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生蟲與醫學昆蟲學報雜志
Acta Parasitology et Medica Entomologica Sinica ??????????
- 主管單位: 軍事醫學科學院
- 主辦單位: 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昆蟲學會、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 影響因子: 0.31
- 審稿時間: 1-3個月
- 國際刊號: 1005-0507
- 國內刊號: 11-3158/R
《寄生蟲與醫學昆蟲學報》是由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昆蟲學會和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主辦的、國內寄生蟲學和醫學昆蟲學最高水平的學術刊物。她力求反映我國本學科研究和防治實踐的新觀點、新方法和新成就,以促進現代科學技術與本學科的融合,加強國內外專業人員的學術交流,推動我國寄生蟲學和醫學昆蟲學向更高水平發展。本刊為本專業人員提供了一塊發表研究成果、探討不同學術觀點、進行學術交流和討論的科學園地。本刊為季刊,主要包括論文、綜述、簡報、論壇等欄目,主要讀者對象包括我國寄生蟲學和醫學昆蟲學科研、教學、臨床醫療、衛生防疫、動植物檢疫、畜牧獸醫、植物保護和醫藥工業等專業人員和生物學、醫學領域及其他相關學科的專業人員和國內外同行學者。本刊自1992年獲準開辦以來,已出版12卷共49期,向國內外發行。目前已被收錄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并作為《中國核心期刊數據庫》收錄對象,同時本刊也被美國的《化學文摘》(CA)、英國的《動物學記錄》(ZR)、俄羅斯《文摘雜志》(AJ)以及英國國際農業和生物科技中心5種索引期刊收錄。
1-3個月
1.《寄生蟲與醫學昆蟲學報》要求文稿應具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數據資料可靠、分析方法正確、層次清楚、文字精練。論著全文(連同圖表、參考文獻和外文摘要)一般不超過8000,簡報控制在3000以內,綜述不超過8000字。
2.《寄生蟲與醫學昆蟲學報》來稿請附第1作者和通訊作者的姓名、性別、職稱、研究方向、工作單位、通訊地址、電話、傳真和E-mail,以便及時聯系。
3.《寄生蟲與醫學昆蟲學報》文章署名最多以8人為限,并附有工作單位、所在城鎮及郵政編碼,作者排序以原稿為準。來稿請附作者單位投稿介紹信(聲明本論文沒有作者及單位署名問題,無泄密、一稿兩投等現象)。
4.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請于腳注(首頁左下方)中注明,如“基金項目:項目名稱(編號)”。
寄生蟲與醫學昆蟲學報雜志影響因子
寄生蟲與醫學昆蟲學報雜志發文量
寄生蟲與醫學昆蟲學報雜志總被引頻次
熱門常見問題
-
寄生蟲與醫學昆蟲學報雜志知網查詢到嗎?
《寄生蟲與醫學昆蟲學報》被知網收錄,可以在知網上查詢到。
-
寄生蟲與醫學昆蟲學報雜志被收錄情況?
期刊目前已被收錄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并作為《中國核心期刊數據庫》收錄對象,同時也被美國的《化學文摘》(CA)、英國的《動物學記錄》(ZR)、俄羅斯《文摘雜志》(AJ)以及英國國際農業和生物科技中心5種索引期刊收錄。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學術期刊分析推薦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薦刊物均可到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查詢正刊
-
嚴格保密協議
可簽署保密協議 ,不透露任何用戶信息可跟蹤進程,全程協議
-
售后服務保障
1對1服務,7x24小時在線
-
企業信譽保障
11年經驗沉淀,實體公司運營
-
中緬邊境流行區惡性瘧原蟲野生株馴化方式的研究
本文旨在探討惡性瘧原蟲野生株體外培養的馴化方法.在中緬邊境流行區采集12株野生型惡性瘧原蟲樣本,采用添加ALBUMAX II、 次黃嘌呤的改進配方,通過逐漸脫離滅活去纖維蛋白原人血漿的培養方式進行人工馴化臨床惡性瘧原蟲株.分別對滅活去纖維蛋白原人血漿對野生型蟲株馴化過程及馴化后生長的影響做統計學分析.結果表明滅活去纖維蛋白原人血漿對野生株體外馴化過程生長的影響具有統計學意義,對人工馴化后生長影響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最終N13-1231和F08B38兩蟲株經馴化后可脫離滅活去纖維蛋白原人血漿連續培養.本文成功對中緬邊境流行區惡性瘧原蟲野生株N13-1231和F0838進行馴化,可脫離滅活去纖維蛋白原人血漿連續培養,具有科學研究價值.
-
北京市平谷區農村社區醫院恙蟲病篩查結果分析
在恙蟲病疫區農村社區醫院開展恙蟲病早期感染病例篩查研究,選擇北京市平谷區發病率較高的王辛莊鎮、 峪口鎮、 黃松峪鄉、 金海湖鎮的鄉鎮衛生院作為篩查醫院(篩查組),選擇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網(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疫情上報醫院平谷區醫院和中醫院作為對照組醫院,比較同一地區社區篩查和臨床診斷恙蟲病病例特征的差異,為臨床診療提供依據.在篩查組和對照組醫院選擇有流行病學史,具有發熱、 淋巴結腫大或皮疹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集患者的血液標本,采用ELISA和PCR法開展檢測.2016年平谷區通過疫情網(對照組)報告恙蟲病病例156例,同年9—11月份通過社區篩查發現恙蟲病實驗室檢測陽性病例58例,社區監測病例總體陽性檢出率為49.57%,其中9—11月病例陽性檢出率分別為38.46%、65.22%和42.11%.兩種發現途徑的病例性別構成無統計學差異,社區篩查病例中農民構成比高于疫情網報病例(χ2=11.042,P=0.026),監測病例診斷時間早于疫情網報病例.恙蟲病早期感染病例臨床癥狀不典型,應在接診醫生和高危人群中開展宣教,密切關注疾病進展,有助于早期診療.
-
2017年廣州市白紋伊蚊對5種殺蟲劑的抗藥性調查
為了解廣州市白紋伊蚊的抗藥性水平及變化,本研究于2017年在廣州市10個行政區的11個采樣點采集幼蟲和蛹,帶回實驗室飼養(F1~F3代),采用WHO推薦的成蚊濾紙接觸筒法對白紋伊蚊的抗藥性進行監測.羽化3 d的雌性成蚊分別接觸0.05%溴氰菊酯、0.75%氯菊酯、5%馬拉硫磷、0.1%惡蟲威和4%DDT藥膜,分別計算KDT50、KRR50和24 h死亡率.結果顯示,監測點白紋伊蚊對溴氰菊酯的KDT50為34~62 min,KRR50為1.79~3.26,死亡率為46%~77%;對氯菊酯的KDT50為36~77 min,KRR50為1.33~2.85,死亡率為60%~87%;對馬拉硫磷的KDT50為29~65 min,KRR50為0.97~2.17,死亡率為99%~100%;對惡蟲威的KDT50為45~166 min,KRR50為1.67~6.15,死亡率為9%~86%;對DDT的死亡率為7%~54%.實驗結果顯示廣州市區范圍內白紋伊蚊除對馬拉硫磷敏感外,對溴氰菊酯、 氯菊酯、 惡蟲威和DDT均存在抗性;與2014年調查結果相比,白紋伊蚊對溴氰菊酯和氯菊酯抗性程度升高,對DDT的抗性水平仍在繼續升高.
-
愛國衛生運動中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標準應用現狀及對策分析
本研究通過調查病媒生物監測國家標準在各級愛衛辦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情況,揭示了監測方法國家標準對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促進作用.在研究中,問卷調查方法被應用于愛衛系統單位對于病媒生物監測國家標準獲知、 應用和對愛國衛生運動工作的促進作用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調查結果顯示9成以上的單位通過各種渠道獲知四項密度監測國家標準的發布,四項監測標準在愛衛系統單位中應用的比例平均約為80%,而且四項監測標準的實施對愛衛辦在病媒生物防制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監測標準還大幅提升了愛衛辦在創建國家衛生城(鎮)、 大型活動保障、 災害衛生應急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中病媒生物防制的工作能力.研究也發現愛衛辦系統中標準的培訓率較低,自行組織過標準培訓的比例更低(54.5%);標準中部分監測方法還需修訂完善,以使病媒生物監測標準與愛衛系統現行的病媒生物控制評價標準相協調.本研究結果闡明了四項病媒生物監測國家標準頒布后在愛國衛生運動系統中應用及其對愛國衛生運動的促進作用,不僅可以為愛國衛生運動的開展提供有效指導,也可以為監測標準的改進提供科學依據.
-
我國雞球蟲早期研究概況
1951年,廖延雄等率先報道了我國江西南昌地區的雞球蟲感染,是為我國雞球蟲病研究之發端.50年代后期,隨著集約化養雞業在我國出現,雞球蟲病的蔓延與暴發也隨之而來.此后,雞球蟲病相關研究一直持續,并取得了國際認可的重要成就.本文根據從萬方和知網數據庫檢索獲取的文獻資源,從研究技術、 病例診斷、 流行病學調查、 藥物研制與藥效評價、 免疫預防及營養性飼料添加劑等方面,歸納總結了1990年以前中國大陸雞球蟲病研究的歷史資料,為我國雞球蟲病研究發展歷程提供較為系統資料.
-
集約化養殖模式下雞球蟲病的防控
重大動物疫病的有效防控保障和促進了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科學的疫病防控措施不僅有利于保障動物福利,還有利于提升養殖業的經濟效益.全面了解和掌握疫病發生、 發展規律是制定科學防控措施的基礎和前提.為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我國的養雞業正飛速地向規?;?、 集約化的養殖模式轉變.本文以雞球蟲病為例,介紹規?;B殖模式下雞球蟲病的發生、 流行和危害,并對其防控現狀進行綜述.
-
艾美耳球蟲轉基因技術研究進展
艾美耳屬球蟲是一類胞內寄生原蟲,其造成的球蟲病對畜禽養殖造成巨大經濟損失.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的飛速發展,艾美耳球蟲的轉基因研究取得較大突破,使轉基因技術成為推動球蟲研究的有力工具.本文綜合近幾年轉基因球蟲的研究成果,對艾美耳球蟲轉基因技術的建立與優化以及轉基因球蟲的潛在應用作一綜述.
-
我國雞球蟲病流行病學研究進展
雞球蟲病在我國廣泛流行,嚴重影響我國養雞業健康發展.目前各地關于雞球蟲流行情況均有報道,但鮮見關于全國整體流行情況的報道分析.本文對建國后各地的調查報告進行了梳理,發現我國各地雞群球蟲感染率均在50%以上,常見的蟲種有柔嫩、 巨型、 堆型、 和緩和毒害艾美耳球蟲等,影響我國雞球蟲病流行的因素有飼養管理方式、 環境及氣候、 免疫抑制或其他疾病、 雞只日齡等.同時我們還發現文獻中檢測雞球蟲的手段還比較落后,僅采用鏡檢球蟲卵囊的占60%以上,并且調查范圍局限于一市的占80%以上.由此可見,我國雞球蟲病流行嚴重,影響因素較多,而且流行病學調查手段落后、 范圍小,我們應當采用綜合防控措施,并提高檢測手段,以期控制雞球蟲病流行,促進養雞業健康發展.
-
我國雞球蟲病疫苗研究進展
雞球蟲病嚴重危害養禽業,當前藥物防治是防控球蟲病的主導手段.但由于耐藥蟲株的頻繁出現,藥物殘留等問題嚴重制約了藥物的應用,使得用疫苗來防控球蟲病日益受到重視.在球蟲病疫苗研究方面,我國科研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主要就中國球蟲病疫苗的研究進展作簡要綜述.
-
我國雞球蟲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
由于雞球蟲病對養禽業帶來巨大經濟損失,雞球蟲生物學、 疫苗和藥物開發一直倍受重視.我國科研工作者在雞球蟲的分子生物學領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球蟲功能基因、 分子分類鑒定方法等;而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在球蟲研究中的快速發展,以及轉基因技術和基因編輯等技術的出現和應用,使得解析雞球蟲的重要基因功能和生物學問題成為可能.本文對我國在雞球蟲分子生物學研究領域取得的成就和進展進行綜述.
-
雞球蟲病防治藥物及抗藥性研究
雞球蟲病是由艾美耳屬球蟲感染引起的一種寄生性原蟲病,嚴重危害養禽業.目前雞球蟲病的防治主要還是依賴藥物.但隨著藥物的廣泛及不合理利用,雞球蟲抗藥性問題日趨嚴重.本文主要闡述中草藥、化學合成類、 聚醚類載體抗生素等抗球蟲藥物,同時就雞球蟲抗藥性研究作一概述.
年 | 期數 |
2018 | 01 02 03 04 |
2017 | 01 02 03 04 |
2016 | 01 02 03 04 |
2015 | 01 02 03 04 |
2014 | 01 02 03 04 |
2013 | 01 02 03 04 |
2012 | 01 02 03 04 |
2011 | 01 02 03 04 |
2010 | 01 02 03 04 |
2009 | 01 02 03 04 |
2008 | 01 02 03 04 |
2007 | 01 02 03 04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
未知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3個月內去年11月初投的稿件,第一個審稿專家半個多月就返回審稿意見了,還有一個專家四十幾天拒審,之后又換了兩個專家,都拒審了,送審了第五個專家,二十幾天返回了審稿意見,編輯很快的退修,歷經兩次修改,1月被錄用,歷時三個月的時間。這個投稿歷程還是比較曲折的,很慶幸最后被收錄了,編輯處理的速度還是很快的,可以及時的反饋信息,不會耽誤時間,值得稱贊。希望期刊越來越好。
審稿速度很快,這是第二篇錄用的文章了,我是9月18日提交的稿件,11月28日就錄用了,歷時兩個月的是時間,效率很高,審稿人給出的意見也是很中肯的,對文章修改幫助很大,以后有文章還會投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