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id="9sr61"></sub>
<progress id="9sr61"><th id="9sr61"><big id="9sr61"></big></th></progress>
  1. 歡迎來到360期刊網!
    學術期刊
    • 學術期刊
    • 文獻
    • 百科
    電話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期刊 > 臨床醫學 >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中國康復醫學
    • 中國康復醫學
    • 中國康復醫學
    • 中國康復醫學
    • 中國康復醫學
    • 中國康復醫學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單位: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 主辦單位: 中國康復醫學會
    • 影響因子: 2.02
    • 審稿時間: 1-3個月
    • 國際刊號: 1001-1242
    • 國內刊號: 11-2540/R
    • 發行周期: 月刊
    • 郵發: 82-361
    • 曾用名:
    • 創刊時間: 1986
    • 語言: 英文
    • 編輯單位: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編委會
    • 出版地區: 北京
    • 主編: 卓大宏
    • 類 別: 臨床醫學
    期刊榮譽: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簡介

                   本雜志是中國康復醫學會主辦的國家級專業核心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內容主要涉及運動系統和相關高級神經中樞的功能障礙,以及心肺功能障礙的康復。先后為中國科技期刊管理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光盤數據庫收錄。1996年1月成為光盤國家工程中心北京清華信息系統工程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的首批入編期刊。1998年被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選為上網科技期刊,可即時全文入載國際互聯網。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投稿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社征稿要求

      1 文稿應為作者原著。文章內容要求論點明確,資料數據可靠,具有科學性、先進性、邏輯性,數字準確,文字精練,重點突出,結構嚴謹,語句通順,標點正確。

      2 論文稿請附400字以內的中、英文摘要及中英文關鍵詞。關鍵詞的選取請參照最新版《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

      3 論文中簡化字、數字、藥物名稱及用量、計量單位、統計學符號均依照國家相應標準及規定執行。

      4 文稿中摘編或引用他人作品,請按《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及其來源,在參考文獻表中寫出。參考文獻中不應列入未公開發表者。本刊采用參考文獻順序編碼制,引用處依出現的先后以阿拉伯數字排序并用方括號標注,在文末參考文獻項依次列出。其書寫格式如下:

      〔期刊〕[序號] 作者姓名.文題[J].期刊名,年,卷(期):起訖頁.

      〔書籍〕[序號] 作者姓名.書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單位,年.起訖頁.

      〔電子文獻〕[序號] 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EB/OL].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5 所投稿件在本刊審理期間(投稿后4個月內)如欲改投他刊,請務必事先通知本刊?!耙桓鍍赏丁币唤洶l現,本刊將及時刊出相關“聲明”并聯系作者單位。

      6 關于撤稿:對于本刊已發表的論文,如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本刊將按流程刊出“撤稿聲明”并對之予以撤消。①存在較嚴重的學術不端;②論文所報道的研究違反醫學倫理規范;③論文中存在主觀故意的錯誤;④重復發表。

    申請加急綠色通道,投稿周期比同行快2-3個月 現在咨詢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數據統計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影響因子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發文量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總被引頻次

    無法辨別期刊質量?專業編輯老師一對一講解,現在咨詢 現在咨詢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常見問題

    熱門常見問題

    •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官網是什么?

      雜志官網:http://www.rehabi.com.cn/

    •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投稿要求有哪些?

      投稿要求可以參考本頁該期刊的投稿欄目,也可至雜志社官網http://www.rehabi.com.cn/參考。

    •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是核心期刊嗎?

      雜志目前是是科技核心、中文核心期刊、CSCD期刊。

    •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影響因子是多少?

      知網顯示,雜志的復合影響因子為1.849,綜合影響因子為1.393。

    •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是什么級別?

      雜志屬于國家級的核心期刊。

    •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郵發代號是什么?

      82-361

    •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審稿快嗎?

      雜志的審稿周期在3個月左右,文章修改周期大概一個月左右,作為核心期刊來說,審稿周期都比較長。

    沒有找到答案?編輯老師一對一在線答疑,及時解決您的問題 現在咨詢
    期刊服務咨詢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學術期刊分析推薦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申請加急綠色通道
    權益保障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薦刊物均可到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查詢正刊

    • 嚴格保密協議

      可簽署保密協議 ,不透露任何用戶信息可跟蹤進程,全程協議

    • 售后服務保障

      1對1服務,7x24小時在線

    • 企業信譽保障

      11年經驗沉淀,實體公司運營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目錄文獻
    • 新型感知提醒療法與改良限制誘導運動療法對偏癱上肢功能療效的對照研究

      作者:董安琴;何愛群;曹海燕;解益;黎景波;聶天翠;應其興 期刊:《中國康復醫學》2019年02期

      目的:對照研究改良限制-誘導運動療法(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與感知提醒療法(sensory cueing treatment,SCT)對慢性期腦卒中患者上肢運動功能的療效差異.方法:招募60名符合入選標準的腦卒中患者,隨機分成mCIMT組(20例)、SCT組(20例)與對照組(20例).三組均接受常規康復訓練,mCIMT組與SCT組在此基礎上分別接受連續3周的單側和雙側上肢強化訓練.所有患者均接受治療前和治療后的上肢功能評估,包括Fugl-Meyer上肢功能評定(FMA-UE)、上肢動作研究測試(ARAT)、運動活動日志(MAL)、改良Barthel指數(MBI).結果:治療前三組患者各項評定指標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mCIMT組與SCT組FMA-UE、ARAT、MAL與MBI得分均明顯增加,其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P<0.05).治療后,mCIMT組MAL使用數量與活動質量評分均優于SCT組,其療效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治療后,SCT組ARAT與MBI得分優于mCIMT組,其療效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結論:重復性單側肢體強化訓練(如mCIMT)與雙側上肢強化訓練(如SCT)均能夠有效提高腦卒中后偏癱上肢的運動功能、日常使用頻率與運動質量,以及功能性活動表現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 運動訓練對ICU重癥患者短期功能狀態的影響

      作者:董曉荷;吳鳴;曾林芳;黃麗虹;吳淼;鄭月月;倪朝民 期刊:《中國康復醫學》2019年02期

      目的:探討運動訓練對ICU重癥患者短期功能狀態的影響.方法:選取符合條件的ICU重癥患者78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9例,因在ICU期間共死亡10例(其中觀察組4例,對照組6例),最終有68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兩組患者均給予ICU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由康復治療師協助進行運動訓練.于治療前和離開ICU時(治療后)分別對兩組患者的肌力評分(MRC)、ICU獲得性衰弱及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運動等級、步行能力評分(FAC)、使用鎮靜藥及血管升壓藥的天數、ICU住院天數、住院費用及出院去向進行比較.結果:治療后,兩組患者住院費用及血管升壓藥使用天數相比,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MRC評分、FAC顯著優于對照組,ICU獲得性衰弱及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ICU住院天數、鎮靜藥使用天數少于對照組,出院后更愿選擇康復治療,以上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P< 0.05).結論:ICU重癥患者運動訓練能有效增加肢體肌力,改善步行功能,降低ICU獲得性衰弱及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縮短ICU住院天數和鎮靜藥物使用時間.

    • 富氫水療緩解強直性脊柱炎疼痛的臨床觀察

      作者:于盈盈;蘇曉;楊光輝;茅建春;蘇勵 期刊:《中國康復醫學》2019年02期

      目的:評估富氫水療緩解強直性脊柱炎疼痛的臨床效果.方法:臨床確診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59例,隨機分為治療組29例和對照組30例,治療周期為2月,對照組給予中藥和非甾類抗炎藥;治療組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增加富氫水療法,每3天1次,共16次.觀察患者治療前后BASDAI評分、ASDAS-CRP評分、BAS-G評分、血沉、C反應蛋白的變化情況.結果:治療2個月后,治療組治療前后比較BASDAI評分、ASDAS-CRP評分、BAS-G評分、疲勞、脊柱痛、外周關節痛、局限性壓痛、晨僵得到明顯緩解(P<0.05).兩組之間比較,治療組BASDAI評分、BAS-G評分、疲勞、脊柱痛、局限性壓痛較對照組明顯緩解(P<0.05),用非甾類抗炎藥比例也更低(P<0.01).血沉和C反應蛋白兩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結論:富氫水療緩解強直性脊柱炎疼痛近期療效顯著,優于單純藥物治療,可將富氫水療作為緩解強直性脊柱炎疼痛的輔助治療.

    • 基于《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CF)》框架的脊髓損傷延續護理移動APP的開發

      作者:劉婷;李琨;謝粟梅;王穎敏;唐潔;何曉闊;燕鐵斌 期刊:《中國康復醫學》2019年02期

      目的:以《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CF)》為理論框架,開發一款用于脊髓損傷患者延續護理的移動應用程序(APP).方法:APP的設計和開發包括三個步驟:①經3輪Delphi國內專家調查,形成《脊髓損傷延續護理ICF組合》;②經專家咨詢,從《脊髓損傷延續護理ICF組合》中確定可納入延續護理隨訪APP的ICF類目,明確其評定方法和標準化指導方案;③軟件工程師依據前期工作,使用Java語言開發APP.結果:該APP已初步開發完成,可實現醫護人員對SCI患者出院后的遠程評估、標準化健康指導、??妻D介、信息交互和隨訪管理五大核心功能.結論:這款基于ICF的隨訪APP具有全面性、延續性、協調性、合作性、智能化和標準化的特點,能夠滿足脊髓損傷患者延續護理的需求.

    • 穴位肌電生物反饋改善腦卒中后偏癱患者步行功能的臨床研究

      作者:何玲燕;馮玲 期刊:《中國康復醫學》2019年02期

      目的:探討穴位肌電生物反饋(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EMGBF)在治療腦卒中后偏癱患者步行功能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80例腦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礙患者為受試對象,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脛前肌EMGBF治療,觀察組則選取足三里、陽陵泉、解溪、上巨虛給予穴位EMGBF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4周、8周后踝關節主動活動度(AROM)、下肢運動功能[Fugl-Meyer下肢運動功能評測量表(FMA-LE)]、患側最大自主背屈狀態脛前肌表面肌電參數肌電積分值(iEMG)、協同收縮率(CR)、情緒狀態[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良Barthel指數(MBI)]等指標變化.結果:治療4周、8周后,兩組踝關節AROM、FMA-LE、脛前肌iEMG、MBI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改善,且觀察組優于同期對照組(P均< 0.05);兩組CR水平及HAMA、HAMD評分均較治療前有顯著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同期對照組(P均< 0.05).結論:穴位EMGBF治療能更有效的改善腦卒中步行功能障礙患者的踝關節主動活動度,提高下肢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 不同強度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腦性癱瘓吞咽障礙的研究

      作者:呂靜;朱敏;張躍;湯??;趙曉科;徐怡 期刊:《中國康復醫學》2019年02期

      目的:對不同強度神經肌肉電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治療腦癱吞咽障礙患兒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方法:將腦癱吞咽障礙患兒60例隨機分為NMES I組、NMESⅡ組、NMESⅢ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5例),其中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康復訓練,NMES組在常規康復訓練基礎上分別給予10mA、15mA、20mA不同強度NMES治療共12周.分析4組患兒在治療前后吞咽障礙嚴重程度、營養狀況改善程度.運用表面肌電圖測定頜下肌群sEMG中吞咽時程及平均振幅改變.結果:4組患兒治療后較治療前吞咽障礙評分改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NMES組吞咽障礙評分較對照組有顯著改善(P<0.05);NMES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有所提高,NMES組較對照組營養狀況改善程度具有顯著性意義,其中NMESⅢ組吞咽障礙及營養狀況改善程度優于其他NMES組.sEMG平均振幅增高,吞咽時程縮短,差異具有顯著性(均P<0.05),其中NMESⅢ組優于其他強度NMES組.結論:對腦癱吞咽障礙患兒實施NMES治療效果顯著,有效改善吞咽障礙、營養狀況、咽部肌肉收縮功能.在可耐受范圍內,增加刺激強度,可提高治療效果.

    • 頭部水針療法聯合常規康復改善小兒腦性癱瘓智力障礙的臨床研究

      作者:李恩耀;騰軍放;趙鵬舉;簡婕;吳鴻;高水波;翟紅印 期刊:《中國康復醫學》2019年02期

      目的:評價頭部水針穴位注射療法對小兒腦性癱瘓(以下簡稱腦癱)智力障礙的臨床療效并探討其作用機制.方法:將90例腦癱患兒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平均分為水針療法組、肌肉注射組和常規康復組,每組30例,收集同齡健康兒童30例為健康對照組;對常規康復組進行常規康復訓練療法,水針療法組和肌肉注射組在此基礎上分別進行頭部穴位注射GM1和肌肉藥物注射GM1治療.分別于治療前和每個療程結束后測定每位患兒智力發育指數(MDI)和心理發育指數(PDI),并檢測大腦動脈血流動力學參數:收縮期峰值速度(Vs)、舒張末期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及血管阻力指數(RI),同期檢測血清NSE和T-SOD的水平.結果:3療程結束后,三組腦癱患兒MDI和PDI均較治療前提高(P<0.05),水針療法組相對于其他組效果更為明顯(P<0.05);與治療前相比,水針療法組血流動力學參數Vs、Vm、Vd明顯升高,RI顯著降低(P<0.05),肌肉注射組與常規康復組的血流動力學參數變化不明顯(P>0.05).治療后,水針療法組NSE降低,T-SOD升高,其余兩組無變化.結論:水針療法結合常規康復治療可以有效地改善腦癱患兒的腦部血流動力學狀況,提高腦癱患兒的智力發育.

    • 《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CF)》理念下就業支持計劃對工傷環衛工人復工效果研究

      作者:周慧玲;盧訊文;徐艷文;陳冰;曾嘉彥 期刊:《中國康復醫學》2019年02期

      目的:本文旨在探討在《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CF)》理念指導下的就業支持計劃對廣東地區職業康復住院的工傷環衛工人就業意愿、復工率、出院后半年內誤工時間的影響.方法:依照納入和排除標準選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職業康復科住院的環衛工人60例,根據人院先后順序用編好的隨機入組表得到實驗組30人,對照組30人.實驗組給予常規院內職業康復治療+就業支持計劃內措施,對照組僅給予常規院內職業康復治療,兩組樣本介入前和介入后分別進行就業意愿評估,在出院后1周、1個月、3個月、6個月時電話跟進其復工情況,以出院時的就業意愿變化、出院后半年內成功復工率、出院后半年內誤工時間作為職業康復療效測量指標,用x2檢驗、Fisher檢驗進行對比,研究ICF理念下就業支持計劃對該人群職業康復療效的影響.結果:兩組樣本具有可比性,兩組樣本介入后的就業意愿發生變化,組間差異顯著(P<0.01),實驗組就業意愿優于對照組;實驗組在回訪期內成功復工率(80%)高于對照組(53.3%),兩組差異顯著(P<0.05);實驗組出院后半年內誤工時間少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職業康復就業支持計劃能提高工傷環衛工人的就業意愿及成功復工率,減少出院后的誤工時間.

    • 有氧訓練對衰老小鼠快縮型骨骼肌蛋白質降解的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夏志;尚畫雨;王卉;張崇林;丁孝民;王前進;劉紹生;蘇全生 期刊:《中國康復醫學》2019年02期

      目的:探討規律有氧訓練對衰老小鼠骨骼肌蛋白質降解的影響.方法:17月齡雄性C57BL/6小鼠18只據體重隨機納入對照組(C組)與有氧訓練組(AE組).訓練組小鼠以自身體重2.5%的負荷進行8周游泳訓練,每周訓練6天,每天1次,每次45min.末次訓練24h后處死全部小鼠,禁食6h.酶聯免疫吸附測定血清TNF-α、IL-1β和IL-6含量,熒光法檢測類糜蛋白酶與鈣蛋白酶活性,對硝基苯磷酸底物法檢測酸性磷酸酶活性,免疫印跡法檢測泛素蛋白酶體系統關鍵蛋白Atrogin-1、MuRF-1、Ubquitin及鈣蛋白酶系μ-Calpain表達,色譜法檢測腓腸白肌內3-MH含量.結果:8周有氧訓練可致衰老小鼠腓腸白肌促炎細胞因子含量、類糜蛋白酶與鈣蛋白酶活性、3-MH含量以及Atrogin-1、MuRF-1、Ubquitin與μ-Calpain蛋白表達顯著下降,且變化具有顯著性意義(P=0.000).但溶酶體酶活性未見組間差異.結論:有氧訓練可削弱衰老小鼠快縮型骨骼肌蛋白質降解,可能具有防治衰老性肌肉萎縮發生發展的潛力,其作用機制可能與其削弱炎性細胞因子生成集聚,進而抑制泛素蛋白酶體與鈣蛋白酶系統的活性有關.

    • 等長收縮訓練促進犬慢性心肌缺血側支動脈生成的機制

      作者:姜峰;管駿濤;耿燦茹;宋佳成;嚴降雨;林松;陸曉 期刊:《中國康復醫學》2019年02期

      目的:觀察等長收縮訓練對慢性心肌缺血犬血壓、血管壁剪切力及血流灌注的影響,探索等長收縮訓練促進缺血心肌側支動脈生成的機制.方法:制備犬慢性冠狀動脈狹窄模型,隨機分為假手術組,單純心肌缺血組,被動等長收縮訓練組.實驗終點時,所有犬在DSA檢查后檢測血管壁剪切力(wall shear stress,WSS)及記錄收縮壓、舒張壓的數值,記為基礎值;PIE組除了測定基礎值外,還使用電刺激誘發IE運動,測定IE開始前30s、開始后30s及停止后30s的收縮壓、舒張壓及WSS的值.檢測缺血心肌冠狀動脈側支循環血流量(collateral blood flow,CBF)、單核細胞(mononuclear phagocyte,MP)及平滑肌細胞(smooth muscle cell,SMC)的數量.結果:6周IE后:①WSS:實驗終點經過DSA造影發現,PIE組WSS的基礎數值最高(P<0.05).PIE組實驗犬在DSA造影過程中行IE運動不同時間點的WSS值相比較,IE開始后30s的WSS值最高(P<0.05).②血壓:實驗終點時基礎血壓值相比較,SO組的SBP值最低(P<0.05);PIE組的DBP值最高(P<0.05).PIE組實驗犬在DSA造影過程中IE運動不同時間點的SBP、DBP相比較,IE開始后30s的SBP值最高(P<0.05).③心肌局部血流量及細胞學檢測:PIE組的CBF、平滑肌數量、單核細胞數量最高(P<0.05).⑥相關性分析發現:WSS與CBF呈中度正相關;WSS與SMC呈高度正相關;WSS與MP呈高度正相關.實驗終點時PIE組犬不同時間點的WSS與SBP、DBP的相關性分析發現,WSS與SBP呈高度正相關;WSS與DBP呈中度正相關.結論:等長收縮訓練可以通過升高血壓,提高血管壁剪切力水平從而促進缺血心肌血流灌注.

    • 維生素A缺乏影響膠質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抑制大鼠缺氧缺血腦損傷后細胞增殖的研究

      作者:楊茂玲;肖農;陳潔;江偉 期刊:《中國康復醫學》2019年02期

      目的:研究體內維生素A水平缺乏通過RARα通路抑制大鼠缺氧缺血性腦損傷(HIBD)后神經細胞增殖進而影響腦組織功能恢復.方法:將74只SD大鼠隨機分為假手術組(CON組)、VA正常(VAN組)及VA缺乏組(VAD組),HIBD建模按經典Rice法.Morris水迷宮評估空間記憶力,EDU細胞增殖檢測VAN、VAD組HIBD后細胞增殖,更深入剖析皮質組織RA受體、神經標志物的基因水平.結果:Morris水迷宮實驗提示HIBD后恢復晚期VAN組空間記憶力明顯強于VAD組(P<0.05);EDU結果顯示,VAN組新生細胞增殖明顯強于VAD組(P<0.05);RARα是各RA受體表達的優勢受體.VAN組巢蛋白(Nestin)、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膠質纖維酸性蛋(GFAP)及膠質源性神經營養因子(GDNF)的基因水平明顯高于VAD組(P<0.05).結論:VA缺乏抑制HIBD后腦組織功能恢復,推測是VA信號下調GDNF從而抑制NSE、Nestin及GFAP表達,進而影響細胞增殖及功能修復.

    • 踝足矯形器改善偏癱患者步行能力的研究進展

      作者:張文福;徐守宇;饒高峰;陳欣 期刊:《中國康復醫學》2019年02期

      據報道,我國每年新發腦卒中約200萬人,共約有700萬患者,并且發病率仍以接近每年9%的速度上升[1].卒中患者由于上運動神經元損傷,運動系統失去了高位神經中樞的控制,患側下肢出現伸肌共同運動模式,導致足下垂等異常步態,嚴重影響患者的下肢運動功能及獨立轉移能力,并且行走過程中容易造成關節扭傷,影響康復效果[2].因此,如何改善偏癱患者步行功能是早期康復治療的關鍵.佩戴踝足矯形器是目前臨床上改善腦卒中患者行走和步態的主要方法[3].本文對踝足矯形器改善偏癱患者步行能力的相關文章予以綜述,以期為后續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
    • 網絡科學視角的《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研究進展

      作者:孫銘雪;江鐘立;吳亞岑;林楓 期刊:《中國康復醫學》2019年02期

      醫療衛生領域廣泛使用1995年發布的第十版《國際疾病分類》(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ICD)指導診療工作.但是,第一版發布于1900年的ICD,實際上是從疾病死因統計發展而來[1].它不能體現患者的健康狀況和生活狀態.1975年,Wood等在修訂第九版ICD的國際會議上,為描述疾病的后果,提出了一個功能障礙清單.在此基礎上,世界衛生組織(WHO)于1980年發布《國際殘損、殘疾和殘障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s,Disabilities and Handicaps,ICIDH).經過20年的實踐和修訂,WHO到了2001年正式發布《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2],用于描述人類關于健康的體驗[3].從生的質量(健康)和死的原因(疾病)兩方面,ICF和ICD提供了可持續改進的理論框架和術語體系[4-5].

      關鍵詞:
    • 《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兒童和青少年版)》在兒童康復中的應用

      作者:梁玉瓊;李曉捷;陳美慧 期刊:《中國康復醫學》2019年02期

      《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兒童和青少年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 (children and youth version),ICF-CY)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家族分類系統的衍生分類[1],從《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CF)發展而來并與之相兼容.ICF-CY以更適合于兒童和青少年的類目來描述其功能、殘疾和健康狀態,隨著特定疾病的核心分類組合的開發與臨床使用,ICF-CY在兒童康復領域的影響也在逐漸加深.

      關鍵詞:
    • 基于數據挖掘技術的腦卒中康復研究進展

      作者:陳智;劉勇國;何霞;李潔廳;陳偉;李小華;陳俊臣 期刊:《中國康復醫學》2019年02期

      近年來,腦卒中已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全球性挑戰,2014年中國城市居民腦卒中死亡率約98.90/10萬,農村居民腦卒中死亡率約126.88/10萬[1].腦卒中已超越缺血性心臟病、交通意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癌等疾病,成為第一致死原因[2],其造成的死亡和殘疾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負擔[3-4].腦卒中康復治療能明顯緩解患者肢體癱瘓、認知障礙和言語障礙等功能障礙,促進肢體功能恢復,改善生存質量,在腦卒中治療中具有重要地位[5].

      關鍵詞:
    • 鏡像神經元系統的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現狀

      作者:李寧寧;勾麗潔;王凱旋 期刊:《中國康復醫學》2019年02期

      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s,MN)是一類特殊的神經元,它們不僅在個體執行特定動作時放電,在個體觀察其他同類執行相同或相似動作時也興奮,這類神經元能像鏡子一樣映射出其他個體的動作,因此被命名為鏡像神經元[1].分布在不同腦區的鏡像神經元構成了鏡像神經元系統(mirror neurons system,MNS).眾多研究發現該系統提供了“觀察-執行匹配機制[2]”,該機制在動作理解、動作模仿、運動想象起關鍵作用,而這三個神經生理學過程又極大地影響著運動學習的進程[3].神經康復中動作觀察療法、運動想象療法、鏡像療法等基于上述過程[4].本文將依據文獻就鏡像療法在基礎方面的研究及目前的康復領域的應用進行綜述.

      關鍵詞:
    • 髕股疼痛綜合征的病因機制及運動干預研究進展

      作者:高建紅;朱小烽;鄭潔皎;陳秀恩;魏珊珊 期刊:《中國康復醫學》2019年02期

      髕股疼痛綜合征(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PFPS)是最常見的膝關節疾病之一,多見于運動人群,女性發病率約是男性的2-3倍,其主要臨床癥狀為髕前、髕后或髕周的疼痛,或伴有髕股關節內的摩擦音、打軟腿、關節腫脹等癥狀,疼痛癥狀尤其在上下樓梯、久坐、下蹲、跑、跳等功能性的活動時加重[1-2],不僅對患者生存質量產生影響同時還增加康復醫療成本的支出[3].近年逐漸增加的證據表明,早期PFPS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最終將可能發展成不可逆的髕股關節炎,從而對患者健康產生長期的影響[4],因此該疾病正日益引起廣泛關注.

      關鍵詞:
    • 全身振動訓練對腦卒中患者膝過伸的療效分析

      作者:何雯雯;傅建明;李巖;李輝;史巖 期刊:《中國康復醫學》2019年02期

      近年來,腦卒中的發病率逐年升高,腦卒中后存活者致殘率約80%[1].85%腦卒中患者的首要康復目標是恢復步行能力[2],導致腦卒中患者步行功能下降有諸多因素,其中膝關節過伸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3].膝過伸步態嚴重影響了腦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為提高其日常生活質量,膝過伸是亟待解決的一個難題.全身振動訓練是康復醫學中的一種新型治療方法,國內外研究表明其能有效增強肌力[4],降低肌張力[5],改善本體感覺[6].然而全身振動對膝過伸患者的療效目前沒有明確報道.本研究旨在通過Gait Watch步態分析探討全身振動訓練對腦卒中患者膝過伸的影響.

      關鍵詞:
    • 基于sEMG信號的不同年齡下男性肌肉疲勞特性研究

      作者:王立玲;楊錚;劉元博;梁亮;劉瑾 期刊:《中國康復醫學》2019年02期

      表面肌電圖(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是記錄肌肉肌力首選方法[1],利用表面電極技術從骨骼肌表面導出多個運動時所產生的電變化在時間和空間疊加,與肌肉的纖維組成、解剖結構及功能狀態、運動單元數量、放電頻率等都有密切關系[2-3].根據醫學研究,12-19歲人群被稱為Adoles-cents;20-29歲人群被稱為Vicenarian;30-39歲人群被稱為Tricenarian[4].國內范洪彬等[5]研究不同年齡段肌肉特性和活動不同,國外Ahamed等[4,6]提出關于在不同年齡范圍的男性肌肉活性因電極片貼放位置不同而存在差異性.日前,不同年齡段下肌肉疲勞特性研究已經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并廣泛地應用到臨床醫學和康復工程等領域.

      關鍵詞:
    • 居家肺癌患者團隊模式延續護理的康復結局

      作者:吳燕;張傳紅;陶海娟 期刊:《中國康復醫學》2019年02期

      腫瘤正在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最重要因素,美國癌癥協會(ACS)2016年報告顯示:癌癥是美國人的主要死亡原因,肺癌是男、女癌癥新發病例的第二位和死亡的第一位疾病[1].2006年WHO將肺癌作為可控慢性疾病進行長期、規范的綜合治療[2],在肺癌發病進行手術、放化療之后,患者居家期間的護理、調養、照護尤為重要.2016年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要求為出院患者提供形式多樣的延續性護理服務,保障護理服務的連續性[3].本研究旨在探討院外開展的延續護理,如何建立一個正向、有效、緊密的團隊和優化方案,幫助肺癌患者在醫院治療結束后居家期間的健康維護,改善患者康復結局.

      關鍵詞:
    • 綜合護理干預在小兒疝氣快速康復中的應用效果

      作者:曲建楠;馬迎雪 期刊:《中國康復醫學》2019年02期

      小兒疝氣是一類常見的兒科疾病,俗稱“脫腸”,胚胎時期腹股溝處有一“腹膜鞘狀突”,主要起到固定子宮圓韌帶或輔助睪丸降入陰囊的作用,然而部分嬰兒出生后該鞘狀突未能完全關閉,腹腔內的卵管容易進入該鞘狀突,形成疝氣[1].一般情況下無法自愈,臨床通常采用手術治療的方法[2].若未能及時治療,則會對其健康成長及今后的生活造成較大的影響[3].目前,快速康復的理念及其路徑在我國有了較為迅速的應用,其理念主要以循證醫學為依據,以減少手術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創傷應激反應為目的,減少術后并發癥,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患者康復[4-5].眾所周知,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患者的康復效果,本次研究旨在通過選取84例小兒疝氣手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在疝氣患兒快速康復中的應用效果.

      關鍵詞:
    • 基于《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CF)》的康復信息平臺設計與實踐初探

      作者:林楓;江鐘立 期刊:《中國康復醫學》2019年02期

      目的:以《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CF)》為框架,設計并實現以康復醫學服務為中心的信息化管理平臺.方法:通過分析康復??茦I務的方法論特點和邏輯特征,提出康復信息化的基本原則.在此基礎上,采用ASP.NET、Javascript、Css和HTML技術,開發康復信息化平臺.通過在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的實際應用,對平臺及其業務模式進行驗證.結果:經過1年的運行,所建平臺全面嵌入康復業務流程,實現日程安排無紙化、治療方案ICF框架化、治療記錄數字化和設備維護自動化,并初步在教學和科研方向實現平臺模塊延伸.結論:康復信息化平臺可以實現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的醫療、教學和科研管理一體化,并且可對專業服務實現持續記錄、追蹤和改進,具有優化康復服務,升級行業生態的遠景價值.

    • 借力網絡與人工智能,進一步推動《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CF)》的臨床應用與研究

      1 網絡為醫療數據分享開拓了新領域1.1網絡網絡(network)是人類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一項發明,近年來越來越多地應用于醫學,成為臨床信息交流的一個有效工具.不同學科對網絡的理解略有不同[12].例如,網絡的數學概念是一種圖,圖論(graph theory)是網絡的數學基礎,所構成的圖模型(graph model)又稱為網絡模型.計算機領域中的網絡則是指由節點和連線構成的一種物理聯系,表示了構成網絡的諸多對象及其相互之間存在的一種有關聯的多維聯系,通過網絡將各個點、線的信息聯系到一起,從而實現這些資源的共享,可以作為一種信息傳輸、接收、共享的虛擬平臺[1].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的醫學應用領域也愈加廣泛,如醫院的信息化管理、患者海量大數據的處理等,都離不開網絡[2-3].

      關鍵詞:
    • 超聲引導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療腦干梗死環咽肌失弛緩癥1例報告

      作者:張學敏;畢勝;許亞飛;趙海紅 期刊:《中國康復醫學》2019年02期

      腦卒中后由于大腦皮質、皮質脊髓束、腦干、延髓的損傷,可出現吞咽障礙,吞咽障礙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營養障礙、社會交往障礙,甚至威脅生命.腦卒中發病后3d,吞咽障礙會影響42%-67%的患者,而腦干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發病率為51%,其中腦干損傷引起環咽肌失弛緩癥發病率為80%[1-2].

      關鍵詞:
    • 基于循證和《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CF)》確定慢性心力衰竭功能評估類目的研究

      作者:湯一帆;王琴;王蔚云;顧則娟;孫國珍;邢雙雙 期刊:《中國康復醫學》2019年02期

      目的:初步確定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功能評估的《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CF)》類目.方法:檢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WanFang、CBM數據庫近5年有關CHF的臨床研究,由兩名研究員按照標準鏈接規則獨立進行指標的概念提取、ICF類目鏈接.結果:最終納入116篇文獻,去重后得177個功能評價指標,鏈接到116條ICF二級類目,其中66條出現在5%以上的文獻中(25個身體功能,2個身體結構,31個活動與參與,8個環境因素).頻數最高的6個ICF類目分別為b410心臟功能(n=90)、s410心血管系統結構(n=49)、b415血管功能(n=43)、b440呼吸功能(n=41)、b455運動耐受功能(n=40)、d450步行(n=40).結論:鏈接到較多的ICF類目反應CHF患者功能損傷的異質性,同時確定了ICF可以作為對該類患者全面功能評估的框架,進一步的臨床調查與Delphi專家咨詢可以為構建CHF-ICF核心組合提供科學依據,有利于后續開展基于綜合評估的CHF患者個體化、詳盡化、動態化的治療與護理措施.

    • 基于Android系統的《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康復組合》移動APP的開發

      作者:章馬蘭;燕鐵斌 期刊:《中國康復醫學》2019年02期

      目的:以《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康復組合(ICF-RS)》為理論框架,以自行研發的ICF-RS量化標準為理論基礎,設計開發一款基于Android系統的移動APP.方法:平臺采用B/S(Browser/Server,瀏覽器/服務器模式)架構體系和原生APP開發技術,運用JAVA編程語言,采用MySQL數據庫進行數據存儲.結果:平臺服務器支持Android系統終端,包括信息處理單元、醫護端和患者端三大版塊.其中,醫護端包括輔助功能模塊、信息錄入模塊、查詢模塊、統計模塊和預測模塊;患者端包括測評結果模塊、康復指導模塊和醫患互動模塊,可實現基于移動端的康復測評及智能數據分析.結論:ICF-RS移動APP可對康復患者功能水平進行電子化采集和跟蹤,促進ICF-RS評定的一體化及規范化管理;同時通過制定個體化康復目標和方案,實現康復過程中多專業協作及醫患互動.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分期目錄
    期數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網友評論
    • 未知
      錄用情況:
      投稿周期: 3個月內

      投稿到錄用歷時三個月的時間,專家給出的意見都很中肯,注重理論與現實的結合,文章創新性強,有一定的理論依據,還是很好中的,大家可以投稿試試。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
      投稿周期: 3個月內

      3月投的稿件,幾天要求交審稿費用,5月返回審稿意見,小修后錄用,感覺耗時很快的,歷時近三個月的時間,推薦大家投稿。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
      投稿周期: 3個月內

      投過一次稿件,兩個周后返回審稿意見,提出的修改意見很有建設性,都是一些實驗細節上的問題,給了一個月的時間修改,修改返回后,一個月被收錄,前后歷時三個月的時間,速度還是很快的。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
      投稿周期: 3個月內

      第一篇文章是在中國康復醫學上投的稿件,去年12月初投的稿件,二十幾天返修,修改返回后送終審,之后被收錄,前后歷時兩個多月的時間,效率還是很高的。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
      投稿周期:

      第一次投康復護理的文章,送審了兩個專家,對文章的內容都給予了肯定,主要是對文章的結構及摘要進行了小修,編輯老師也給予了我很多的指導,現在文章已經被錄用了,還是很開心的,期待見刊。

    相關文章

    360期刊網

    專注醫學期刊服務11年

    客服正在輸入...

    • 您好!這里是醫學期刊發表服務平臺,請問您想要咨詢什么 問題?我們提供以下服務:

    • 期刊發表服務
      發表加急服務
      SCI發表全程服務
      先見刊后付款服務

    • 1000平自有實驗室,數據來源真實有效

    立即搶
    0.078386s
    里番ACG本子※里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