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rabismus &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
- 主管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主辦單位: 北京大學
- 影響因子: 0.89
- 審稿時間: 1-3個月
- 國際刊號: 1005-328X
- 國內刊號: 11-3256/R
本刊創刊于1993年,為季刊。是國家統計源期刊,面向全國和國外發行,辦刊方向是面向眼科醫務工作者,進行有關視覺發育基礎研究、斜視及兒童眼病研究的學術性交流,欄目主要有:臨床研究、經驗介紹、調查研究(流行病學),短篇報道,文獻綜述,專家論壇等。
1-3個月
1.文稿應有科學性、創造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文字精練、數據準確,必須時應作統計學處理。
2.論著、綜述一般不超過5000字,論著文前請附150-200字的中文摘要和3-5個關鍵詞文后請附英文文題、英文摘要(與中文摘要內容相同),第一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和工作單位英譯名稱、所在地、郵政編碼。短篇報道在1500字以內。
3.文稿用非紅色400字稿紙繕寫,字體工整清晰,用字規范。標點符號占一格。外文和數字請打字或用印刷體書寫,并用鉛筆注明大小寫和正斜體。
4.圖表、照片少而精,避免正文與圖表內容重復。線條圖請用繪圖紙墨繪,線條粗細均勻。圖片清晰,對比度好,背面標明序號和方位,圖說明另紙書寫。
5.計量單位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詳見中華醫學會編輯部出版部編寫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引用國外文獻中非定法計量單位時,應注明其與我國法定計量單位的轉換關系。醫學名詞以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漢醫學詞匯》為準。
6.參考文獻請選列親自閱讀的主要文獻,論著一般不超10條,綜述選列近期文獻不少于10條。請勿引用內部資料和尚未發表的文獻。
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影響因子
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發文量
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總被引頻次
熱門常見問題
-
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官網投稿?
暫時沒有有關期刊的官網頁面,投稿可以通過xeykzz@163.com這個郵箱進行投稿。
-
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是什么級別?
《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是一本科技核心期刊,是核心刊物。
-
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投稿時間長嗎?
期刊的投稿速度是由稿件的質量和新穎性決定的,一般審稿周期在2-3個月的時間。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學術期刊分析推薦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薦刊物均可到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查詢正刊
-
嚴格保密協議
可簽署保密協議 ,不透露任何用戶信息可跟蹤進程,全程協議
-
售后服務保障
1對1服務,7x24小時在線
-
企業信譽保障
11年經驗沉淀,實體公司運營
-
不典型眼肌型重癥肌無力一例
眼肌型重癥肌無力(Ocular myasthenia gravis, OMG) 是重癥肌無力的常見類型, 多表現為單側或雙側上眼瞼下垂、 復視、 易疲勞等. 臨床上具有典型病史和臨床表現的 OMG 患者的診斷不是特別困難. 但是對于具有不典型臨床特點的患者, 不容易明確診斷.現將近期接診的 1 例報告如下.
關鍵詞: -
兩種不同方式的上斜肌減弱術對A型斜視的療效分析
目的 探討兩種不同方式的上斜肌減弱術對A型斜視的影響.方法 對67例伴上斜肌亢進的A型斜視患者施行上斜肌斷腱術及上斜肌延長術,比較術前術后A征矯正情況、 上斜肌功能狀況、 客觀旋轉斜度及雙眼視覺等方面.結果 上斜肌斷腱術A征矯正量27.29△ ±14.82△,上斜肌延長術A征矯正量23.91△ ±9.08△,上斜肌斷腱術術后與術前相比總內旋轉減少11.27°±5.81°,上斜肌延長術總內旋轉減少11.65°±3.99°,與術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者之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上斜肌斷腱術及上斜肌延長術均是治療伴上斜肌亢進的A型斜視的有效術式.
-
斜視矯正術對眼壓影響的機制探討
目的 測量三種斜視矯正手術術前、 術中、 術后眼壓的變化,探討斜視手術對眼壓的影響機制.方法 選取我院進行斜視矯正手術的54例共同性外斜視患者(102眼),按手術方式分為外直肌后退組、 內直肌縮短組、 外直肌后退聯合內直肌縮短組,各組在術前1天、 術前5分鐘、 術后5分鐘、 術后1天、 術后1周眼壓測量,分析對比不同手術方式后眼壓的變化.結果 各組患者術后5分鐘眼壓均有明顯下降,眼壓下降程度以外直肌后退聯合內直肌縮短組最大,其次為內直肌縮短組,再次為外直肌后退組.外直肌后退組及內直肌縮短組眼壓術后1天眼壓回升至術前水平,外直肌后退聯合內直肌縮短組眼壓術后1天仍低于術前,各組術后1周眼壓均較術前升高.結論 共同性外斜視矯正術可引起眼壓波動,與手術方式相關,考慮與不同手術方式所離斷的眼外肌中睫狀血管分布有關.
-
青少年長期佩戴角膜塑形鏡治療近視的療效觀察
目的 探討角膜塑形鏡對青少年近視患者視力、 角膜形態變化及淚液的影響.方法 隨機選取配戴角膜塑形鏡的青少年近視患者44例(88眼),觀察戴鏡前和戴鏡后1 w、1 mon、3 mon、6 mon、1a等效球鏡、裸眼視力、 矯正視力、 角膜曲率、 淚液基礎分泌量、 淚膜破裂時間,對比分析檢查結果.結果 配戴角膜塑形鏡后1a與戴鏡前相比,屈光度明顯降低,平均等效球鏡從-3.05±0.79下降到-1.32±0.42,P<0.05;UCVA從0.14±0.07升高到1.01±0.04,P<0.05;BCVA戴鏡前0.97±0.05,戴鏡后0.98±0.06,P>0.05;戴鏡前角膜曲率43.65±1.07D,戴鏡后1a為42.15±1.03D,P<0.05;淚液基礎分泌量戴鏡前后各時間點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戴鏡后BUT為10.44±2.52,與戴鏡前7.38±2.73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角膜塑形鏡配能有效降低近視度,顯著提高裸眼視力,不影響角膜曲率及淚液的基礎分泌,但淚膜穩定性下降.
-
角膜塑形鏡治療低度近視對角膜的影響
目的 探討低度近視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鏡對角膜的影響.方法 收集26例52眼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鏡的青少年低度近視患者,配戴框架眼鏡的20例40眼為對照組.分別測量戴鏡前和戴鏡1年的角膜厚度、角膜內皮細胞密度、 角膜曲率以及角膜生物力學參數(角膜滯后性CH、 角膜阻力因子CRF).統計分析兩組患者角膜相關參數的差異.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配戴角膜塑形鏡組在戴鏡前后角膜厚度和曲率的差值均有統計學差異(P=0.004,0.000),角膜內皮細胞密度和角膜生物力學參數(CH、CRF)差值均無統計學意義(P=0.3843,0.2395,0.5231).所有患者戴鏡期間均無嚴重并發癥發生.結論 低度近視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鏡1年能有效降低角膜曲率,對角膜內皮和角膜生物力學屬性影響甚微,但角膜厚度有變薄趨勢,長期配戴須嚴密觀察和隨診.
-
間歇性外斜視術后空間扭曲表現及視知覺訓練
目的 觀察間歇性外斜視(間外)患者術后空間扭曲的表現及視知覺訓練后空間扭曲的變化.方法 對14例經手術治療為正位的間外患者的空間扭曲進行觀察,同時術后早期視知覺訓練,觀察訓練后眼位扭曲的變化.結果 間外患者術后空間扭曲偏移距離(像素)和偏移角度(度)在三組圓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視知覺訓練后,以直徑為3.6deg圓處偏移距離和偏移角度改善最為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4.4deg圓處、5.2deg圓處及總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間外患者術后眼位空間扭曲仍存在明顯改變,表明術后中樞知覺功能仍然受損.視知覺訓練后,中央直徑為3.6deg圓處的偏移距離和角度改善明顯.
-
Sturge-Weber綜合征合并淺前房高眼壓一例
Sturge-Weber綜合征為一種罕見的先天性腦及顏面部血管瘤,常累及眼部引起青光眼,且均表現為寬房角型.本文報道1例Sturge-Weber綜合征合并淺前房高眼壓.經術中探查,發現淺前房的原因為晶體虹膜后機化膜形成,阻斷了房水向前房的流動.推測病因和本病伴發的脈絡膜血管瘤有關.本文首次對Sturge-Weber綜合征引起的淺前房青光眼進行病例報道,希望能增加對本病眼部并發癥的進一步認識.
-
Stargardt病患兒的影像學圖像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兒童Stargardt病眼底熒光血管造影、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及吲哚青綠血管造影的影像特征.方法 選取2017年6月至12月在本院門診確診的Stargardt病患兒8例(16眼),對比分析其FFA、OCT及ICGA檢查影像特征.結果 FFA圖像顯示黃斑區散在橢圓形的細小弱熒光,隨時間延長,熒光逐漸增強,晚期呈現強熒光,部分病例FFA表現為脈絡膜背景熒光遮蔽;OCT圖像表現為程度不等的黃斑區神經上皮層變薄,光感受器萎縮,視網膜色素上皮層高反射顆粒;ICGA晚期表現為彌漫分布的斑駁樣低熒光灶.結論 FFA、OCT及ICGA在Stargardt病診斷中各具優勢,上述方法聯合應用可為Stargardt病的發病機制提供研究資料,極大地提高了影像學檢查的診斷價值.
-
鏈球菌屬細菌在0~6歲兒童結膜囊內的分布及藥敏分析
目的 了解鏈球菌屬細菌在0~6歲兒童結膜囊的分布及耐藥情況,為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供依據.方法 收集2013~2017年于鄭州市某眼科醫院就診的眼部無細菌感染兒童的結膜囊分泌物,重點關注鏈球菌屬細菌的分離情況,并采用微量肉湯稀釋法檢測其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結果 5年間共收集8102例兒童結膜囊分泌物,分離細菌24種共計1839株,分離率為22.70%(1839/8102),其中鏈球菌屬細菌430株,分離率為23.38%(430/1839),說明鏈球菌屬細菌是兒童結膜囊內常見攜帶菌之一.對分離出的鏈球菌屬細菌進行耐藥性分析,結果表明該細菌對多數藥物敏感性較高,對紅霉素、 四環素的耐藥率較高,分別高達95.89%、86.67%.結論 0~6歲兒童結膜囊內細菌的分離、 構成及耐藥性的變化與成人具有明顯的區別,需加強不同人群眼部細菌耐藥性和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的監測,及時調整經驗用藥方案和公共衛生策略.
-
眼外傷后診為視網膜母細胞瘤的臨床轉歸
目的 通過回顧性分析眼外傷后確診為視網膜母細胞瘤患兒的臨床診療經過及預后,提示臨床眼科醫生在臨床工作中應該考慮到腫瘤的可能性,避免因為延誤治療所導致的腫瘤眼外轉移.方法 回顧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眼外傷后眼部檢查而確診為視網膜母細胞瘤病例,分析其臨床特點、 治療經過及預后.結果 因眼外傷后經眼部檢查而確診為視網膜母細胞瘤患兒15人.其中,男性6人,女性9人;單眼12人,雙眼3人.平均確診年齡36.5個月(5.7~56個月).IIRC分期,A期4眼,B期6眼,C期4眼,D期2眼,E期2眼.其中10人經CT檢查直接發現球內占位病灶,3人行常規眼底照相檢查發現腫瘤病灶.2人診斷為玻璃體積血,治療后,再次行CT檢查時發現腫瘤病灶而確診.隨訪時間12~78個月,平均46.8個月.其中,11眼保眼,4人最終行單眼眼球摘除手術,2人術后病理無高危因素.2人存在高危因素,盡管均接受了進一步全身化學治療,2名患兒最終均由于顱內轉移死亡.結論 偶然的外傷原因經過眼科檢查有可能早期發現腫瘤,及時的治療有利于提高患兒保眼率,降低滅亡率.
-
眼底篩查中色素脫失的相關因素分析
目的 對早產兒及高危兒中白色色素脫失的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以尋找可能與色素脫失發生有關的因素.方法 對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2510例早產兒使用RetCam 3篩查視網膜病變,回顧性分析發生白色色素脫失改變的臨床資料,對性別、 出生孕周、 出生體重、 生產方式、 吸氧史等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其中出生孕周分組為孕周≤30周,30周 ~34周,34周 ~37周,>37周四組.出生體重分為≤1000g,1000g~1500g,1500g~2000g,>2000g四組.結果 2510例患兒中發生色素脫失改變278例.性別構成有統計學意義(P=0.006),男性>女性.吸氧史的患兒比例(12.03%)>無吸氧史患兒(9.09%).不同孕周分組之間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5),并且隨出生孕周的增加患兒出現色素脫失改變比例亦增加.不同出生體重間各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并且隨出生體重的增加患兒出現色素改變比例亦增加.生產方式與色素改變之間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色素脫失改變與患兒性別、 出生孕周、 出生體重、 吸氧史相關,與生產方式無統計學意義,男性患兒發生比例更高,且隨出生體重和出生孕周的增加,色素脫失改變的檢出率增加.
-
有淚囊膿腫切開史的先天性鼻淚管阻塞病例手術治療分析
目的 觀察分析曾行淚囊膿腫切開的先天性鼻淚管阻塞患兒淚道阻塞的病例特點及手術療效.方法 回顧分析22例(24眼)曾行淚囊膿腫切開的先天性鼻淚管阻塞患兒病史及病例特點,行CT檢查了解骨性淚道發育情況,采用Ritleng淚道插管術或鼻內窺鏡下鼻腔淚囊吻合術進行手術治療,對治療效果及并發癥進行總結.結果 24眼中,合并骨性鼻淚管發育異常14眼(58.3%),其中骨性狹窄12眼,骨性閉鎖2眼,所有患兒遺留淚囊區皮膚瘢痕.不合并骨性淚道發育異常者10眼,其中淚囊突出2眼,復雜性鼻淚管阻塞8眼.不合并骨性淚道發育異常者采用Ritleng淚道插管術治療,合并骨性淚道發育異常者采用鼻內窺鏡下鼻腔淚囊吻合術,共治愈21眼(21/24,87.5%),好轉2眼,無效1眼.結論 淚囊膿腫反復發作的先天性鼻淚管阻塞患兒淚道發育情況較為復雜,不應盲目行淚囊膿腫切開,不合并骨性淚道發育異常的患兒可行淚道插管術,對于合并骨性鼻淚管發育異?;純盒栊斜歉]內窺鏡下鼻腔淚囊吻合術.
-
去上皮快速角膜交聯治療兒童圓錐角膜的Pentacam測量結果的臨床觀察
目的 比較去上皮快速角膜交聯(KXL)治療兒童圓錐角膜術前術后Pentacam測量結果,分析KXL治療兒童圓錐角膜的有效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行KXL的兒童患者術前術后的Pentacam測量結果.21例27眼納入研究.去除角膜上皮后使用核黃素溶液浸潤角膜基質10分鐘,之后用30 mW/cm2照度紫外線系統照射角膜4分鐘,術后隨訪1年以上.結果 Kmax基線值均值為58.5±7.3D,術后隨訪為57.1±7.2D,較基線值有顯著下降(P=0.001).角膜最薄點厚度(TCT)無明顯改變(P=0.51),術后無明顯并發癥.其中26眼(96.3%)圓錐角膜病情穩定.結論 KXL應用于兒童圓錐角膜在至少1年的隨訪時間內可使病情穩定,無明顯并發癥.
-
5531例學齡前兒童屈光狀態分析
目的 調查分析深圳市寶安區學齡前兒童的屈光狀態.方法 整群抽取寶安區18所幼兒園,使用美國偉倫SureSight手持式自動驗光儀檢查所有兒童屈光度.結果 有效病例5531例(11062眼),將球鏡度數分為<-3.00D,-3.00~-0.25D,0.00~+3.00D,+3.25~+4.75D,≥+5.00D五個區間,柱鏡度數分為0.00~-0.75D,-1.00~-2.75D,≥-3.0D三個區間,3歲、4歲和5歲兒童的球鏡度和柱鏡度在各區間分布無統計學差異.總體屈光不正發生率為14.33%,其中散光占87.57%,遠視占10.92%,近視僅1.51%.結論 屈光不正是深圳市寶安區學齡前兒童的常見眼病,對托幼機構兒童開展屈光普查,有利于屈光不正的早發現、 早治療.
-
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治療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臨床療效
目的 觀察玻璃體內注射雷珠單抗治療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性病例分析2015年01月至2016年06月確診為ROP且首次治療采用IVR的患兒87例,分3組:急進性后部型早產兒視網膜病APROP組50眼,閾值期ROP組62眼和I型閾值前ROP組62眼,術后采用RetCam III定期觀察并記錄患眼的眼底情況,病灶復發者行激光光凝或再次IVR治療,觀察三組視網膜轉歸及眼部和全身不良反應.結果 三組出生胎齡和出生體重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首次治療的矯正孕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單次IVR治療后ROP完全消退129眼,總治愈率為74.1%.APROP、 閾值期ROP和I型閾值前ROP一次手術治愈率分別為32%、87.1%和9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IVR治療APROP、 閾值期ROP和I型閾值前ROP均安全有效,但APROP復發率較高,要嚴密隨訪.
-
腸外營養魚油脂肪乳劑預防早產兒視網膜病的Meta分析
目的 通過Meta分析和整合腸外營養魚油脂肪乳劑對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影響.方法 通過計算機檢索PUBMED、EMBASE、MEDLINE、 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 維普、 萬方和中國知網,收集從1990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20日國內外公開發表的胃腸外營養魚油脂肪乳劑與ROP的有關文獻.采用卡方檢驗評估異質性,采用Revman5.3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共納入選7項研究,其中4項為隨機對照試驗,3項為觀察性研究,共1086名早產兒.Meta分析結果顯示,魚油脂肪乳劑可減少ROP需要接受激光治療(RR=0.47,95%CI:0.24~0.90)和重度ROP的發病率(RR=0.51,95%CI:0.31~0.84);觀察組膽汁淤積發生率(RR=0.31,95%CI:0.15~0.68)較對照組(RR=0.19,95%CI:0.05~0.69)降低.結論 腸外營養魚油脂肪乳劑可有效減少早產兒ROP需要接受激光治療和重度ROP的發病率,也可降低膽汁淤積的發病率.
-
關于新生兒眼底篩查的專家共識
新生兒時期的兒童眼底病很多,包括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 新生兒眼底出血、 視乳頭水腫、 永存性原始玻璃體增生癥、 視神經萎縮、 家族性滲出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 視網膜母細胞瘤、 弓形蟲病性視網膜脈絡膜炎等.
關鍵詞: -
關于新生兒先天性白內障篩查的專家共識
新生兒系指從臍帶結扎到生后28天內(<4 周的嬰兒). 由于此期在生長發育和抵御疾病的能力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特殊性, 疾病發病率高, 死亡率也高, 因此列為嬰兒期中的一個特殊時期.先天性白內障指影響視力的晶狀體混濁出生時即已存在, 或晶狀體的混濁隨年齡增長而加重, 因形覺剝奪而逐漸影響視力. 是新生兒時期發病率最高的、可以避免的兒童盲癥.
關鍵詞:
年 | 期數 |
2018 | 01 03 |
2017 | 01 02 03 04 |
2016 | 01 02 03 04 |
2015 | 01 02 03 04 |
2014 | 01 02 03 04 |
2013 | 01 02 03 04 |
2012 | 01 02 03 04 |
2011 | 01 02 03 04 |
2010 | 01 02 03 04 |
2009 | 01 02 03 04 |
2008 | 01 02 03 04 |
2007 | 01 02 03 04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6 | 01 02 04 |
1995 | 01 02 03 04 |
1994 | 01 02 03 04 |
1993 | 01 |
-
未知
-
未知
錄用情況:投稿周期:我的文章是有關技術交流的,整體而言還是比較順利的,外審專家給出的意見很有建設性,編輯認真負責,態度友善,期刊對文章的創新性有著一定的要請求,大家有合適的文章可以投稿。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4個月內我的文章歷時三個多月的時間終于被接收了,主要是外審期間耽誤了一些時間,期間催了好幾次的稿件,編輯很有耐心,也會幫我催外審專家,還是很感謝的。
-
未知
錄用情況:投稿周期: 3個月內投稿到錄用歷時三個月的時間,我是去年12月份投的稿件,但目前為止還是只有錄用通知,還沒有刊登出來,見刊時間還是比較長的。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被拒投稿周期:看了期刊的評論,都說比較好中,于是在期刊上投的稿件,然而被拒了,但是外審專家給出了詳細的修改意見,讓我知道了文章中的不足,還是很感謝的。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直接錄用投稿周期: 3個月內投稿后一個月送外審,之后就是等待狀態,等了兩個半月的時間終于被收錄,之后就是編輯校稿修改,整個流程還是比較快的。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2個月內1月初投的稿件,2月中旬返修,一周后提交修改稿件,很快就被收錄了,歷時兩個月的時間,速度很快,個人認為文章有新意,有自己的思路,接受的幾率比較大。
-
未知
錄用情況:投稿周期: 3個月內我的文章歷時三個月被收錄,效率還可以,文章有創新點,理論性強,實驗數據充分,論述嚴謹,還是很好中的,推薦大家投稿。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2個月內我第一次在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上投稿,去年11月22號投的稿件,12月9號外審返回,近修改后于今年1月16號錄用,歷時兩個月,很快。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3個月內我和同學都是在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上投的稿件,同學的那篇文章投稿后一周送外審,兩周后返修,修改后兩周被收錄,歷時兩個月的時間,我的文章投稿后一周送外審,兩周后返修,修改后40天又歷經一次的退修,之后被收錄,歷時近三個月的時間,整體而言,效率還是很高的。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我前段時間在期刊上投了一篇稿件,外審后返修,一方面是格式上的修改,一方面外審專家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見,修改后送終審,之后就被收錄了,感覺期刊的質量還是很高的,外審專家和編輯都很專業,大家可以嘗試在期刊上投稿。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3個月內投稿后當天送外審,一個月返修,外審專家提出的修改意見很詳細,認真修改上傳,一個月后被收錄,第一次投稿,感覺還是很順利的。
8月份投的文章,3周后返修,歷經兩次的修改被期刊收錄,歷時兩個多月的時間,還是很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