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id="9sr61"></sub>
<progress id="9sr61"><th id="9sr61"><big id="9sr61"></big></th></progress>
  1. 歡迎來到360期刊網!
    學術期刊
    • 學術期刊
    • 文獻
    • 百科
    電話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期刊 > 外科學 >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中國體外循環
    • 中國體外循環
    • 中國體外循環
    • 中國體外循環
    • 中國體外循環
    • 中國體外循環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

    統計源期刊
    • 主管單位: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 主辦單位: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 影響因子: 0.54
    • 審稿時間: 1個月內
    • 國際刊號: 1672-1403
    • 國內刊號: 11-4941/R
    • 發行周期: 季刊
    • 郵發: 82-433
    • 曾用名:
    • 創刊時間: 2003
    • 語言: 英文
    • 編輯單位: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編輯委員會
    • 出版地區: 北京
    • 主編: 龍村
    • 類 別: 外科學
    期刊榮譽: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簡介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解放軍總醫院主管、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專業期刊,已于2003年3月15日正式創刊(國內刊號:CN 11-4941/R;國際刊號:ISSN 1672-1403,)目前為季刊(季末15日出刊),大16開,64頁?!吨袊w外循環雜志》是國內唯一的一本體外循環專業期刊,自2003年正式出刊以來,2004年3月被科技部信息所收錄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吨袊w外循環雜志》開辦的欄目有“專家論壇”、“專家點評”、“臨床研究”、“基礎研究”、“臨床經驗”、“綜述”、“技術交流”、“病例報告”、“國內外信息”、“繼續教育”。以提高和擴大雜志的權威性、學術性和知名度,給體外循環及相關專業(外科、麻醉、護理、基礎研究等)人員提供更廣闊的學術和技術交流園地。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投稿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社征稿要求

      1、文稿應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據準確、邏輯嚴謹,文字通順,層次清楚,數據準確。論著、綜述等一般不超過5000字,病例報告不超過2500字;

      2、文題力求簡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以22個漢字以內為宜;

      3、縮略語文中盡量少用。必須使用時于首次出現處先敘述其全稱,然后括號注出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后兩者間用“,”分開(如該縮略語已共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稱)??s略語不得移行;

      4、計量單位以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為準;統計學符號按國家標準《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規定書寫;

      5、統計學處理要正確,表格設計要合理,推薦使用三線表;圖片要清晰,格式要求用tif或jpg格式,注明圖號;

      6、所有參考文獻應引自正版出版物,在稿件的正文中依其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在段末上角表出;參考文獻按照引用的先后順序列于文末;

      [期刊] 序號 作者姓名(不超過3人者全部寫出),超過者只寫前三名,后加“等.”或“et.al”。文題.期刊名(外文期刊可用標準縮寫,不加縮寫點),年,卷(期):起頁-至頁。

      [書籍] 序號 作者姓名.書名.版次(第一版不寫),出版地:出版單位,年.起頁-至頁.

      7、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市級以上基金或屬公關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xxx(基金編號xxxx),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論文刊登后獲獎者,請及時通知編輯部,并附獲獎證書復印件。

      8、根據《著作權法》,并結合本刊具體情況,凡來稿在接到本刊回執后3個月內未接到稿件處理通知者,系仍在審閱中。作者如欲投它刊,請先與本刊聯系,切勿一稿多投。來稿一律文責自負。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本刊可對來稿做文字修改、刪節,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

      9、作者投稿在半個月左右便能獲知稿件回執,若在此期間未收到本刊“稿件處理通知書”請及時來電來函查詢。作者查詢有關文稿情況必須注明稿號,不采用這不退稿


    申請加急綠色通道,投稿周期比同行快2-3個月 現在咨詢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數據統計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影響因子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發文量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總被引頻次

    無法辨別期刊質量?專業編輯老師一對一講解,現在咨詢 現在咨詢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常見問題

    熱門常見問題

    •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官網?

      以下是搜索到的有關期刊的官網網址:http://twxh.cbpt.cnki.net。

    •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是幾類醫學期刊?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是外科學方向的三類期刊,級別還是比較高的。

    •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編輯部?

      該期刊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主辦的,期刊的主編是龍村,以下是期刊的編輯電話:010-66937810。

    •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是cscd嗎?

      目前期刊不是CSCD核心刊物,但是期刊是核心刊物,是一本統計源核心。

    •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期刊重復率要求?

      該期刊是核心刊物,一般核心期刊的重復率要求要低于20%,當然重復率越低是越好的。

    • 如何查看中國體外循環雜志稿約?

      有關期刊的投稿要求可以看本站期刊的詳情頁,可以有效的幫助投稿。

    沒有找到答案?編輯老師一對一在線答疑,及時解決您的問題 現在咨詢
    期刊服務咨詢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學術期刊分析推薦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申請加急綠色通道
    權益保障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薦刊物均可到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查詢正刊

    • 嚴格保密協議

      可簽署保密協議 ,不透露任何用戶信息可跟蹤進程,全程協議

    • 售后服務保障

      1對1服務,7x24小時在線

    • 企業信譽保障

      11年經驗沉淀,實體公司運營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目錄文獻
    • 不同保存液對體外循環剩余機血保護效果研究

      作者:陳濤;張鼎;馮建宇;熊紅燕;金振曉;梁宏亮 期刊:《中國體外循環》2018年06期

      目的 比較血液保存液、紅細胞保存液保存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后剩余機血效果差異,為臨床上體外循環后機血保存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收集體外循環心臟手術的成人患者剩余機血樣本60例,每例機血樣本抽取3份,隨機納入血液保存液組(n=60)、紅細胞保存液組(n=60)、對照組(n=60).分別于停機即刻、常溫放置30 min、1 h、3 h、6 h、24 h時間點,測量鉀離子(K+)、葡萄糖(Glu)及乳酸(Lac)數值.結果 對照組剩余機血隨放置時間延長,K+、Lac含量逐漸升高,Glu含量逐漸降低.血液保存液組或紅細胞保存液組30 min后,K+含量比停機時明顯下降(P<0.01),而后逐漸上升,但24 h內各時間點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30 min時Glu含量比停機時顯著上升(P<0.01),而后逐漸下降,但24 h內各時間點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Lac含量均隨放置時間延長逐漸升高,但三組上升速度有顯著差異(P<0.05).血液保存液組24 h Lac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用血液保存液或紅細胞保存液保存剩余機血并不是理想方法.

    •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使用重組活化凝血因子Ⅶ近中期療效分析

      作者:李東;肖蒼松;任崇雷;吳揚;王嶸 期刊:《中國體外循環》2018年06期

      目的 回顧性分析本科近年使用重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進行止血的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患者,總結rFⅦa在術后使用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本科行CABG術后應用rFⅦa共22例患者,其中20例采用體外循環下CABG,2例采用非體外循環下CABG.CABG同期行主動脈瓣置換術7例(生物瓣6例,機械瓣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換術1例(機械瓣).給予rFⅦa(初始劑量以35~70μg/kg),記錄術前、術中、術后及隨訪臨床資料并進行統計分析,橋血管通暢情況采用64排螺旋CT評價.結果 本組患者無二次開胸,應用rFⅦa后第一個小時引流量與應用前一小時引流量相比明顯減少,有顯著性差異(P<0.05),止血效果良好.隨訪0.5~7年,平均隨訪時間(2.98±2.36)年,隨訪率100%.隨訪期間總的橋血管通暢率為94.45%,其中動脈橋通暢率94.11%,靜脈橋通暢率96.30%.隨訪期間無死亡,術后血壓、血糖、血脂控制良好,術后未出現明顯出血情況;隨訪期間無新發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結論 rFⅦa在CABG后滲血的應用中顯示出良好的止血效果和安全性.在一定劑量范圍內使用rFⅦa,不影響術后近中期橋血管通暢率,不增加血栓形成及MACE的風險.

    • 去白細胞冷自體血停搏液減輕嬰兒體外循環心臟手術心肌損傷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元祥;周曉東;孟保英;劉懷普;張程;丁以群 期刊:《中國體外循環》2018年06期

      目的 監測嬰兒體外循環心臟病手術采用不同停搏液灌注前后不同時間點血清心臟脂肪酸結合蛋白(HH-FABP)、肌鈣蛋白I(cTnI)及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變化,探討去白細胞冷自體血停搏液對減輕嬰兒體外循環心臟手術心肌損傷的作用.方法 采用臨床對照研究,將年齡≤10月;體質量≤8 kg的100例患兒分為去白細胞冷自體血停搏液組(實驗組)和冷自體血停搏液組(對照組).分別于體外循環前及主動脈開放后30 min,1 h,6 h,12 h,24 h檢測血清中HH-FABP、cTnI及CKMB的水平,超聲檢查獲得對應時間點的左室射血分數(LVEF).結果 術前實驗組和對照組HH-FABP、cTnI、CKMB及LVEF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實驗組術后各時間點HH-FABP、cTnI及CKMB峰值均低于對照組,LVEF值高于對照組,HH-FABP峰值出現在術后1 h,cTnI及CKMB峰值出現在術后24 h及12 h.結論 去除冷自體血停搏液中白細胞可減輕嬰兒體外循環心臟直視手術中心肌的損傷.

    • 術前呼氣阻力訓練對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患者肺氣體交換功能的影響

      作者:丁艷瓊;王建榮;于亞群 期刊:《中國體外循環》2018年06期

      目的 探討術前開展呼氣阻力(PEP)訓練對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患者圍術期肺氣體交換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解放軍總醫院心血管外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擇期體外循環CABG患者110名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術前給予呼氣阻力訓練,對照組術前給予普通的深呼吸訓練,觀察兩組患者入院時、術前1日及術后第1至第3日動脈血氣分析變化.結果 兩組患者術前1日、術后第1至第3日的氧合指數(OI)與入院時基線相比,試驗組術前1日明顯增加,對照組術前1日無顯著變化,但兩組術后各時點均顯著降低;試驗組OI在術前1日及術后第2日、第3日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不同時點OI存在交互作用.兩組患者術前1日、術后第1至第3日的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與入院時基線相比,試驗組術前1日及術后各時點均有增加,對照組術前1日及術后各時點均無顯著差異;試驗組術后第2日、第3日的SaO2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不同時點SaO2存在交互作用(P<0.05).兩組患者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組內及組間均無顯著差異.結論 術前呼氣阻力訓練能有效促進CABG患者術后早期肺氣體交換功能的恢復.

    • 不同膠體預充策略對體重低于5公斤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手術預后影響的臨床研究

      作者:周純;馮正義;童媛媛;崔勇麗;趙明霞;胡金曉;劉凱;趙舉;劉晉萍 期刊:《中國體外循環》2018年06期

      目的 探索在先天性心臟病(CHD)手術體外循環(CPB)中,用人工膠體完全替代人血白蛋白(HSA)作為膠體預充液對體重低于5 kg的CHD患兒手術預后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行CHD手術體重低于5 kg的患兒65例,隨機分為兩組:人工膠體預充(實驗)組(n=33)和HSA復合人工膠體預充(對照)組(n=32).主要臨床終點指標為患兒圍CPB期膠體滲透壓(COP).次要臨床終點指標包括:圍術期肝腎功能指標、術后24 h尿量和胸液量、術后機械通氣時間、術后ICU停留時間及住院天數、圍術期不良事件發生率和死亡率等.結果 兩組患兒各時間點COP均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患兒術前及術后24 h肝功能指標無統計學差異(P>0.05).實驗組術后24 h尿素氮和尿量均低于對照組(P<0.05).急性腎損傷評價標準評價術后急性腎功能損傷發生率兩組無統計學差異(P>0.05).術后住院天數實驗組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兒術后機械通氣時間、ICU時間、圍術期不良事件發生率及死亡率等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 在體重低于5 kg的CHD患兒矯治術中,用人工膠體完全替代HSA作為CPB膠體預充液未對患兒手術預后產生不良影響.

    • 血漿乳酸水平與成人心臟手術預后關系

      作者:章曉華;熊衛萍;莊建 期刊:《中國體外循環》2018年06期

      目的 探討術中及術后血漿乳酸水平與成人心臟直視手術預后的關系.方法 回顧性總結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776例成人心臟手術術中及術后48 h內血漿乳酸水平變化,對血漿乳酸水平與臨床相關參數的關系進行分析.結果 ①住院死亡22例,死亡組血漿乳酸水平自"停機前"至"IUC 36 h"的各觀察時點均顯著高于生存組(P<0.01);②與非體外循環手術相比,體外循環手術在術畢至ICU 15 h之間各觀察時點血漿乳酸水平均顯著上升(P<0.05);③體外循環和升主動脈阻斷時間自"開放前"至"ICU 15 h"各觀察時點,與血漿乳酸水平呈顯著性正相關關系(P<0.05),深低溫停循環組中停循環時間與術后血漿乳酸水平無正相關關系;④"開放前"至"ICU 6 h"及ICU 21 h至"ICU 30 h",血漿乳酸水平與手術時間呈顯著性正相關(P<0.05);⑤術中及術后各觀察時點血漿乳酸水平與對應時點血糖水平之間均呈顯著性正相關關系(P均<0.001);⑥血漿乳酸水平與術后呼吸機輔助時間在"開放前"至"ICU 6 h"各觀察時點呈顯著性正相關(P<0.01);⑦在"開放前"至"ICU 3 h"各觀察時點,血漿乳酸水平與術后ICU停留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呈顯著性正相關(P<0.01);⑧術后急性腎功能不全患者"開放前"至"ICU 6 h"期間的血漿乳酸水平顯著高于術后無腎功能不全的患者(P<0.05).⑨術前、術日、術后第1天、第2天,血漿乳酸水平與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比例均呈顯著性正相關(P均<0.001).結論 心臟術畢至ICU 33 h各時點血漿乳酸水平均為成人心臟外科手術院內死亡的獨立風險因素,是評估心臟手術預后的可靠指標.

    • 術前集束化治療對嬰兒非限制性室間隔缺損合并肺炎心衰的臨床效果分析

      作者:孟兵;張輝 期刊:《中國體外循環》2018年06期

      目的 探討術前集束化治療對非限制性室間隔缺損(VSD)合并肺炎心衰的嬰兒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回顧性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采用集束化治療非限制性VSD合并肺炎心衰的患兒50例(實驗組),與"傳統"治療方案21例(對照組)對比分析圍術期體外循環時間,主動脈阻斷時間,有創呼吸機時間以及術后1 h(T1),4 h(T2),8 h(T3),12 h(T4),24 h(T5),36 h(T6),48 h(T7)的心臟循環效率(CCE),心排指數(CI),心搏量指數(SVI),最大壓力梯度(Dp/Dt),周圍血管阻力指數(SVRI)以及各時間點血管活性藥物評分(VIS).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 全組無死亡.①兩組患兒術前評估資料無明顯差異;②實驗組體外循環時間,主動脈阻斷時間,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但有創呼吸機時間實驗組明顯縮短[(44.7±29.1)min];③兩組Dp/Dt無明顯差異,但CI,SVI,CCE實驗組更高,SVRI和VIS更低.結論 術前集束化治療對非限制性VSD合并肺炎心衰嬰兒的臨床治療中有顯著積極作用.

    • 經皮球囊擴張式覆膜支架置入治療先天性主動脈縮窄的臨床療效分析

      作者:金屏;劉洋;唐嘉佑;符顯明;金振曉;金艷;楊劍;俞世強 期刊:《中國體外循環》2018年06期

      目的 評價經皮球囊擴張式覆膜支架置入治療青少年及成人先天性主動脈縮窄(Co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在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接受經皮球囊擴張式覆膜支架置入術的20例先天性主動脈縮窄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齡(27.68±13.45)歲.2例合并動脈導管未閉(PDA)和室間隔缺損(VSD).收集并分析患者住院和隨訪期間的相關臨床資料.結果 20例CoA患者均成功實施經皮球囊擴張式覆膜支架置入治療.每位患者CoA處經股動脈植入覆膜支架一枚,CoA處最窄平均直徑由術前(4.35±2.61)mm增至術后即刻(16.84±1.99)mm(P<0.05),平均跨縮窄收縮壓壓差由術前(81.29±18.72)mm Hg下降至術后(15.52±7.47)mm Hg(P<0.05).平均右上肢收縮壓由術前(182.05±38.99)mm Hg下降至術后(141.95±32.11)mm Hg(P<0.05);平均下肢動脈收縮壓由術前(121.52±27.84)mm Hg上升至術后(131.81±32.39)mm Hg(P<0.05).合并PDA和VSD的2例患者同期行介入封堵術,術后無分流.患者術后住院及隨訪期間,末見明顯相應心血管并發癥發生.結論 經皮球囊擴張式覆膜支架置入治療青少年及成人CoA近中期療效滿意,相關并發癥少,遠期效果需要進一步研究.

    • 脈壓變異度和每搏量變異度在室間隔缺損患兒術中預測容量反應的探討

      作者:劉亞光;韓??;歐陽川 期刊:《中國體外循環》2018年06期

      目的 探討右側小切口室間隔缺損修補術患兒在開胸狀態下,脈壓變異度(PPV)和每搏量變異度(SVV)是否可以預測容量反應,以及二者的準確性的差異.方法 56例年齡(1.2±1.0)歲,體重(8.7±2.0)kg行室間隔缺損修補術的患兒,在體外循環結束后,機械通氣條件為吸入氧濃度50%,潮氣量10 ml/kg,呼吸頻率16~25次/min,使PETCO2維持在30~35 mm Hg.拔出主動脈插管之后進行容量負荷試驗,以30 ml/(kg·h)速度輸注5%白蛋白或血漿15 min.記錄容量負荷試驗前、后PPV和SVV,同時記錄心率(HR)、收縮壓(SBP)、舒張壓(DBP)、每搏指數(SVI)、心指數(CI)、壓力升支最大速率(dp/dtmax)、體循環阻力指數(SVRI).根據容量負荷試驗后CI的變化將所有患兒分為兩個組,CI增加≥15%為有反應組,否則為無反應組.繪制受試者特征曲線(ROC)比較PPV、SVV預測容量反應準確性.結果 有反應組患兒共27例,無反應組患兒共29例.容量負荷試驗前有反應組PPV、SVV明顯高于無反應組,均P<0.01.ROC分析以PPV和SVV預測容量反應的準確性分別為0.89和0.78.PPV的診斷閾值為18%,敏感性為83%,特異性為81%;SVV的診斷閾值為18.5%,敏感性為83%,特異性為62%.容量負荷試驗前有反應組SBP、DBP、CI(均P<0.01)、SVI(P<0.05)明顯低于無反應組.容量負荷試驗后有反應組SBP、DBP、SVI、CI、dp/dtmax均明顯上升(均P<0.01),SBP、CI高于無反應組(P<0.05).容量負荷試驗前PPV和SVV均與ΔSBP(P<0.0001)、ΔDBP(P<0.05)、ΔCI(P<0.0001)、ΔSVI(P<0.0001)呈正相關,與ΔSVRI呈負相關(P<0.05).結論 在室間隔缺損患兒修補術中,容量管理對于維護血流動力學穩定十分重要.開胸狀態下,PPV、SVV能夠預測容量反應及指導容量管理,且PPV更準確.

    • 不同預充方式對單瓣置換術患者凝血功能影響的研究

      作者:張鼎;張潔;張濤元;彭顯江;王麗;張慧 期刊:《中國體外循環》2018年06期

      目的 觀察不同預充方式對單瓣置換術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方法 將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擬行單瓣置換術患者21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將患者分為6%羥乙基淀粉氯化鈉注射液130/0.4預充組(A組)和純晶體預充組(B組),每組105例患者.所有患者記錄術前基本信息、手術類型、手術時間、麻醉時間、CPB時間、升主動脈阻閉時間、心肌灌注總量、心肌灌注次數、超濾量、體外循環中尿量、體外循環中使用紅細胞和血漿數量、體外循環液體平衡量、最低紅細胞比容值、核心最低溫度、尿量、體外循環前后的血栓彈力圖指標(包括凝血因子、纖維蛋白原、血小板功能、纖溶系統);體外循環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標(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術后轉歸指標及術后所有不良事件發生率.結果 A組超濾量明顯高于B組(P<0.05).體外循環中的尿量、使用血漿數量、液體平衡量B組明顯高于A組(P<0.05).其余指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在單瓣置換術患者中使用6%羥乙基淀粉氯化鈉注射液130/0.4,對患者術中凝血功能及術后轉歸、術后不良事件發生率并無影響,可以安全用于此類手術.

    • 近期腦梗塞患者心臟手術體外循環管理要點

      作者:呂曉釵;陳良萬;杜劍之;侯艷婷 期刊:《中國體外循環》2018年06期

      目的 探討近期腦梗塞患者心臟手術體外循環(CPB)管理方法 .方法回顧46例腦梗塞后1個月內接受體外循環心臟手術病例資料及體外循環管理要點.結果 全組CPB時間(64.67±17.38)min,主動脈阻斷時間(33.72±11.20)min,激活凝血時間(599.93±75.94)s,ICU停留時間(2.17±0.82)d.術后均無新發中樞神經系統并發癥,無院內死亡.結論 CPB中維持適當灌注流量和灌注壓,把控好降溫和復溫的速度及梯度,是減少術后神經系統并發癥的重要因素.

    • 新生兒及嬰幼兒完全型肺靜脈異位引流的外科治療

      作者:韓躍虎;殷強;段樂;朱海龍;孫國成;彭嵐剛;魏東明;顧春虎 期刊:《中國體外循環》2018年06期

      目的 通過本中心近年來完全型肺靜脈異位引流(TAPVC)的外科治療經驗,回顧總結新生兒及嬰幼兒TAPVC的手術方式及治療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本院共收治完全型肺靜脈異位引流101例,男48例,女53例.體重2.5~10(6.28±1.73)kg.年齡7 d~12個月,平均年齡(4.45±2.55)個月.心上型39例,心內型48例,心下型8例,混合型6例.所有患兒均在全麻低溫體外循環下行外科矯治手術.結果 2例死亡,余患者術后順利出院,隨訪時間為1個月至3年,患者術后心功能良好,無吻合口狹窄等遠期并發癥.結論 完全型肺靜脈異位引流早期外科矯治效果良好,手術成功與患者術后康復效果的關鍵在于保證吻合口的通暢,避免吻合口和肺靜脈狹窄.根據不同的分型及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盡可能大的保證吻合口,往往能夠取得滿意的外科治療效果.

    • 缺血后適應用于深低溫停循環的神經系統保護效應

      作者:張仁騰;劉宇;李寧;徐殊;張永 期刊:《中國體外循環》2018年06期

      目的 探索缺血后適應(IPOC)對于深低溫停循環(DHCA)相關神經功能損傷的保護效應.方法 健康成年巴馬香豬12只,隨機分為A組(DHCA組)和B組(DHCA IPOC組),每組6只.兩組均經頸總動脈和頸內靜脈插管建立體外循環,轉流并降溫至直腸溫度15℃,暫停循環90 min后恢復體外循環并復溫,先后脫離體外循環、呼吸機輔助,并觀察神經系統功能狀況至術后7天.B組在停循環后恢復體外循環之初,進行3個輪回的灌注/阻斷操作,每個輪回時間為30 s/30 s.結果 術后近期兩組動物均有一定程度神經系統功能障礙,術后第一天,B組神經系統功能評級明顯低于A組,而評分明顯高于A組(P<0.05);術后3~7 d,B組神經系統功能評分仍稍高于A組,但無明顯統計學差異.至第七天兩組動物神經功能狀況均漸接近正常.結論 IPOC有助于改善DHCA術后第一天神經系統功能,術后第三天及一周則未見其神經保護效應.進一步評估需假以更大樣本量、更長的觀測時間及組織病理學等微觀分析.

    • 體外膜肺氧合在新生兒呼吸衰竭中的應用

      作者:孫健偉;洪小楊 期刊:《中國體外循環》2018年06期

      新生兒呼吸衰竭是在新生兒期由肺內或肺外病變導致肺功能衰竭的急危重癥. 目前常規的治療包括:小潮氣量通氣、吸入一氧化氮、肺表面活性物質、高頻振蕩通氣. 經過以上治療呼吸衰竭仍不能改善,應該考慮應用體外膜肺氧合(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療. 根據體外生命支持組織(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Organization, ELSO)的登記報道,需要ECMO支持的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包括:先天性膈疝(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胎糞吸入綜合征、新生兒特發性持續肺動脈高壓 ( 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PHN)、新生兒肺炎、伴有呼吸損害的敗血癥、伴發P P HN的肺透明膜病、其他先天性肺疾病.

    • 淺談嬰幼兒圍體外循環期重要臟器保護研究進展

      20 世紀的體外循環(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開創了心臟外科發展的新紀元,人工心肺機和氧合器的問世,極大地推動了心臟直視手術的發展,嬰幼兒CPB也在不斷地完善中. 從70年代開始,在國際醫療科學技術發展的推動下,眾多優質生物材料和設備陸續問世,醫學工作者們也不斷創新出適合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手術術式和CPB技術等.1958年6月,蘇鴻熙教授等人自行組裝的鼓泡式人工肺,為1名6歲室間隔缺損患兒手術成功,在我國率先開創了CPB下心內直視手術的新時代[1]. 隨著相關學科的不斷發展,嬰幼兒CPB專業也隨之不斷完善,從原有的單純心臟手術的生命支持發展成為目前廣泛意義的生命支持及輔助技術,應用的時限從幾個小時延展到數天乃至數十天. 在國內外專家的共同努力下,越來越多需要在出生后早期行手術治療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得到了寶貴的救治機會,并獲得了滿意的手術結果 . 當今嬰幼兒CPB技術的安全性高,死亡率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下降與眾多的改良息息相關. 本文將立足阜外醫院小兒心臟中心的新生兒和嬰幼兒 CPB 臨床工作,從 CPB中重要臟器的保護方面,結合國內外的研究進展進行重點闡述.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分期目錄
    期數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網友評論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
      投稿周期: 1個月內

      整個投稿流程很順利,我說去年10月份投的稿件,歷經兩次被退修,11月收到錄用,文章有創新性,可以在期刊上投稿。

    • 未知
      錄用情況:
      投稿周期: 1個月內

      10月初投的稿件,11月11號編輯打電話通知錄用,審稿速度還是很快的,著急發文章的話可以嘗試投稿。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
      投稿周期: 2個月內

      我是去年6月份投的稿件,歷經三次修改,于7月26號錄用,厲害一個多月的時間,期間編輯給予了我很多的幫助,很感謝。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
      投稿周期: 1個月內

      11月15號在中國體外循環上投稿,12月5號外審返回,專家給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都很有針對性,經修改后被收錄,歷時一個月左右,還是很快的。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
      投稿周期: 1個月內

      我是11月投的稿件,一周左右返修,幾天后修改,12月被收錄,前后歷時一個月的時間,效率很高。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
      投稿周期: 1個月內

      10月份投的文章,兩個專家建議修改后收錄,給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修改返回后于11月收錄,還是很快的。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
      投稿周期: 1個月內

      10月份投稿,20號通知修改,修改后于11收錄,效率很高,審稿專家和編輯給予了我很多的幫助,很感謝,也希望期刊可以越來越好。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
      投稿周期: 1個月內

      投了一篇有關臨床研究的文章,送審了兩個外審專家,都提出很多中肯的意見,經修改被收錄,歷時一個月時間,效率很高,值得推薦。

    相關文章

    360期刊網

    專注醫學期刊服務11年

    客服正在輸入...

    • 您好!這里是醫學期刊發表服務平臺,請問您想要咨詢什么 問題?我們提供以下服務:

    • 期刊發表服務
      發表加急服務
      SCI發表全程服務
      先見刊后付款服務

    • 1000平自有實驗室,數據來源真實有效

    立即搶
    0.045531s
    里番ACG本子※里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