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核病與肺部健康雜志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Lung Health ????????????(???)
- 主管單位: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 主辦單位: 中國防癆協會
- 影響因子: 1.54
- 審稿時間: 1-3個月
- 國際刊號: 2095-3755
- 國內刊號: 10-1059/R
《結核病與肺部健康雜志》以及肺部疾病診斷、鑒別診斷、預防控制、基礎研究、健康教育范疇學術論文的專業性學術期刊。以廣大從事結核病防治與基礎研究、肺部疾病臨床診療、基礎研究、健康教育的醫學工作者為主要讀者對象。
1-3個月
1. 文稿:應具有科學性、實用性、邏輯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文字精煉,層次清楚,數據準確,必要時應做統計學處理。論著、綜述、講座一般不超過5000字,短篇論著、病例報告、簡報等短文不超過2000字。正文與圖表盡量避免重復。
2. 文題:力求簡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最好不使用副標題。一般不使用縮略語。
3. 作者及單位(本稿約中規定的中英文作者及單位署名相關要求與格式適用于發排稿):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列應在投稿時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作變更。作者應是:(1)參與選題和設計或參與資料的分析和解釋者;(2)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者;(3)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界進行答辯,并最終同意該文發表者,(1)、(3)條均需具備,僅參與獲得資金或收集資料者不能列為作者,僅對科研小組進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為作者,對文章中的各主要結論,必須至少有1位作者負責,集體署名的文章必須明確對該文負責的關鍵人物,其他對該研究有貢獻者應列入志謝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應征得本人同意,并附外籍作者親筆簽名同意在本刊發表的函件。作者單位應該署至科室,郵政編碼、單位所在城市名、單位全稱以角注形式置于文題頁左下方(具體格式詳見《結核病與肺部健康雜志編排規范》)。
4. 摘要:凡論著須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須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和結論(Conclusion)4部分(“方法”與“結果”部分應給出文中的主要數據)。不分段,采用第三人稱撰寫。英文摘要應包括文題、所有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郵政編碼和國名。當前三位作者不屬于同一單位時,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時在第一作者工作單位左上角加“*”。
例如:YIN Jian-jun*, CHEN Liang, XU Zhuo-wei, QIAN Ming, JIANG Li, ZHONG Qiu. *Department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nti-tuberculosis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630,China
5. 關鍵詞:論著需標引2~5個關鍵詞。請盡量使用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醫學主題詞表(MeSH)所列的詞。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無相應的詞,處理辦法有:(1)可選用直接相關的幾個主題詞進行組配。(2)可根據樹狀結構表選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題詞。(3)必要時,可采用習用的自由詞并排列于最后。關鍵詞中的縮寫詞應按MeSH還原為全稱,如“HBsAg”應標引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每個英文關鍵詞第一個字母大寫。各詞匯之間用分號隔開。
6. 醫學名詞:以1989年及其后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名詞》和相關學科的名詞為準,暫未公布者仍以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漢醫學詞匯》為準。中文藥物名稱應使用最新版本《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法定藥物)或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寫的《藥名詞匯》(非法定藥物)中的名稱為準,英文藥物名稱則采用國際非專利藥名,不采用商品名。
7. 倫理與知情同意:科研論文中,當報告以人為研究對象的試驗時,作者應說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負責人體試驗的委員會(單位性、地區性、或國家性)所制定的倫理學標準,并得到該委員會的批準,是否取得受試對象的知情同意。
8. 圖表:每幅圖表應冠有圖(表)題,說明性的資料應置于圖(表)下方注釋中,并在注釋中標明圖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本刊采用三橫線表(頂線、表頭線、底線),如遇有合計或統計學處理行(如:t值、P值等),則在這行上面加一條分界橫線;表內數據要求同一指標有效位數一致,一般按標準差的1/3確定有效位數;如果出現均值±標準差,一定要寫明樣本量。間斷性資料采用條形圖,連續性資料采用線圖。照片圖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包括圖中需標注的符號(含箭頭)]。若刊用人像,應征得本人的書面同意或遮蓋其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大體標本照片在圖內應有尺度標記。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圖像中如有引自他刊者,應注明出處。圖與表均應該以文內先后出現次序排列并編序號。
9. 計量單位:實行國務院1984年2月27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并以單位符號表示,具體使用可參照2001年中華醫學會編輯出版部編輯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一書第3版。注意單位名稱與單位符號不可混用,如:ng?kg-1?天-1應該改為ng?kg-1?d-1。組合單位符號中表示相除的斜線多于1條時,應該采用負數冪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應該采用ng?kg-1?min-1的形式;組合單位中斜線和負數冪也不可以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量的符號一律用斜體字,如:體積的符號應為斜體“V”。
10. 數字:執行GB/T 15835-1995《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小數點前或后超過4位數字時,每3位數字1組,組間空1/4個漢字空,如:“13,090.476,5”應寫成“13 090.4765”;但序數詞和年份、頁數、部隊番號、儀表型號、標準號不分節。百分數的范圍和偏差,前1個數字的百分符號不能省略,如:5~95%要寫成5%~95%;50.2±0.6%要寫成50.2%±0.6%或(50.2±0.6)%;75.4±18.2 mg/L要寫成(75.4±18.2) mg/L。附帶尺寸單位的數值相乘,按下列方式書寫:4 cm×3 cm×5 cm,而不寫成4×3×5 cm3。
11. 統計學符號:按GB/T 3358-2009《統計學詞匯及符號》的有關規定書寫,常用的如下:(1)樣本的算術平均數用英文小寫x_(中位數仍用M);(2)標準差用英文小寫s;(3)標準誤用英文小寫sx_;(4)t檢驗用英文小寫t ;(5)F檢驗用英文大寫F;(6)卡方檢驗用希文小寫χ2;(7)相關系數用英文小寫r;(8)自由度用希文小寫ν;(9)概率用英文大寫P(P值前應給出具體
檢驗值,如t值、χ2值、q值等)。
12. 縮略語:文中盡量少用。必須使用時于首次出現處先敘述其全稱,再在其后的括號內注明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后兩者間用“,”分開(如該縮略語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稱)??s略語不得移行。
13. 參考文獻:按G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標出。盡量避免引用摘要作為參考文獻。確需引用個人通信時,可將通信者姓名和通信時間寫在括號內插入正文相應處。不得引用未公開發表的文章作為參考文獻。參考文獻中的作者,第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出前3名,后加“,等”或者其他與之相應的文字(如:西文加“,et al”;日文加“,他”)。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為準;中文期刊用全名。參考文獻為期刊者均須著錄起止頁。電子文獻要標注文獻類型與文獻載體標志并置于方括號內,如:數據庫[DB];計算機程序[CP];電子公告[EB];聯機網絡[OL]。參考文獻必須由作者核對無誤,按文內引用先后順序排列于文后。舉例:
[1] 彭衛生,王英年,肖成志.新編結核病學.北京:中醫藥出版社,1994:85-93.
[2] 石瑞如,張建源,劉新,等.鏈霉素耐藥結核分枝桿菌臨床分離株gidB基因突變研究.中國防癆雜志,2008,30(3):197-199.
[3] Datta M,Radhamani MP,Selvaraj R,et al.Critical assessment of smear 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after chemotherapy under the district tuberculosis programme.Tuber Lung Dis,1993,74(3):180-186.
[4]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lnc. Historg of OCLC[EB/OL].[2000-01-08]. http://www.oclc.org/abord/history/default.htm.
14. 基金項目: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作者單位”之上,如:基金項目:×××基金(編號)。
結核病與肺部健康雜志影響因子
結核病與肺部健康雜志發文量
結核病與肺部健康雜志總被引頻次
熱門常見問題
-
結核病與肺部健康雜志是統計源嗎?
期刊不是統計源刊物,其主辦單位為中國防癆協會,是國家級期刊。
-
結核病與肺部健康雜志影響因子多少?
萬方上期刊的影響因子為 1.54。
-
結核病與肺部健康雜志屬于幾類?
該期刊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是一本普刊。
-
結核病與肺部健康雜志官網是什么?
以下是查詢到的期刊網址:http://www.jtblh.cn。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學術期刊分析推薦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薦刊物均可到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查詢正刊
-
嚴格保密協議
可簽署保密協議 ,不透露任何用戶信息可跟蹤進程,全程協議
-
售后服務保障
1對1服務,7x24小時在線
-
企業信譽保障
11年經驗沉淀,實體公司運營
-
以腎自截為主要表現的腎結核二例并文獻復習
目的 總結腎自截的臨床、影像及病理特點,以提高腎自截的臨床診斷水平.方法 對黑龍江省傳染病防治院2017年9月11日和2017年12月4日各收治的1例(共2例)腎自截患者的臨床特點、病理表現、實驗室檢查結果、影像學檢查結果,以及治療及轉歸等情況進行分析.并以2000-2018年為檢索時間,以“腎結核”、“腎自截”為檢索詞,從PubMed、萬方數據庫、中國知網檢索到10篇文獻,入組患者12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病程時間、病變部位、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結果、并發癥、診斷方法、治療及轉歸情況,進行匯總分析.結果 2例患者均曾有尿頻、尿急、尿痛、腰部疼痛癥狀,結核分枝桿菌分子生物學(尿液結核分枝桿菌耐藥基因芯片法、血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檢測結果均為陽性;腎臟CT均表現為左腎體積縮小,完全鈣化,靜脈腎盂造影均為左腎盂腎盞及輸尿管未顯影.臨床診斷為腎自截.2例患者均接受左腎切除,術后大體病理表現為腎組織切面灰黃囊性,囊內為灰黃灰白壞死灶、腎組織內可見淡黃色豆渣樣油膩物.術后口服抗結核藥物治療(帕司煙肼或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療程1年,分別于出院6、9個月時,尿頻、尿急、尿痛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通過文獻復習與篩選,共獲得12例腎自截患者的臨床資料,加上筆者報告的2例患者,共計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齡34~77歲;雙側腎結核3例,單側腎結核11例(左腎6例,右腎5例);12例病變腎臟縮小伴鈣化,2例病變腎臟增大,呈類圓形囊狀,周邊呈厚壁環狀鈣化;2例并發高血壓病,1例并發精囊結核及膀胱結核,2例并發附睪結核,1例并發腹膜后淋巴結結核,1例并發右側自發性腎瘺,3例并發對側輸尿管結石伴急性腎功能衰竭.6例患者手術切除病變腎臟,5例口服抗結核藥物治療,3例治療方案不詳.14例患者經治療,尿頻、尿急、尿痛癥狀均消失.結論 腎自截臨床癥狀較為嚴重,并發癥較多,影像學檢查是診斷的重要手段,盡早切除病變腎臟為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
-
囊腔型肺癌與空洞型肺結核的CT鑒別診斷研究
目的 回顧性分析囊腔型肺癌與空洞型肺結核的CT表現特點,提高兩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水平.方法 選取2015年3月至2018年5月于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收治并經手術和(或)穿刺活檢病理證實的23例囊腔型肺癌患者作為肺癌組;選取同期大連市結核病醫院收治的經痰細菌學檢查或臨床治療隨訪證實的31例空洞型肺結核患者作為結核組.收集患者的CT檢查資料,對兩組研究對象CT征象進行比較和分析.結果 肺癌組(60.9%,14/23)和結核組(61.3%,19/31)患者病灶均以右肺好發;肺癌組病灶直徑平均為(17.19±11.02) mm,明顯小于結核組的(27.13±10.42) mm,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55,P=0.014).肺癌組囊腔平均壁厚為(1.91±0.73) mm,明顯小于結核組的(2.69±0.47)mm,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05,P<0.05).肺癌組囊腔內見壁結節者占47.8%(11/23),高于結核組空洞內見壁結節者(19.4%,6/3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7.69,P<0.05).肺癌組囊腔內見血管分支影者占43.5%(10/23),而結核組患者空洞內均未見血管分支影,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1.71,P<0.01).肺癌組囊腔邊緣可見分葉征者5例(21.7%),見毛刺征者13例(56.5%);結核組空洞邊緣可見分葉征者6例(19.4%),見毛刺征者16例(51.6%),兩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x2=0.61,P>0.05).肺癌組出現胸膜凹陷征者12例(52.2%),結核組出現23例(74.2%)并發不同程度鄰近胸膜增厚,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1.04,P<0.05).結論 囊腔型肺癌的CT表現具有一定特征性,典型者可在臨床上藉此做出該類肺癌的提示性診斷,并有助于與空洞型肺結核進行鑒別.
-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在診斷HIV感染并發結核病患者中的價值
目的 探討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在HIV感染并發結核病患者中的臨床診斷價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湖南省胸科醫院臨床確診的HIV感染并發結核病患者95例,HIV感染并發非結核性肺疾病患者19例.分析采用GeneXpert MTWRIF檢測技術(簡稱“GeneXpert”)、BACTEC MGIT 960檢測技術(簡稱“MGIT 960”)及ELISA法檢測全血標本診斷結核病的陽性檢出率;以臨床診斷為標準,分析3種檢測技術診斷HIV感染并發結核病患者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結果 GeneXpert、MGIT 960法及ELISA 3種檢測技術對95例HIV感染并發結核病患者的檢測陽性率分別為42.11%(40/95),47.37%(45/95),67.37%(64/95).ELISA檢測的陽性率明顯高于GeneXpert和MGIT 9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0.031,P=0.000).19例HIV并發非結核性肺疾病患者中GeneXpert檢測陽性者0例;MGIT 960檢測陽性者0例;ELISA檢測陽性者3例.以臨床診斷為標準,GeneXpert檢測的敏感度為42.11%(40/95),特異度為100.00%(19/19),陽性預測值為100.00%(40/40),陰性預測值為25.68%(19/74);MGIT960法檢測的敏感度為47.37%(45/95),特異度為100.00%(19/19),陽性預測值為100.00%(45/45),陰性預測值為27.54%(19/69);ELISA法檢測的敏感度為73.56%(64/87),特異度為84.21%(16/19),陽性預測值為95.52%(64/67),陰性預測值為41.03%(16/39).結論 ELISA方法有著較高的敏感度且檢測快速便捷,適用于臨床上對HIV感染并發結核病患者進行輔助診斷.
-
對CT值≤-560HU的肺部純磨玻璃樣結節中浸潤性肺腺癌的研究
目的 探討CT值≤-560 HU的肺部純磨玻璃樣結節(pure ground glass nodule,pGGN)中浸潤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浸潤性判定的薄層CT表現特征.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1在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經手術和病理證實并術前均有薄層CT掃描、且CT值≤-560 HU的pG GN患者144例,分為IA組8例和非IA組136例(包括非典型腺瘤樣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潤性腺癌).在薄層CT圖像上測量所有pGGN的最長徑.結果 在CT值≤-560 HU的肺部pGGN中,IA組最長徑平均為(2.00±0.71) cm,明顯大于非IA組[(0.92±0.43) cm],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495,P=0.003).ROC曲線分析,AUC=0.94,最佳截斷值為1.10 cm時,敏感度為100.00%.結論 CT值≤-560HU的肺部pGGN病灶的最長徑是預測IA浸潤性的最佳指標,截斷值為1.10 cm.
-
多色探針熔解曲線法在結核分枝桿菌耐藥性檢測中的應用
目的 評價多色探針熔解曲線法(multicolor melting curve analysis,MMCA)在MTB耐藥性檢測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收集235例濃集抗酸桿菌檢測陽性和(或)MTB分子檢測陽性患者的晨痰,同時用MMCA和分枝桿菌液體培養及比例法藥物敏感性試驗(簡稱“藥敏試驗”)進行耐藥性檢測,采用Kappa檢驗比較兩方法的一致性.兩方法有差別的標本用基因測序的方法進行比較.結果 MMCA和比例法藥敏試驗檢測利福平(RFP)、異煙肼(INH)、乙胺丁醇(EMB)、左氧氟沙星(Lfx)、莫西沙星(Mfx)及耐多藥結核(MDR-TB)的符合率分別為94.04(221/235)、90.64% (213/235)、80.00% (188/235)、94.89% (223/235)、77.87% (183/235)、89.36%(210/235);RFP、INH、Lfx及MDR-TB兩方法比較Kappa值分別為0.88、0.81、0.88、0.77,具有極好的一致性;以上不一致的標本經基因測序技術驗證,痰液及培養分離株兩種標本類型的MMCA與測序結果總符合率分別為89.80%(132/147)、98.64%(145/147).結論 采用MMCA法直接、快速檢測臨床患者痰液MTB耐藥情況,與金標準比例法藥敏試驗及參考方法基因測序技術一致性好,且操作簡便、快速、準確,在結核病診斷及耐藥結核病快速篩查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
不同檢測指標對早期篩查結核性胸膜炎粘連的價值
目的 分析不同檢測指標對早期篩查結核性胸膜炎粘連的價值.方法 選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確診的病程超過1個月,但未進行規范抗結核藥物治療的134例結核性胸膜炎患者,按胸膜粘連情況分為無粘連組(32例)和粘連組(102例).對首次引流的胸腔積液和外周血進行常規生化檢測[包括腺苷脫氨酶(ADA)、乳酸脫氫酶(LDH)、單核細胞百分比(MONO%)]、C反應蛋白(CPR)、血紅細胞沉降率(ESR)、酶聯免疫斑點檢測(ELISPOT),以及CT掃描下測量胸腔積液厚度和胸膜厚度,并對CT測量結果進行分級評分.采用SPSS 17.0分析各項指標與結核性胸膜炎后期胸膜粘連的相關性,并采用Graphpad軟件對有意義指標進行ROC曲線分析.結果 結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粘連組中胸腔積液中MONO%[(68.36±30.72)%]、CRP[(51.21±34.95) mg/L]、ESR[(52.37±28.44) mm/1 h]、CT胸膜粘連評分[(6.76±6.03)分]、胸腔積液厚度[(33.50±16.65) mm]、胸膜厚度[(4.70±3.70) mm]、PBMC-ELISPOT-E6[(59.87±48.94) SFCs/孔]、PBMC-ELISPOT-peptide[(72.37±72.40) SFCs/孔]、PFMC-ELISPOT-E6 [(244.20±28.70)SFCs/孔]、PFMC-ELISPOT-peptide[(242.00±134.20) SFCs/孔]與無粘連組[分別為(83.37±12.63)%、(58.36±47.66) mg/L、(54.36±29.92) mm/1 h、(5.07±5.47)分、(28.85±21.30) mm、(3.60±3.00) mm、(60.71±64.52) SFCs/孔、(44.80±52.39) SFCs/孔、(203.10±174.70) SFCs/孔、(203.10±174.70) SFCs/孔]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1.882,P=0.067;t=0.520,P=0.604;t=0.511,P=0.826;t=0.943,P=0.352;t=2.352,P=0.022;t=0.584,P=0.571;t=0.400,P=0.691;t=1.310,P=0.197;t=0.914,P=0.373;t=0.720,P=0.372];僅ADA[(78.49±24.42) U/L]、LDH[(613.40±172.20) U/L]水平均高于無粘連組[分別為(49.64±18.98) U/L,(348.80±131.40) U/L](t=24.981、22.590,P值均<0.001).對ADA、LDH值進行ROC曲線分析,兩者在診斷結核性胸膜炎胸膜粘連時曲線下面積(95%CI值)、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0.84(0.76~0.93)、0.89(0.82~0.96),81.30%和81.82%、84.35和73.68%.結論 結核性胸膜炎胸腔積液中的ADA、LDH數值水平在無粘連組和粘連組中均有明顯差異,可作為預測結核性胸膜炎后期是否發生粘連的重要指標.
-
交叉引物擴增技術在結核病診斷中的應用
目的 探討交叉引物擴增技術(crossing priming amplification,CPA)在結核病防治中的應用.方法 采集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五常市結核病防治所門診初診的疑似肺結核患者的痰標本,按照《WS288-2008肺結核診斷標準》進行診斷,最終納入267例肺結核患者,64例非結核性肺疾病患者.分別進行痰涂片、痰培養和CPA檢測,分析CPA的檢測效能.結果 331例患者中痰涂片檢測陽性66例,陰性265例;痰培養陽性136例,陰性195例;CPA檢測陽性137例,陰性194例.以痰培養檢查結果為標準,CPA檢測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8.94%(186/188)、92.31% (132/143).以臨床診斷為標準,痰涂片檢查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23.97%(64/267)、96.88% (62/64),痰培養檢查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48.69% (130/267)、90.63% (58/64),CPA檢查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51.31%(137/267)、96.88% (62/64).結論 CPA是一種新型的結核恒溫檢測技術,具有操作簡單、快速、穩定,檢測結核分枝桿菌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可以明顯提高結核病病原學的陽性檢出率,適合在縣(區)級結核病實驗室應用.
-
慢性巨大結核性膿胸的手術治療方式探討
目的 探討慢性巨大結核性膿胸的手術治療方式.方法 收集2015-2017年沈陽市胸科醫院行手術切除術并經術后病理證實為結核性膿胸、且術前X線胸部攝影(簡稱“胸片”)顯示膿腔占據患側胸腔50%以上者36例,包括20例巨大包裹性膿胸、16例全膿胸.分析胸膜纖維板剝脫術、胸膜肺切除術、胸廓成形術3種術式對不同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36例患者均完整切除病變部位.26例患者行胸膜纖維板剝脫術,包括20例巨大包裹性膿胸、6例全膿胸,其中10例巨大包裹性膿胸患者行肺臟層胸膜纖維板剝除后,肺膨脹欠佳,遺留較小殘腔,保留了壁層胸膜纖維板;術后經閉式引流2~8周左右,并配合負壓吸引,肺膨脹良好,殘腔消失,痊愈出院.7例全膿胸并發毀損肺患者行胸膜肺切除術,其中2例因肺完全不能膨脹,行胸膜纖維板剝脫術十全肺切除術;5例因并發單個肺葉內結核病變較重,但健側肺臟層胸膜破損不重且膨脹良好,行胸膜纖維板剝脫術十肺葉切除術;術后均給予1~3 d機械通氣及6~9個月規范抗結核藥物治療,臨床治愈.3例全膿胸患者行胸廓成形術,其中1例并發支氣管胸膜瘺患者直接行胸廓成形術;另2例因肺內結核病灶相對穩定,剝除肺臟層胸膜纖維板、保留壁層纖維板后肺仍膨脹不良,遺留有較大殘腔,直接行胸膜纖維板剝脫術十局限性胸廓成形術;術后切口加壓包扎,3周后痊愈出院.26例行胸膜纖維板剝脫術患者中發生內出血1例,7例胸膜肺切除患者中發生急性呼吸衰竭1例,3例胸廓成形術患者中發生切口愈合不良1例.結論 胸膜纖維板剝脫術是結核性膿胸的首選治療方式,在嚴格把握手術適應證的基礎上,3種術式對于不同患者治療均安全有效.
-
2011-2017年天津市監獄服刑人員肺結核患者發現方式與發病率分析
目的 分析天津市監獄系統服刑人員肺結核患者發現情況和變化趨勢.方法 收集2011-2017年天津市結核病登記管理系統中1280例監獄服刑人員肺結核患者登記數據,分析肺結核患者發現方式、發病率及其變化趨勢.結果 1280例肺結核患者中,通過入監體檢、肺結核普查和因癥就診3種發現方式分別確診366例(28.6%)、540例(42.2%)和374例(29.2%).入監體檢方式發現患者構成比由2011年的15.2%(30/197)上升至2017年的62.5%(135/2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57.22,P<0.01);普查方式發現患者構成比由2011年的35.5%(70/197)下降至2017年的26.4%(57/2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6.33,P<0.01);因癥就診方式發現患者構成比由2011年的49.3%(97/197)下降至2017年的11.1%(24/2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5.12,P<0.01).天津市監獄服刑人員涂陽肺結核發病率由2011年的44.0/10萬(9/20 450)下降至2017年的9.8/10萬(2/20 4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60,P=0.010).結論 采用主動(入監體檢、普查)與被動(因癥就診)相結合的發現方式,天津市服刑人員肺結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其中主動發現方式相比傳統被動發現方式對監獄服刑人員肺結核疫情控制具有更重要作用.
-
天津市某公司流動人口結核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學調查
目的 分析天津市某電子有限公司以流動人口為主的一起聚集性結核病疫情,探討企事業單位流動人口結核病的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天津市某電子有限公司確診的19例結核病患者的個案調查表,密切接觸者篩查報告及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對本次結核病疫情流行特點進行分析和總結.結果 19例臨床確診的結核病患者年齡為21~42歲,平均(29.68±7.29)歲;15例為外省來津務工人員,4例為天津戶籍人員.8例分布在整機組裝(LX)部門,7例分布在電子段組裝(LVI)部門.疫情發生后,該公司與塘沽結核病防治所前后共組織了3次密切接觸者篩查,共篩查LX和LVI部門和患者宿舍人員共計1796名,累計發現17例疑似患者,確診10例(58.82%).根據疫情的三間分布,認為此次疫情為典型的混合傳播,即首次聚集沒有及時處置,導致續發病例繼續傳播,引發二代病例.結論 本次疫情以流動人口為主,呈現出一定的聚集性.強化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責任意識,加強結核病核心知識宣傳教育,健全結核病防治機構與轄區內大型用工企業傳染病疫情溝通制度,是控制企事業單位流動人口結核病疫情的關鍵.
-
2011-2017年黑龍江省老年肺結核疫情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黑龍江省老年肺結核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11-2017年《全國傳染病報告信息管理系統》報告的現住址為黑龍江省的肺結核患者資料,共227 812例,其中,年齡≥65歲的肺結核患者38 177例.人口資料來源于黑龍江省統計局《黑龍江統計年鑒》.分析老年肺結核的流行病學特征.結果 黑龍江省老年肺結核報告發病率從2011年的152.7/10萬下降至2017年的122.4/10萬,年遞降率為3.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362.77,P<0.01).黑龍江省老年肺結核報告涂陽率從2011年的57.4/10萬下降至2017年的26.1/10萬,年遞降率為12.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72.80,P<0.01).2011-2017年老年肺結核總報告發病率142.4/10萬是全人群總報告發病率(87.0/10萬)的1.6倍.2011-2017年第一季度為老年肺結核報告發病數最多的季節,發病數占全年的30.7%(11 717/38 177).牡丹江市、雞西市和雙鴨山市老年肺結核報告發病率最高,分別為182.7/10萬、180.0/10萬和170.2/10萬.老年肺結核以80~歲組發病率最高,為175.8/10萬.2011-2017年老年男性肺結核的總報告發病率為91.1/10萬,老年女性報告發病率為51.2/10萬,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1.8倍.結論 2011-2017年黑龍江省老年結核病疫情呈逐年下降趨勢,但仍然比較嚴重,是黑龍江省結核病控制的重點人群.
-
磨玻璃樣肺腺癌多維度CT征象特點對其浸潤程度預測的臨床研究
目的 探討多維度CT征象對以磨玻璃樣結節(GGN)為特征的肺腺癌浸潤程度或病理亞型進行預測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經病理證實230例肺磨玻璃樣結節患者的CT掃描資料,其中12例患者胸部CT掃描顯示肺部有2個磨玻璃樣結節.按照2011版肺腺癌最新分類標準,分為浸潤前病變110個(浸潤前病變組)、微浸潤腺癌32個(微浸潤腺癌組)及浸潤性腺癌100個(浸潤性腺癌組).分析CT征象包括其一般維度、邊緣維度、內部維度及管腔維度(血管征象分型及支氣管征象分型).結果 (1)一般維度征象,病灶形態為圓形或類圓形在浸潤前病變組、微浸潤腺癌組和浸潤性腺癌組的發生率分別為59.1%(65/110)、68.8%(22/32)、55.0%(55/1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1.904,P>0.05);3組GGN病灶直徑中,浸潤性病變組[(17.4±7.0)mm]>微浸潤病變組[(11.0±5.1) mm]>浸潤前病變組[(10.0±4.7) mm],差異有統計學意義(U=68.312,P<0.05);ROC曲線分析顯示,鑒別浸潤前病變與浸潤性腺癌病變(包括微浸潤與浸潤性病變組)的臨界值為1.29 cm,診斷敏感度為70.0%,特異度為80.7%,ROC曲線下面積(AUC)為0.802.(2)邊緣維度征象,分葉征在浸潤前病變組、微浸潤腺癌組和浸潤性腺癌組的發生率分別為21.8%(24/110)、56.3%(18/32)、82.0%(82/1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76.304,P<0.05).(3)內部維度征象,浸潤前病變組、微浸潤腺癌組和浸潤性腺癌組空泡征的發生率分別為10.9%(12/110)、18.8%(6/32)、55.0%(55/1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0.620,P<0.05).(4)管腔維度征象,血管征象分型在浸潤性腺癌以Ⅲ型(57.0%,57/100)、Ⅳ型(40.0%,40/100)多見,微浸潤腺癌Ⅲ型(62.5%,20/32)多見,浸潤前病變Ⅱ型(65.5%,72/110)多見;而支氣管征象分型在浸潤性腺癌以Ⅱ型(34.0%,34/100)、Ⅲ型(37.0%,37/100)多見,微浸潤腺癌多見Ⅲ型(40.6%,13/32),浸潤前病變多見Ⅳ型(50.9%,56/110),3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x2值分別為141.749、134.268,P值均<0.05);將血管征象與支氣管征象分型單獨或聯合進行浸潤前病變與浸潤性腺癌預測的準確率分別為86.4%(209/242)、82.2%(199/242)和89.3%(216/242).結論 通過多維度CT征象綜合分析有助于對GGN為特征的肺腺癌浸潤程度及病理亞型術前預測,尤其將血管征象及支氣管征象分型同時出現且聯合診斷時的鑒別效能高于各征象單獨診斷,為臨床術前預測GGN為特征的肺腺癌浸潤程度提供了新的信息與方向.
-
主動健康教育對江油市農村≥65歲老年人口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的效果分析
目的 評價開展多形式主動健康教育對農村地區老年人結核病防治核心知識知曉情況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在2013-2014年結合四川省江油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度體檢項目工作開展2次基線調查時進行.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方法抽取江油市的3個農村鄉鎮(重華鎮、厚壩鎮、二郎廟鎮)為調查點,于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開展結核病全鄉鎮多種方式的公眾健康宣傳教育,采用橫斷面調查的方法,在面對面入戶基線調查前、干預實施1年后,使用統一設計的歷年結核病基線調查采用的結核病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問卷對調查點≥65歲常住老年人進行面對面詢問調查,以了解干預前后的核心知識知曉情況.結果 結核病核心知識總知曉率干預后(54.66%,15 727/28 775)較干預前(10.31%,3053/29 640)提高了44.35%(x2 =13 168.16,P<0.001);全部知曉率干預后(14.56%,838/5755)較干預前(1.55%,92/5928)提高了13.01%(x2=674.53,P<0.001).男性結核病核心知識總知曉率干預前[12.14%,1766/(2909×5)]、干預后[56.95%,7987/(2805×5)]均高于女性[分別為8.53%,1287/(3019×5);52.47%,7740/(2950×5)](x2 =104.81,P<0.05;x2=58.06,P<0.05);干預前后男性提高了44.81%(x2=6375.64,P<0.001),女性提高了43.94%(x2=6829.73,P<0.001).結論 通過主動開展健康教育能夠提高農村地區≥65歲老年人對結核病核心知識的知曉率,促進和改善農村地區老年結核病主動發現的防治工作,是農村地區老年結核病患者提高結核病防治知識的一種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
14例兒童腎結核的臨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兒童腎結核的臨床特征,為兒童腎結核的早期診斷提供思路.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間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和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簡稱“兩醫院”)住院治療且最終診斷為腎結核的14例患兒及其臨床資料,對患兒的基本資料、病史、臨床表現、影像學特征等進行分析.結果 14例腎結核患兒年齡中位數(四分位數)為9.5(9.3,12.7)歲,其中單純腎結核3例,同時并發肺結核和其他部位的肺外結核者10例,腎結核并發肺結核者1例.自患兒出現癥狀至入兩醫院就診的時間間隔為2.0(1.0,7.0)個月,就診前14例患兒均于當地醫院進行過診治,5例于院外診斷為肺結核,2例診斷為肺外結核,2例診斷為腎結核,其余5例診斷為其他疾病.臨床癥狀以低熱最為常見(11例);3例患兒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尿道刺激征表現,肉眼血尿3例,腰痛1例;2例患兒有腎區叩痛.尿液抗酸桿菌涂片檢測陽性1例,胃液陽性2例、痰液陽性1例.尿常規檢查顯示,5例患兒尿液潛血陽性,5例患兒尿蛋白陽性.11例患兒行腎臟B超腎盂造影檢查,提示存在腎實質、腎盂積液、輸尿管擴張等改變.結論 兒童腎結核起病隱匿,常常并發其他部位結核,尿道刺激征表現不常見,難以早期診斷,往往造成病情的延誤;影像學和實驗室檢查對于早期診斷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
36例老年肺結核誤診情況分析
為探討老年肺結核的誤診原因,筆者回顧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8年9月孝感市結核病防治所收住入院的36例≥60歲老年肺結核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11例由本所誤診,25例來本所住院之前由綜合醫院誤診.在36例老年肺結核中,4例結核瘤誤診為周圍型肺癌,5例支氣管結核誤診為支氣管哮喘,4例支氣管結核伴肺不張誤診為中央型肺癌,1例支氣管結核伴肺不張誤診為炎性肺不張,2例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結核誤診為肺泡癌,5例干酪性肺炎誤診為大葉性肺炎,3例以間質改變為主的肺結核誤診為間質性肺炎,3例空洞內可見液平的肺結核誤診為肺膿腫,4例團塊狀肺部陰影伴厚壁不規則空洞性肺結核誤診為肺癌,5例頑固性結核性胸腔積液誤診為癌性胸腔積液.老年肺結核由于臨床特征不典型,容易誤診,故臨床醫生應予以足夠重視.
-
泌尿系統結核診斷研究進展
泌尿系統結核在肺外結核中排第二位,僅次于淋巴結結核,好發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腎損害患者.由于臨床表現的非特異性和常規檢查的準確性較低,其診斷很困難,而延遲診斷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泌尿系統功能.近年來其診斷研究有一定進展,尤其在病原學診斷方面.基于此,作者對泌尿系統結核的診斷進展進行綜述,旨在提高臨床醫生對此病的認識和診斷水平.
-
利福平和異煙肼致皮膚過敏反應及脫敏療法的研究進展
利福平及異煙肼作為治療結核病的核心藥物,可發生遲發性皮膚過敏反應,甚至出現史蒂文斯-約翰遜綜合征(SJS)、藥物超敏反應綜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等全身性重度過敏反應,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識別致敏藥物、啟動脫敏療法成為保證抗結核藥物治療安全有效進行的關鍵.作者就利福平及異煙肼致皮膚過敏反應的機制、常見臨床表現、致敏藥物檢測及脫敏治療方案進行文獻綜述與分析總結,以期為兩種藥物臨床脫敏治療提供一定參考.
-
泌尿系統結核的影像診斷現狀與進展
泌尿系統結核主要包括腎結核、輸尿管結核及膀胱結核,且大多數繼發于肺結核、腸結核或骨關節結核等其他部位結核,其中繼發于肺結核最常見.泌尿系統結核進行影像學檢查的技術包括:腎、輸尿管、膀胱X線攝影(即X線腹部平片)(KUB)、靜脈腎盂造影(IVP)、逆行腎盂造影、CT掃描、MRI等,可以從形態、結構及功能反映泌尿系統結核的特征.上述成像技術有各自的優點,同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多種檢查方法聯合應用能夠提高泌尿系統結核正確診斷率.
-
貫徹執行肺結核新診斷標準全面認識現代影像學的作用
肺結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是指發生在肺組織、氣管、支氣管和胸膜的結核性病變.我國結核病分類的歷史沿革先后經歷了4個階段.為了適應現代結核病防治的需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于2017年11月9日新發布了《WS 196-2017結核病分類》[1]和《WS 288-2017肺結核診斷》[2],同時廢止了《WS 196-2001結核病分類》和《WS 288-2008肺結核診斷標準》,并于201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關鍵詞: -
重視泌尿生殖系統結核的早期診斷
泌尿生殖系統結核(genitourinary tuberculosis,GUTB)雖然為臨床中常見的肺外結核,但目前對其認識和早期診斷仍存在諸多難點與困惑.GUTB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和缺乏特異性常導致診斷的延誤,緩慢而持續的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會導致腎實質破壞,愈合的過程可導致腎功能喪失,威脅患者的生命.由于臨床尿液和(或)活檢組織檢測獲得病原學確診困難,如何采用多種綜合診斷手段及時進行GUTB的診斷成為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為加強臨床醫生對GUTB早期診斷的重視,提高GUTB早期診斷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筆者結合國內外學者對GUTB的研究及臨床實踐,就GUTB的流行病學現狀、危害及早期診斷闡述如下.
關鍵詞: -
復發性多軟骨炎誤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病一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科常見病,常見于多年吸煙的中老年男性,典型表現為慢性咳嗽、咳痰、活動后氣短;肺部體征為呼吸相延長,雙肺彌漫呼氣相哮鳴音;肺功能示不可逆性氣流阻塞.復發性多軟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是罕見疾病,典型的表現是累及鼻軟骨、耳廓軟骨,少數患者以累及氣道為首發表現(約占14%),表現為類似COPD樣的呼吸困難,臨床上容易漏診或誤診.現將1例復發性多軟骨炎誤診為COPD的患者診治過程報告如下,為臨床進行診斷與鑒別診斷時參考.
關鍵詞:
年 | 期數 |
2018 | 01 02 03 04 |
2017 | 01 02 03 04 |
2016 | 01 02 03 04 |
2015 | 01 02 03 04 |
2014 | 01 02 03 04 |
2013 | 01 02 03 04 |
2012 | 01 02 03 |
2011 | 01 02 03 04 |
2010 | 01 02 03 04 |
2009 | 01 02 03 04 |
2008 | 01 02 03 04 |
2007 | 01 03 04 |
2006 | 01 02 03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0 | 01 |
-
未知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1個月內9月20日在期刊上投了一篇綜述,10月中旬被收錄,歷時一個月的時間,效率還是很高的,著急投稿的話可以試試。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 1個月內9月3日投的稿件,17號外審返回,送審了兩個專家,提出的意見都很有建設性,修改后于10月收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投稿周期:審稿很快,10天后返回審稿意見,提出的意見都很有針對性,針對專家指出的問題逐一進行修改,之后被收錄,還是很開心的。
寫了一篇綜述性的文章,審稿很快,歷經一次修改后被收錄,前后歷時一個月的時間,效率很高,整個投稿過程還是很順利的,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