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期刊 > 醫學教育與醫學邊緣學科 > 基礎醫學教育雜志

基礎醫學教育雜志
Basic Medical Education ?????
- 主管單位: 山西醫科大學
- 主辦單位: 山西醫科大學
- 影響因子: 1.09
- 審稿時間: 1-3個月
- 國際刊號: 2095-1450
- 國內刊號: 14-1364/R
- 發行周期: 月刊
- 郵發: 22-285
- 曾用名: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
- 創刊時間: 1993
- 語言: 英文
- 編輯單位: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編輯部
- 出版地區: 山西
- 主編: 段志光
- 類 別: 醫學教育與醫學邊緣學科
《基礎醫學教育》創刊與1993年,1999年改刊名為《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在山西醫科大學和中國高等醫院?;A醫學教育學會的領導下,在廣大作者和讀者的支持下,歷經多年的發展,本刊由季刊、雙月刊發展為目前的月刊,年載文量約400篇,學術影響力居同類期刊之首。恰逢國家繪制“十二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的歷史時刻,《基礎醫學教育》將抓住新的發展機遇,為促進我國基礎醫學教育的發展擔負起應盡的社會責任。
《基礎醫學教育》榮獲山西省一級期刊、中國高等基礎醫學教育學會會刊。
1-3個月
一、請作者在來稿時,在稿件首頁注明關鍵詞、中英文提要,另附作者姓名、出生年月、職稱、工作單位、通訊地址、郵政編碼以及便于聯系的電話、電子信箱等。
二、稿件應遵守學術規范,要求作者對所引用的材料和引文出處作認真仔細的校訂。
三、文后參考文獻是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對某一著作或論文的整體的參考或借鑒。征引文獻在注釋中已注明,不再出現于文后參考文獻中。文后參考文獻按其重要程度或參考的先后順序排列;文后參考文獻不注頁碼;文后參考文獻的著錄項目及次序與注釋基本相同。
四、凡有數學公式、曲線圖的文稿,務必字跡清楚、規范,圖形清晰,數字絕對準確,以免誤排。
五、本刊對采用稿件有刪改權,不同意刪改者,請在來稿時申明。本刊發表的文章,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轉載,請在來稿時聲明。
基礎醫學教育雜志影響因子
基礎醫學教育雜志發文量
基礎醫學教育雜志總被引頻次
熱門常見問題
-
基礎醫學教育雜志投稿?
期刊的投稿郵箱為:med2003@163.com,可以通過郵箱投稿。
-
基礎醫學教育雜志容易嗎?
期刊的投稿難度不是很大,投稿前可以找本站在線老師評估稿件。
-
基礎醫學教育雜志是核心嗎?
期刊不是核心,是一本普刊。
-
基礎醫學教育雜志什么級別?
期刊是由山西醫科大學主辦的,是省級刊物。
-
基礎醫學教育雜志官網?
沒有查詢到期刊的官網頁面。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學術期刊分析推薦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薦刊物均可到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查詢正刊
-
嚴格保密協議
可簽署保密協議 ,不透露任何用戶信息可跟蹤進程,全程協議
-
售后服務保障
1對1服務,7x24小時在線
-
企業信譽保障
11年經驗沉淀,實體公司運營
-
藥物分析CBL教學案例庫建設
CBL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藥物分析的課程特點,提出新鄉醫學院藥物分析CBL教學案例庫建設的基本原則,圍繞案例篩選、案例的組織結構、案例庫管理等方面進行案例庫的建設.應用于基于CBL討論課的藥物分析實驗教學中,顯示出對于提高藥物分析教學質量的良好推動作用.
-
混合式教學應用于藥物毒理學教學的探索
藥物毒理學課程教學內容廣泛、知識點零碎,學時數有限,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主動性差、學習效果不佳等問題.將混合式教學模式引入藥物毒理學課程教學中,能夠克服傳統課堂教學的缺點,并將二者有機結合,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學習效果.
-
旅行生活與寄生蟲病課程教學模式的探討與實踐
旅行生活與寄生蟲病為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人體寄生蟲學教研室面向全校各年級、各專業大學生開設的通識課程,旨在向大學生傳授與旅行生活相關寄生蟲病的致病、流行和防治等基礎知識,使大學生認識到不良的旅行習慣對健康危害的嚴重性,引導大學生能夠自主建立起主動預防寄生蟲病的衛生保健意識,倡導大學生文明健康的旅行生活習慣,增進大學生對自身、社會、自然及其相互關系的了解,從而達到提升高校大學生的公共健康衛生素養.文章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介紹,探討如何更好發揮醫學寄生蟲學師資力量,服務學校和社會.
-
腫瘤學教學中運用CBL結合PBL對本科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惡性腫瘤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綜合治療是其主要治療模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臨床思維能力是腫瘤學教學改革的核心.CBL(case-based learning)、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與傳統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相比,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培養臨床思維能力,成為目前臨床教學改革的主要模式.但CBL較片面,PBL較耗時并且易偏離主題.該研究對臨床本科學生通過自學,然后采用CBL結合PBL,取長補短、從橫向及縱向進行臨床腫瘤學常見疾病的學習,與LBL教學模式相比:CBL+PBL顯著提高了學生平時成績及期末考試成績(P<0.05);CBL+PBL組期末考試客觀題及主觀分析題成績均顯著高于LBL組(P<0.05).因此,CBL結合PBL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
轉化醫學理念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體現和應用
轉化醫學是生物醫學領域的一個跨學科分支,是將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聯系起來的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基礎醫學是醫學院校和綜合性大學醫學院中普遍開設的學科.文章探討了在基礎醫學教學中體現轉化醫學思想的幾個設想.基礎醫學教學中可以適當增加臨床醫學內容,開設臨床醫學轉化前沿課程,整合臨床資源和科研力量,并在師資隊伍中強化轉化醫學理念,共同促進基礎醫學教學的發展進步.在基礎醫學教學中體現轉化醫學思想,有助于學生掌握更全面的知識體系,有助于培養更有競爭力的創新性人才.
-
案例式教學在醫學遺傳學本科教學中的應用
為了進一步加強醫學生的醫學遺傳學本科教育,使其能更好地與臨床實踐相銜接,進而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并推進醫學遺傳學的教學改革,開展了醫學遺傳學案例式教學嘗試并在2015級五年制臨床醫學本科生中進行實施,通過問卷調查形式探討了案例式教學在醫學遺傳學教學中的具體成效.結果表明,案例式教學法更能實現與素質教育相結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醫學遺傳學知識和臨床應用水平,為探討案例式教學在醫學遺傳學本科教學改革中的作用提供了良好的經驗與數據支持.
-
人體寄生蟲學教學改革實踐
人體寄生蟲學主要研究醫學寄生蟲的形態結構及生存繁殖規律,揭示寄生蟲與人體及外在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寄生蟲病是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在現代醫學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但是近年來,人體寄生蟲學在醫學院校教學中呈現出弱化的趨勢.為改變這一現狀,廣州醫科大學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教研室在人體寄生蟲學教學改革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文章將從現代教學手段的使用、增加最新的寄生蟲研究動態、優化教學內容以及將人文素質培養融入人體寄生蟲學教學中來等方面進行探討.
-
醫學免疫學教學中以問題為基礎的案例教學法探索
案例教學法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式,學生自學與教師指導相結合,對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文章根據自身教學實踐,在醫學免疫學教學中將傳統教學與案例教學法結合起來,探討案例教學法在免疫學教學中的必要性及其具體實施步驟,并對實施中的問題進行總結.
-
高校發育生物學混合課程教學的建設與思考
混合課程建設是目前我國高校課程改革的主要趨勢.發育生物學作為生命科學領域重要學科,探索其混合課程改革是生物專業教育的重要內容.文章就發育生物學混合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進行論述,包括"線上"網絡平臺建設和"線下"課堂教學設計,以實現教學的最優化,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
醫學研究生分子細胞生物學技術實驗課的探索與改革
分子細胞生物學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細胞生命活動基本規律的前沿學科.在研究生教學中開設分子細胞生物學技術實驗課,可以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科研思維及動手能力.為此,中國醫科大學分子細胞生物學教研室在研究生選修課教學中設置了分子細胞生物學技術實驗課.通過系統理論講授與實驗操作相結合的方式,不僅啟迪了研究生(特別是臨床型研究生)的科研思路,同時通過研究生親自參與分子克隆、細胞培養、熒光素酶雙報告基因檢測等實驗操作及數據分析,提高了研究生的動手操作和科研分析能力,為研究生未來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
醫學院校儀器分析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儀器分析是醫學院校學生的重要基礎課之一,儀器分析實驗是儀器分析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針對醫學院校儀器分析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文章從調整實驗教學內容、增加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實驗教學手段多元化、引入虛擬仿真實驗技術;探索開放式實驗教學三個方面探討了儀器分析實驗教學改革,切實提高實驗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
醫學院校研究所大型儀器共享平臺管理探討
實現醫學院校共享平臺大型儀器的開放共享對于人才引進、科研創新、學科建設以及綜合辦學水平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是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各種挑戰.文章以廣州醫科大學廣州霍夫曼免疫研究所為例,針對大型儀器設備的運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分析,提出了完善平臺大型儀器設備管理制度、完善大型儀器設備共享服務信息平臺、加強大型儀器設備技術管理隊伍建設、設立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專項基金的建議與途徑,旨在提高廣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科研平臺的綜合競爭實力.
-
軍醫大學學員教學滿意度分析
為調查軍醫大學學員對院校教學工作的滿意度,采用自編問卷對2所軍醫大學3294名學員進行調查和不同群體的比較(問卷采用李克特5級評分法).結果顯示,軍醫大學學員總體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整體評價為3.890±1.060,對16項具體教學工作的滿意度有統計學差異(F=129.869,P<0.001).SNK檢驗顯示,學員滿意度最高的是教員授課的認真程度和授課水平(4.21和4.17),最低的是食堂等伙食保障和學校對畢業生的分析指導情況(3.40和3.43)."211"院校學員的整體滿意度以及16個分項的滿意度均低于一般院校;男學員的整體滿意度以及12個分項的滿意度均低于女學員;臨床專業學員的整體滿意度以及14個分項的滿意度均低于非臨床學員;不同年級學員對院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整體評價及16個分項的滿意度比較均有差異.
-
應用型人才培養導向的基礎醫學課程教學團隊建設
培養醫學專業應用型人才是社會對地方醫學院校提出的時代要求,包頭醫學院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進行基礎醫學課程教學團隊的建設.文章結合基礎醫學課程教學團隊建設實踐分析和討論團隊建設的思路、具體措施、實際成效,希望能夠為地方醫藥院校教學團隊的建設提供參考.
-
法醫病理學虛擬仿真教學實驗室的建設與展望
法醫病理學是高校法醫專業的通識必修課程,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環節.文章分析了當前法醫病理學基礎教學的現狀與不足,提出基于仿真技術的教學模式改革,強調知識內容的可視化和可交互,有助于學生理解計算機軟硬件系統,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法醫病理學知識和實踐動手操作能力.
-
我國兩網絡交流平臺寄生蟲學信息分析與啟示
通過網絡交流平臺數據分析,探討我國寄生蟲學信息交流熱點問題和寄生蟲學教學改革趨向.文章收集中國寄生蟲學微信群和中國寄生蟲學QQ群的交流信息,用寄生蟲學關鍵詞查詢并記詞頻數;以討論蟲種內容為主題,計次數和每月交流圖像和視頻量.計數分析表明,寄生蟲學信息交流對輸入性寄生蟲病的關注有增強趨勢.強化寄生蟲學科普宣傳和寄生蟲學課程教學是當前面臨的重大挑戰.
-
E-learning平臺在英文流行病學教學中的應用
探討E-learning平臺在英文流行病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及其改進方向.通過電子問卷調查南京醫科大學2013級留學生79人,結果表明E-learning平臺可整體促進留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知識點的理解,但普遍使用積極性并不高.主要原因為使用界面有待改進,如能將網絡版推廣為全英文手機App版本可提高其使用效率.
-
"看圖說話"考核方式在生理學翻轉課堂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文章介紹了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醫學生理學課程組基于中國大學MOOC網站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平臺,在醫學生理學翻轉課堂中利用"看圖說話"這一新的形成性評價考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的方法與經驗.
-
解剖學虛擬仿真教學平臺的構建和應用
針對傳統解剖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結合解剖學學科特點,整合現有資源和增加解剖學虛擬仿真教學資源,探索解剖學虛擬仿真教學平臺的構建和應用.將虛擬仿真技術與現實教學有效結合,從而不斷深入進行解剖學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
基礎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的建設及應用
利用基礎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建立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模塊化、層次化實驗課程體系,推進實驗內容和實驗模式改革,實行多元化評價考核機制,形成理論學習-虛擬實驗-實體操作為一體的新型教學模式,推進了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提高了基礎醫學實驗課程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
微課在高原軍隊衛生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
微課目前已經成為軍事醫學教學中一種新型信息化教學方式.高原軍隊衛生學是高原醫學五年制本科學員的專業課程之一.文章介紹了微課在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包括微課的制作流程和主要用途,并對微課在高原軍隊衛生學教學應用中的不足進行了思考,為今后在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改進的方向.
-
基于SPOC的天然藥物化學翻轉課堂教學改革
針對天然藥物化學的課程特點,選擇第五章黃酮類化合物為教學內容體系,進行了翻轉課堂教學改革的嘗試.翻轉課堂實施過程包括微視頻的錄制、SPOC教學平臺的搭建、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課堂教學進行知識內化以及習題測試.通過SPOC與翻轉課堂的有機結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提升了天然藥物化學的教學效果.
-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設立于2002年,前身是上海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教研室,學科創始人是我國著名生物化學家林國鎬教授. 林教授自1930年起任中央大學醫學院(上海醫科大學前身)生物化學教授,于1948年初創建國立上海醫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
關鍵詞:
年 | 期數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
未知
-
未知
錄用情況:投稿周期:投稿之后十天詢問情況說已經在審了,一個月發送郵件說沒錄用,也給我說明了拒稿的原因,雖然文章沒被錄用了,但是雜志處理稿件的效率和審稿人的態度都值得贊揚!
-
未知
錄用情況:投稿周期:朋友推薦來投稿的,編輯老實人很好,速度很快,編輯也很負責,非常有主見,兩天初審稿就通過了,半個月之后外審通過,修改兩次,從投稿到錄用大概一個月左右,還挺順利的。
-
未知
錄用情況:投稿周期:7月份投了一篇文章,8月回復我直接錄用了,文章在編輯的時候對文章不夠圓滑的地方提了很多修改意見,并且讓我進一步小修,非常感謝,前后也就一個月左右。
-
未知
錄用情況:投稿周期:發過兩篇文章了,第一篇文章修改后再投就直接錄用了,期間經歷一審、二審終審階段最后收到錄用通知大概一個月左右,第二篇就直接錄用了,雜志的學術水平很高,要求創新性強。
-
未知
錄用情況:投稿周期:雜志審稿速度很快,一個月就有回復了,給了小修,修改后重新發送,一個月就錄用了,速度還是挺快的,編輯態度很好,最后校稿時,打了好幾個電話提醒,雜志很不錯。
-
未知
錄用情況:投稿周期:雜志的工作效率很快,從投稿到拿到審稿意見也就20天左右,因為我修改文章耽誤一段時間,10天后才修回,當天就接收了,雜志很看重文章創新,學術知識要強,推薦大家投稿。
-
未知
錄用情況:投稿周期:4月初投稿,初審一個月左右返回了意見,大修兩次,雜志很嚴謹,每個小細節都會指出來,修改沒花多少時間,所以整體速度還是很快的。
現在已經上傳規范的修改稿了,等了好幾天,還沒回信,還好稿件流程已經走完了,感謝編輯和審稿專家的工作,投稿挺順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