淺肌層浸潤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6),2組間ADC值、Kep、Ve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Ktrans診斷子宮內膜癌肌層浸潤深度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735(P=0.007),以Ktrans=0.355/min為臨界值,診斷子宮內膜癌肌層浸潤深度的敏感度、特異度分別為80.0%、60.0%.結論 DCE-MRI定量參數中,Ktrans值有助于評估子宮內膜癌肌層侵犯深度.

    • 對比集合序列與常規序列頭部MR圖像質量

      作者:劉輝明;尹國平;別非;權光南;謝傳淼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目的 對比分析MRI集合(MAGiC)序列與常規序列頭部圖像質量.方法 對96人進行頭部常規序列及MAGiC序列MR掃描,比較常規序列T1FSE、T2 FSE、T1 Flair、T2 Flair圖像與MAGiC序列重建MAGiC T1、MAGiCT2、MAGiC T1 Flair、MAGiC T2 Flair圖像的質量和SNR.結果 常規序列與MAGiC序列圖像的整體質量評分、偽影評分、病灶檢出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MAGiC T1、MAGiC T2、MAGiC T1 Flair、MAGiC T2 Flair圖像的SNR均高于相應常規序列圖像(P均<0.01).結論 MAGiC序列與常規序列掃描所獲頭部圖像質量相當,且MAGiC序列圖像的SNR更高.

    • 雙能量CT虛擬去鈣圖診斷椎體骨髓水腫

      作者:章輝慶;劉海燕;邱曉暉;郟立志;解福友;王利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目的 探討雙源CT雙能量虛擬去鈣(DE-VNCa)圖在不同對比物質相對比值(RCMR)條件下對椎體骨髓水腫的臨床診斷價值.方法 對37例脊柱外傷及腰背部疼痛患者行雙源CT雙能量掃描及MR檢查,RCMR值分別取1.28、1.45、1.75、1.85,重建4組DE-VNCa圖像.以MRI診斷為金標準,計算4組圖像診斷椎體骨髓水腫的效能,獲得最優RCMR值,并在此最優條件下測量并比較腰椎骨髓水腫區與正常椎體的CT值和脂肪含量,以ROC曲線評價CT值和脂肪含量診斷腰椎骨髓水腫的效能.結果 RCMR值取1.28、1.45、1.75、1.85時,診斷腰椎骨髓水腫的約登指數分別為0.02、0.35、0.82、0.73;RCMR為1.75時,DE-VNCa圖診斷效能最高.以RCMR=1.75重建DE-VNCa圖,腰椎骨髓水腫區與正常椎體的CT值和脂肪含量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1).以CT值=10.25 HU和脂肪含量=24.50%為臨界值,診斷腰椎骨髓水腫的AUC分別為0.95和0.91(P均<0.01).結論 雙源CT DE-VNCa圖在RCMR為1.75時診斷椎體骨髓水腫的臨床價值較高;CT值和脂肪含量有助于診斷腰椎骨髓水腫.

    • 甲下外生性骨疣超聲表現

      作者:程山;向茜;王麗蕓;邱邐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目的 觀察甲下外生性骨疣的超聲表現.方法 回顧性分析9例經病理證實的甲下外生性骨疣患者的超聲資料,觀察病灶位置、回聲、邊界、形態、后方回聲、與趾骨的關系及病灶內血流情況,并測量病灶大小.結果 9例甲下外生性骨疣均位于足趾,均為單發,右足5例、左足4例,第1趾8例、第4趾1例.9例患者的遠節趾骨背側甲床內均見邊界清楚的線樣強回聲團塊,最大徑0.50~1.33 cm、平均(0.86±0.29)cm,后方伴聲影;團塊均與遠節趾骨相連,內部均無血流信號,趾骨連續性未見中斷.受累趾甲甲床均增厚,2例合并嵌甲感染、1例合并甲溝炎患者的甲床內血流信號增多,余6例甲床內無異常血流信號.結論 甲下外生性骨疣的超聲表現有一定特異性,有助于診斷.

    • 聲觸診組織量化成像評價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療腦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痙攣肌肉硬度改變

      作者:譚賢愧;劉明輝;劉秀梅;劉洋;蘭義;楊祖榮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目的 探討聲觸診組織量化成像(VTIQ)評價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療腦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痙攣肌肉硬度改變的價值.方法 收集31例腦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痙攣患者,在其松弛狀態下,于超聲引導注射A型肉毒毒素,并于治療前和治療后1個月對雙側旋前圓肌、旋前方肌行VTIQ檢查,測量剪切波速度(SWV),對比治療前后以及患側與健側SWV差異.于治療前后對患側上肢肌力進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評分并比較其差異,評價其與SWV的相關性.結果 治療前患側旋前圓肌SWV值高于健側(P=0.005);治療后1個月,患側旋前圓肌、旋前方肌SWV值與健側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治療后患側旋前圓肌、旋前方肌SWV值均小于治療前(P均<0.05),治療前后患側上肢MAS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252,P=0.024).治療前后患側上肢肌張力MAS評分與治療前后患側旋前圓肌的SWV值呈正相關(rs=0.629、0.653,P均<0.001).結論 VTIQ可用于動態觀察腦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痙攣患者旋前圓肌、旋前方肌的肌肉硬度,由此定量評估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療腦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痙攣的療效.

    • 前列腺癌ADC值與Gleason評分及Ki-67、P53蛋白表達的相關性

      作者:宋震宇;胡華;劉勇;甘中華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目的 探討DWI ADC值與前列腺癌Gleason評分及Ki-67、P53蛋白表達的相關性.方法 收集59例接受DWI檢查并經病理證實的前列腺癌患者,病理組織均經Ki-67和P53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根據鏡下癌細胞及間質的分化程度進行Gleason評分,將其分別納入高分化組(<7分,n=17)、中分化組(7~8分,n=23)或低分化組(>8分,n=19).比較各組間ADC值的差異,分析病灶ADC值與Gleason評分及Ki-67、P53蛋白表達的相關性.結果 59例前列腺癌病灶的ADC值為(0.98±0.19)×10-3 mm2/s,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組ADC值分別為(1.14±0.17)×10-3 mm2/s、(1.05±0.17)×10-3mm2/s和(0.88±0.24)×10-3mm2/s,總體和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前列腺癌ADC值與Gleason評分、Ki-67和P53蛋白表達均呈負相關(rs=-0.611、-0.491、-0.511,P=0.019、0.016、0.021).結論 前列腺癌ADC值分別與Gleason評分及Ki-67、P53蛋白表達呈負相關.通過ADC值可初步評價前列腺癌的惡性程度及細胞分化、增殖程度.

    • BOLD-MRI評價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治療前后腎組織氧合狀況

      作者:周江燕;何悅明;尚潤潤;穆珺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目的 采用BOLD-MRI評價糖尿病患者降血糖治療前后腎組織氧合水平改變情況及其與血糖水平的相關性.方法 對23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組)于降血糖治療前后及23名健康志愿者(對照組)行腎臟BOLD-MRI,測量腎臟皮、髓質R2*值,并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糖尿病組降血糖前、降血糖后及對照組腎皮質的R2*值均低于腎髓質(P均<0.001).糖尿病組降血糖前腎髓質R2*值高于降血糖后和對照組(P均=0.001),降血糖后腎髓質R2*值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941).糖尿病組降血糖前、降血糖后、對照組間腎皮質R2*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572).糖尿病組腎髓質R2*值與血糖值呈正相關(r=0.365,P=0.002),而腎皮質R2*值與血糖值無明顯相關性(r=-0.014,P=0.908).結論 降血糖治療可以改善腎髓質的氧合狀況;BOLD-MRI可用于評價糖尿病患者降血糖治療前后腎組織氧含量的變化.

    • 基于非下采樣雙樹復輪廓波變換的小波紋理特征識別肺良惡性結節CT圖像

      作者:馬圓;韓鴻毅;孫燕北;梁志剛;郭秀花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目的 觀察基于非下采樣雙樹復輪廓波變換(NSDTCT)的小波紋理特征在識別肺良惡性結節CT圖像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從肺結節患者的CT圖像中分別提取基于NSDTCT和基于Contourlet變換的小波紋理參數,對高維紋理參數采用單因素分析、Lasso回歸等方法進行降維.對降維后的紋理參數分別構建診斷良惡性肺結節的支持向量機分類診斷模型,繪制ROC曲線,比較2種方法的診斷效能.結果 采用NSDTCT方法,基于經Lasso降維且自變量數目較少的紋理參數構建的診斷模型分類效果最好,判斷良惡性肺結節的準確率為98.37%,AUC為1.00;采用Contourlet變換方法,基于全部提取紋理參數構建的模型分類效果最好,診斷準確率為56.05%,AUC為0.73;2個模型的ROC曲線的AUC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6.430,P<0.001).結論 基于NSDTCT的紋理分析方法對判斷良惡性肺結節的準確性較高.

    • 基于組稀疏典型相關分析方法的影像遺傳學方法在精神分裂癥中的應用

      作者:魏鳳仙;武杰;楊葉;謝忠翔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目的 采用影像遺傳學研究方法探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像學數據與遺傳學數據間的相關性.方法 提出一種組稀疏典型相關分析方法,在稀疏典型相關分析模型的基礎上增加組稀疏懲罰項λ1‖u‖ G和λ2‖ υ‖G進行變量組選擇;對于選擇的特征組,再利用組內懲罰項τ1 ‖u‖1和τ2 ‖ υ‖1進行組內的變量選擇.采用基于組稀疏典型相關分析方法的影像遺傳學方法分析精神分裂癥患者腦區與相關基因位點的相關性,并驗證其穩定性和篩選生物標記物的能力.結果 采用組稀疏典型相關分析方法獲得了多組精神分裂癥相關腦區和基因,其中左側腦島與基因AKT1的相關性最大,相關系數為0.653 8;右側直回與基因DAOA和MAGI2的相關系數均大于0.6.組稀疏典型相關分析篩選出的特征的相關系數為0.626 9±0.016 1,稀疏典型相關系數為0.625 5±0.018 1.經過10次實驗,在采用組稀疏典型相關分析方法篩選出的最相關的前20組特征中,屬于已知的精神分裂癥相關75個基因的比例大于隨機選出的非相關基因的比例.結論 通過組稀疏典型相關分析方法能夠篩選出多組精神分裂癥的相關基因和腦區,為今后對精神分裂癥等復雜精神類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腹膜后孤立性纖維瘤超聲表現及臨床病理分析

      作者:曹勃玲;郭志偉;吳春曉;謝文杰;張恒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孤立性纖維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為罕見的間葉性腫瘤,多起源于臟層胸膜[1].腹膜后SFT甚為少見,術前易誤診[2-3].本文對7例經病理證實為腹膜后SFT患者的臨床、超聲及組織學特征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期提高對該病的認識.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經我院病理證實為腹膜后SFT的患者7例,男3例,女4例,年齡31~63歲,中位年齡53歲;其中4例因腹痛、腹部不適就診,病程2個月~1年,3例無明顯臨床癥狀與體征,經體檢發現;7例血清腫瘤標志物均在正常值水平.

    • 肺類癌18F-FDG PET/CT表現

      作者:劉曉菲;李帝;趙飛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肺類癌是一種低度惡性腫瘤,分為非典型類癌和典型類癌,其發病率較低,臨床表現缺乏特征性,診斷較困難,誤診率較高[1-2].既往對肺類癌的影像學表現多集中于CT研究[3],而少見其18F-FDG PET/CT代謝特征方面的研究.本研究回顧性分析14例肺類癌患者的資料,探討其18 F-FDG PET/CT顯像特征,旨在提高對該病的認識.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超聲表現與診斷

      作者:陳志奎;張秀娟;錢清富;葉琴;薛恩生;林禮務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由自身免疫介導的特殊類型胰腺炎,缺乏典型胰腺炎的臨床表現,易誤診為胰腺癌.本研究回顧性分析18例AIP患者的聲像圖特征,旨在提高對本病的認識.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7月-2018年5月于我院就診的18例AIP患者,均為男性,年齡32~80歲,平均(57.2±9.3)歲,均符合國際胰腺學會發布的AIP診斷標準國際共識[1],且具有完整的超聲檢查資料.

    • 胸腺類癌CT影像學分析

      作者:張茂偉;李智勇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胸腺類癌是起源于胸腺神經內分泌細胞的低度惡性腫瘤,臨床罕見[1],其生物學行為常具有侵襲性,易侵犯縱隔結構,并常出現局部和遠處轉移,預后常不良[2].本研究回顧性分析5例經病理證實的胸腺類癌的臨床及CT影像特征,旨在提高對胸腺類癌CT征象的認識.

    • 胃腸道炎性纖維性息肉CT表現

      作者:梁小紅;柴彥軍;周青;柯曉艾;韓蕾;周俊林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炎性纖維性息肉(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s,IFP)又稱“Vanek腫瘤”,1949年由Vanek首先報道,將其描述為“胃黏膜下伴有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的肉芽腫性病變”;1953年,Helwig等發現這種病變形態特殊,將其命名為IFP.第4版《WHO消化道腫瘤病理學和遺傳學分類》中,將IFP歸為消化道良性間葉源性腫瘤,可發生于整個胃腸道,以胃和小腸最常見,術前漏診率及誤診率均較高.本研究回顧性分析經手術病理證實的14例IFP的CT表現,旨在提高對本病的認識與術前診斷準確率,為臨床制定合理的手術方案提供依據.

    •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技術檢查規范中國專家共識

      作者:國際心血管磁共振學會中國區委員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心血管磁共振分會 期刊:《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年02期

      心血管MRI (cardiovascular MRI,CMRI)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逐步應用于臨床.近年來,隨著MR設備和技術的發展,CMRI以其高時間和空間分辨力、最佳軟組織對比度、大視野、無輻射危害、成像參數多、獲得信息量大等優勢,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診斷、鑒別診斷以及評估病情嚴重程度、風險和預后等方面均具有獨特價值,具有“一站式”檢查潛力,為心臟大血管結構測量和功能評價的“金標準”.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志分期目錄
    期數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志網友評論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
      投稿周期: 2個月內

      1月5日投的稿件,3月8號返回修改,送審了兩個專家,給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經小修后被收錄,速度很快,期刊對文章的格式和創新性要求比較高,文章合適的可以嘗試投稿。

    相關文章

    360期刊網

    專注醫學期刊服務11年

    客服正在輸入...

    • 您好!這里是醫學期刊發表服務平臺,請問您想要咨詢什么 問題?我們提供以下服務:

    • 期刊發表服務
      發表加急服務
      SCI發表全程服務
      先見刊后付款服務

    • 1000平自有實驗室,數據來源真實有效

    立即搶
    0.054793s
    里番ACG本子※里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