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id="9sr61"></sub>
<progress id="9sr61"><th id="9sr61"><big id="9sr61"></big></th></progress>
  1. 歡迎來到360期刊網!
    學術期刊
    • 學術期刊
    • 文獻
    • 百科
    電話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期刊 > 預防醫學與衛生學 > 環境衛生學雜志

    環境衛生學
    • 環境衛生學
    • 環境衛生學
    • 環境衛生學
    • 環境衛生學
    • 環境衛生學

    環境衛生學雜志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

    統計源期刊
    • 主管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 主辦單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影響因子: 0.73
    • 審稿時間: 1-3個月
    • 國際刊號: 2095-1906
    • 國內刊號: 11-6000/R
    • 發行周期: 雙月刊
    • 郵發: 2-608
    • 曾用名: 國外醫學(衛生學分冊)
    • 創刊時間: 1974
    • 語言: 英文
    • 編輯單位: 《環境衛生學雜志》編輯部
    • 出版地區: 北京
    • 主編: 金銀龍
    • 類 別: 預防醫學與衛生學
    期刊榮譽:
    環境衛生學雜志簡介

                   本刊屬于“國外醫學”系列情報刊物。由衛生部主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辦、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承辦,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協辦。主要以綜述、編譯及簡訊等形式報道國外勞動衛生、職業病、工業中毒、環境衛生、環境毒理學、營養與食品衛生、食品毒理學、各種有關的檢測方法、兒少衛生等衛生學各個領域的新成果、新進展,為有關科研、教學和衛生防病人員及時提供大量新信息、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                

    環境衛生學雜志投稿

    環境衛生學雜志社征稿要求

      采用電子版投稿,來稿要求:①論文內容真實、數據準確,無泄密,有創新或有實際意義;②論文無一稿兩投,文責自負,并同意編輯部作必要的文字修改;③涉及人體研究的應說明程序合法、得到相關倫理委員會批準及受試者知情同意,涉及動物的研究也需注明喂養符合相關標準和程序、實驗過程符合相關保護法;④原創性論文其科研設計及數據處理需經統計學專家認可,英文摘要及涉及英文的內容也需經過相關專家認定;⑤請在投稿時填寫論文版權轉讓協議書,經所有作者簽名后,連同單位推薦信,盡快郵寄給本刊編輯部。

      論著、調查研究及研究報告類文稿字數一般限5000字~6000字以內(包括圖表、參考文獻和結構式中英文摘要);檢驗技術與方法研究類文稿字數一般限4000字以內(包括圖表、參考文獻和結構式中英文摘要);其他報道一般限1000字~1500字以內。


    申請加急綠色通道,投稿周期比同行快2-3個月 現在咨詢
    環境衛生學雜志數據統計

    環境衛生學雜志影響因子

    環境衛生學雜志發文量

    環境衛生學雜志總被引頻次

    無法辨別期刊質量?專業編輯老師一對一講解,現在咨詢 現在咨詢
    環境衛生學雜志常見問題

    熱門常見問題

    • 環境衛生學雜志最新影響因子是多少?

      環境衛生學雜志影響因子: 0.73

    • 環境衛生學雜志是什么級別的雜志?

      環境衛生學雜志是一本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辦的核心期刊雜志。

    • 環境衛生學雜志怎樣?被認可嗎?

      環境衛生學雜志被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收錄,真實可靠

    • 環境衛生學雜志投稿方向有哪些?

      方向分為:環境衛生政策、規范、標準等的制(修)訂和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的衛生安全性評價2個方面。

    • 環境衛生學雜志投稿難度大嗎

      環境衛生學雜志投稿,具體要看文章質量和登刊要求,也可以咨詢我們專業老師幫你。

    沒有找到答案?編輯老師一對一在線答疑,及時解決您的問題 現在咨詢
    期刊服務咨詢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學術期刊分析推薦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 免費論文評估服務

      專業編輯團隊為您的文章進行評估,是否能達到期刊社的發表要求,并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見和指導。

    申請加急綠色通道
    權益保障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薦刊物均可到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查詢正刊

    • 嚴格保密協議

      可簽署保密協議 ,不透露任何用戶信息可跟蹤進程,全程協議

    • 售后服務保障

      1對1服務,7x24小時在線

    • 企業信譽保障

      11年經驗沉淀,實體公司運營

    環境衛生學雜志目錄文獻
    • 河南省三市一般人群血漿中銅和鋅分布特征及銅鋅比值研究

      作者:武鑫;潘亞娟;趙瑋;閆慧芳 期刊:《環境衛生學》2018年05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三市一般人群血漿中銅、鋅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分布特點.方法 采取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于2009-2010年在河南省濮陽、焦作及平頂山3個城市的區縣中,抽取了1 866名(6 ~60)歲人群作為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及血液樣品采集.應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檢測樣品中銅、鋅濃度,分析河南省三市一般人群血漿中銅、鋅濃度在不同年齡、性別、地區的分布特征.結果 調查對象血漿銅均數為933μg/L,中位數為923μg/L,P2.5和P97.5分別為612和1 355μg/L.男性血漿銅濃度低于女性,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1).不同年齡組血漿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中(46 ~60)歲年齡組最高(中位數1 003 μg/L),(17~20)歲年齡組最低(中位數810 μg/L);河南省濮陽、焦作和平頂山等三市一般人群血漿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中焦作市最高(中位數933μg/L),平頂山市最低(中位數893 μg/L).調查對象血漿鋅均數為878 μg/L,中位數為859μg/L,P2.5和97.5分別為618和1 217μg/L.男性血漿鋅濃度高于女性(P<0.01);不同年齡組血漿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中(21 ~30)歲年齡組最高(中住數934μg/L),(13 ~16)歲年齡組最低(中位數805μg/L);河南省濮陽、焦作和平頂山三市一般人群血漿鋅中位數分別為887、884和801 μ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不同性別、年齡、地區之間血漿銅鋅比值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結論 河南省三市一般人群血漿銅、鋅和銅鋅比值在不同性別、年齡以及地區間均存在差異.

    • 宜昌市臭氧對人群死亡急性效應

      作者:明小燕;李燕;楊勇;余青 期刊:《環境衛生學》2018年05期

      目的 評估宜昌市大氣重點污染物臭氧(O3)對人群死亡的急性影響.方法 收集2014-2016年宜昌市逐日氣象、空氣污染物和人群死亡資料,并進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基于Quasi-Poisson回歸的廣義線性模型(GLM),控制長期趨勢和季節趨勢、氣象因素、星期幾效應、節假日效應進行O3與逐日人群總死亡率的單污染物模型分析、滯后效應(Lag 1~Lag7).計算污染物濃度每升高10μg/m3,總死亡率增加的ER(excess risk)及95%CI(95%confidence interval).敏感性分析實施雙污染物模型和多污染物模型分析.結果 2014-2016年宜昌市逐日O3及人群死亡數時間序列分析結果顯示,濃度每升高10 μg/m3,O3(Lag 6)可使人群總死亡率增加0.60%(95% CI:0.01%~1.19%).結論 宜昌市大氣污染物O3對人群死亡效應存在顯著性急性影響.

      關鍵詞: 臭氧 死亡 急性效應
    • 南昌市地鐵一號線運營前地下車站空氣質量調查

      作者:章英;賴肖;謝許情;陳應平;鄧志強 期刊:《環境衛生學》2018年05期

      目的 了解南昌市地鐵一號線運營前地下車站空氣衛生質量狀況,為地鐵衛生管理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開展提供依據和建議.方法 2015年10-12月,對南昌市地鐵一號線(共24座地鐵車站)隨機抽樣檢測了12座車站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可吸入顆粒物、噪聲、照度、空氣細菌總數指標,按照《公共交通等候室衛生標準》(GB 9672-1996)評價空氣衛生質量.結果 南昌地鐵一號線候車區(站臺和站廳)內全部合格項目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濃度,其余指標甲醛、可吸入顆粒物、噪聲、照度、空氣細菌總數合格率分別為99.07%,100%,36.57%,100%,91.39%及100%,97.69%,51.85%,99.07%,99.72%.結論 南昌市地鐵一號線運營前地下車站空氣衛生質量總體狀況良好,但噪聲是地鐵站臺和站廳中需要重視的衛生學問題.

    • 張掖市甘州區傳染病發病情況及其與干旱天氣的關系研究

      作者:李盛;薛華;王金玉;李順承;王齡慶;賈清;王宇紅;李守禹 期刊:《環境衛生學》2018年05期

      目的 了解張掖市甘州區傳染病的流行規律,分析傳染病發病率與干旱因素的關系,為政府和衛生部門決策和采取防疫措施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收集張掖市甘州區2012-2016年常見傳染病發病資料及同期干旱因素資料,分析該地傳染病的流行特點,并分析結核病和細菌性痢疾的發病率與干旱因素之間的關系.結果 2012-2016年張掖市甘州區居民各類傳染病中,肺結核發病人數在65歲以上年齡段所占比例最高,而細菌性痢疾發病人數(0 ~15)歲兒童比例最高,且主要分布在春、夏季;其他感染性腹瀉和其他傳染病(0~10)歲發病人數占比最大.2012-2016年甘州區五年各種傳染病發病率分別為肺結核(579.36/10萬)、細菌性痢疾(29.09/10萬)、肝炎(7.61/10萬)、其他傳染性腹瀉(266.65/10萬)、其他傳染病(212.38/10萬),且各種傳染病呈現逐年降低的趨勢.同時,2012-2016年甘州區肺結核發病率與各季節連續無降雨天數呈正相關(r =0.543,P=0.013),細菌性痢疾發病率與各季節連續無降雨天數呈負相關(r=-0.517,P =0.020).結論 2012-2016年甘州區居民傳染病發病率呈逐年下降趨勢,且該地肺結核和細菌性痢疾的發病率與各季節連續無降雨天數有關,同時提示嬰幼兒、兒童和老年人是該地傳染病的重點防控人群.

    • 健康氣象服務現狀及展望

      作者:宋建洋;吳昊;李藹恂;張楷翊;柳艷香 期刊:《環境衛生學》2018年05期

      天氣、氣候和大氣環境的變化與人類健康關系密切,開展氣象敏感性疾病監測、預測預警及人群干預服務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舉措,深受民眾關注.本文通過大量文獻資料查閱和互聯網搜索,梳理了影響人體健康的天氣氣候因素,并歸納分析了國內外健康氣象服務產業現狀,旨在闡述健康氣象服務能力建設的總體趨勢和方向,為我國健康氣象研究與服務工作提供參考借鑒.

    • 貴州1例熊猴類芽孢桿菌感染者流行病學調查報告

      作者:湯志剛;陸洪潮;袁華芳 期刊:《環境衛生學》2018年05期

      目的 探討熊猴類芽孢桿菌侵入人體能能否致病及其他.方法 對病例所在地現場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組織臨床醫師進行座談,收集病例臨床資料及相關實驗室材料.結果 將病例關節液初始培養出的細菌進行選擇性培養,從已知文獻中未查找到PyrA陽性與土拉弗朗西斯菌的相關性,對分離出的細菌進行16SrRNA擴增、測序對比等檢測,在NCBI網站用Blast進行對比,獲得同源性最高的微生物是熊猴類芽孢桿菌,最后判定為1例熊猴類芽孢桿菌感染者.討論 當地熊猴類芽孢桿菌的來源,病例關節腫脹久治不愈是否是該菌所致,此菌在當地首次從人體組織液中培養出來,對當地政府提出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 中國西北某縣飲用水水質分析

      作者:羅妍;張珂;陳思佳;車鑫垚;李巧娥;彭慧 期刊:《環境衛生學》2018年05期

      目的 通過檢測西北某縣飲用水中九種陽離子、酸堿度和濁度等指標,了解當地飲用水質量.方法 選擇某縣三個鄉鎮采集水樣159份,依據用水比例分別抽取41份窖水、10份泉水和2份自來水水樣,進行感官性狀及一般化學組分共13項指標的測定.并對不同儀器的最佳工作條件,做了方法的準確性和精密度測試.結果 濁度和肉眼可見物窖水和泉水均有超標,窖水的臭和味及鐵含量均超標,飲用水中均檢測出鈣、鎂、鐵、鋅、銅、鈉、鎳、鉛八種金屬元素,鎘在(μg/L)級未檢出.結論 通過統計對該縣飲用水質量做出評估,為當地飲水安全工程提出科學的建議.

    • 基于死亡數據用DLNM構建氣象健康指數

      作者:黃照;劉濤;許燕君;李杏;曾韋霖;肖建鵬;許曉君;馬文軍 期刊:《環境衛生學》2018年05期

      目的 探索建立氣象健康指數,預警提示氣溫導致的健康風險.方法 基于2011-2015年廣州市居民死亡數據,用分布滯后非線性模型(DLNM)分析氣溫與居民非意外日死亡數的關系;對氣溫導致的健康風險進行分級,用不同風險等級對應的溫度范圍開展健康風險預報.結果 2011-2015年廣州市的日平均氣溫為21.7℃,日相對濕度為78.6%,日均居民死亡為132例.日平均溫度與居民死亡之間暴露-反應曲線呈U形,是非線性關系,低溫和高溫都會引起死亡風險,高溫對人群死亡的影響是急性效應,低溫產生的效應會比較延遲,但持續時間長.舒適溫度區間為19.4℃~25.4℃,其所對應的RR值為1.02 ~1.03.冷效應RR值低中高三個風險等級分別為1.03~1.17,1.17~1.31,1.32~1.46,其對應的溫度區間依次為12.9℃~19.3℃,8.5℃~12.8℃,4.8℃~8.4℃;熱效應RR值低中高三個風險等級分別為1.02 ~ 1.08,1.08 ~1.13,1.13 ~ 1.19,其對應的溫度區間依次為25.5℃~27.8℃,27.9℃~29.5℃,29.6℃~31.1℃.結論 由DLNM評估氣象條件與居民日死亡人數的關系可反映氣溫引起的健康風險,將健康風險等間隔分級預警較合理,可對開展氣象健康指數預報服務提供理論支持.

    • 廣州市氣候變化熱效應對居民壽命損失年影響的研究

      作者:劉濤;肖建鵬;曾韋霖;李杏;李志浩;林華亮;杜堯東;許曉君;馬文軍 期刊:《環境衛生學》2018年05期

      目的 預估廣州市在未來不同氣候變化情景下氣溫上升對居民壽命損失年(YLLs)的影響,并分析居民適應能力上升對該熱效應的修飾效應.方法 采用分布滯后非線性模型(DLNM)分析廣州市2011-2013年期間日均氣溫與YLLs之間的暴露反應關系.從廣東省氣象局獲得廣州市2030-2039年(21世紀30年代,以下簡稱2030s),2060-2069年(21世紀60年代,以下簡稱2060s)和2090-2099年(21世紀90年代,以下簡稱2090s)期間在RCP4.5和RCP8.5兩種氣候變化情景下采用區域模式(RegCM4.0)預估的日均溫度數據,以20世紀80年代(以下簡稱1980s)為基線時間段分別計算未來高溫引起超額死亡風險(YLLs),并進一步分析未來居民適應能力增加對上述熱效應的修飾效應.結果 在不考慮未來人口和適應能力變化的條件下,兩種情景下的未來氣候變化均可大幅增加居民的超額死亡風險,且RCP8.5情境下居民的超額死亡風險更高,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2090s期間溫度上升引起的年平均YLLs比1980s分別增加了9 285.0和24 549.0.居民的適應能力增加(每十年增加4.6%)可大幅降低未來氣候變化引起的熱效應,例如在RCP8.5情景下,適應能力可分別使2030s、2060s和2090s期間的熱效應降低54%、70%和72%.結論 廣州市未來氣候變化可使居民的超額死亡風險明顯增加,且該風險在高排放情境下更加明顯,居民的適應能力增加可大幅降低氣候變化的影響.

    • 廣州市大氣PM2.5中常見離子濃度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

      作者:鄭敬嚴;郭凌川;鐘志雄;余勝兵;李敏;曾韋霖;李杏;劉濤;馬文軍 期刊:《環境衛生學》2018年05期

      目的 評估廣州PM2.5中無機水溶性離子濃度特征及影響因素.方法 于2015-2016年在廣州市采集逐日PM2.5樣品,經過浸水超聲提取,采用離子色譜法測定其中水溶性無機離子(Cl-、NO3-、SO42-、NH4)濃度.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溫度、濕度、降雨量、24 h氣流來源等因素對逐日濃度的影響.用濃度均值和時間序列中的季節特征分析無機離子隨時間變化的趨勢.結果 Cl-、NO3-、SO42-、NH4+的濃度均值分別為0.99、5.75、9.19、4.61 μg/m3;PM2.5及無機水溶性離子主要來自工業排放.降雨量是影響NO3-、SO42-、NH4+逐日濃度的最重要因素,“休息日”是影響Cl-逐日濃度的最重要因素.無機離子濃度隨時間變化呈旱季高、雨季低的趨勢,但不同離子濃度的時間變化趨勢略有不同.結論 以降雨量為主的各種影響因素隨時問變化,導致旱季無機離子濃度較高,應根據季節特點制訂防控措施.

    • 汕頭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其與氣象因素的相關性研究

      作者:陳少杏;李麗萍;張子路;何曉藝;譚學瑞;徐光興;張旭彬 期刊:《環境衛生學》2018年05期

      目的 探討汕頭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其與氣象之間的關系,為手足口病的疫情防控提供支撐.方法 描述性流行病學指標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采用廣義相加模型分析汕頭市2011-2015年周氣象因素(平均風速、日照時數、平均氣壓、平均氣溫、平均水汽壓、降雨量)對手足口病發病數的影響.結果 2011-2015年,汕頭市共報告手足口病47 593例,年均發病率為173.57/10萬.5歲以下發病數占總發病人數的92.51%,其中(1~2)歲組占比最高(32.02%).年發病流行趨勢以雙峰為主,高峰集中在(4-6)月,小高峰在(9-11)月,呈明顯的季節性特征.滯后一周建立的廣義相加模型顯示周平均氣溫與手足口病的發病數近似呈線性關系,兩者呈遞增關系,達到25℃后,發病數遞增速度呈降低趨勢;周相對濕度與發病數呈線性關系,表現為單調遞增關系.結論 高氣溫、高濕度可導致手足口病發病率升高,應根據流行特征及氣候變化做好疫情預測和防控工作.

    • 氣候變化背景下高溫天氣對職業人群勞動生產率的影響

      作者:蘇亞男;何依伶;馬銳;盛戎蓉;馬文軍;黃存瑞 期刊:《環境衛生學》2018年05期

      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征的氣候變化正在影響職業人群的工作環境.高溫天氣是重要的職業有害物理因素,不僅會損害職業人群的健康,還會影響其勞動生產率.本文旨在探討高溫天氣對職業人群勞動生產率的影響,提出中國在該領域的未來研究方向.基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的系統分析,高溫天氣可通過急性健康事件、慢性健康損害、應激反應等方式影響勞動生產率.在未來氣候變化背景下,高溫熱浪的發生頻率和強度將會增加,有可能進一步降低職業人群的勞動生產率,從而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引起學術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充分重視.

    • 廣州市氣象因素與流感樣病例關系的時間序列研究

      作者:劉欣;康敏;馬文軍;楊翌;姚振江;黃照;曾韋霖;肖建鵬;張兵;李杏;劉濤 期刊:《環境衛生學》2018年05期

      目的 明確廣州市氣溫和濕度短期變異對流感樣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發病風險的影響.方法 從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感監測系統收集廣州市2010-2015年期間每周所有哨點監測醫院的ILI監測數據,從廣州市氣象局獲得同期每周的氣象資料(包括平均氣溫(TM)和相對濕度(RH)),并根據這些指標計算出水汽壓指標(mb),用于代表絕對濕度.使用分布滯后非線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來評估氣溫和濕度的短期變化(Lag 2周)對ILI的影響.結果 廣州市ILI的發病高峰期主要在冬春季和夏季.ILI與平均氣溫存在非線性的關系.隨著氣溫的上升,ILI風險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趨勢,當平均氣溫為14℃時,ILI風險最高.與25℃相比,平均氣溫為14℃時ILI的風險增加0.053 8% (95%CI:0.035 1% ~0.072 6%).隨著絕對濕度的增加,ILI風險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與22 mb相比,絕對濕度為10 mb時ILI的風險最高,增加0.049 1%(95%CI:0.031 8% ~0.066 4%).然而,相對濕度與ILI的相關性相對較弱.聯合作用分析發現,低溫低濕條件下ILI風險較高.結論 氣溫和絕對濕度均與ILI的風險存在相關性,ILI的風險在低溫和低濕環境時較高.

    • 氣候變化對人群健康的風險評估和適應性研究亟需加強

      作者:馬文軍;劉濤;黃存瑞 期刊:《環境衛生學》2018年05期

      全球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m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1880-2012年期間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升高了0.85℃,21世紀將繼續升高超過1.5℃[1].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2017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2017年全球表面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約1.1℃,為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第二暖年份[2].我國近100年來年平均氣溫增加明顯,1951-2017年,地表年平均氣溫平均每10年升高0.24℃,升溫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3].

    環境衛生學雜志分期目錄
    期數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2 04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環境衛生學雜志網友評論
    • 未知
      錄用情況:
      投稿周期:

      審稿流程很規范,整個過程效率還是很高的,編輯和專家都非常認真負責,針對外審專家給出的意見,我針對文章進行了修改,并對專家的問題做出了認真的答復,以附件的形式進行了上傳,之后送審后很快就被收錄了,由此可見,面對專家提出的意見,一定要態度端正,認真修改答復,一般都會被收錄的。

    • 未知
      錄用情況: 已投修改后錄用
      投稿周期: 3個月內

      處理速度很快,兩個半月左右的時間外審返回,審稿人給出的意見很專業,對文章分析很到位,對文章中的不足之處也做出了詳細的標注,期刊還是很值得投稿的。

    • 未知
      錄用情況:
      投稿周期: 3個月內

      只要稿件有一定的創新性,寫作規范,錄用機會還是很大的,編輯審稿半個月左右,專家審稿一般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投稿到錄用近3個月,整體而言審稿還是很快的,但是見刊的時間比較長,也可以選擇加急。

    • 未知
      錄用情況:
      投稿周期:

      環境衛生學整體而言并不是很難,我已經在期刊上發表了兩篇了,都被錄用了,兩個專家,一個專家給出的意見還是很中肯的,一個專家不是很專業,提出的意見也很有針對性。文章一般退修,仔細修改答復后,還是會很快的被收錄的。

    • 未知
      錄用情況:
      投稿周期: 3個月內

      之前在期刊上投過稿,速度還是很快的,投稿到錄用歷時3個月,編輯很好,審稿專家也非常細心,對文章的排版、修改都很細致,文章只要有收錄的價值一般都會被錄用的。

    • 未知
      錄用情況:
      投稿周期: 2個月內

      投稿兩個月外審結束回復意見,兩個專家對文章的的研究都給了肯定的評價,即使文章需要也很會被期刊錄用的,如果給出的意見對研究方向不認可,文章很有可能被拒稿,整體感覺期刊的審稿速度還是很快的。

    相關文章

    360期刊網

    專注醫學期刊服務11年

    客服正在輸入...

    • 您好!這里是醫學期刊發表服務平臺,請問您想要咨詢什么 問題?我們提供以下服務:

    • 期刊發表服務
      發表加急服務
      SCI發表全程服務
      先見刊后付款服務

    • 1000平自有實驗室,數據來源真實有效

    立即搶
    0.044895s
    里番ACG本子※里番